蔡艳艳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控制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以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岗位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同时,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当是既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给与专业技能,又掌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社会需求反馈的人才培养地——高校如何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会计信息化课程作为现代会计学的基础学科愈来愈受到重视,被高校列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实践证明,惟有构建一整套的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会计实践技能。培养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会计信息化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作为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发达地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超过了九成,欠发达地区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也达到了八成,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由原来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向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在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职能也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培养既具备实践技能,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重要培养实践能力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高校所开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基本上是各专业课程相互独立,采用教授课程负责制,由此引起一方面课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不利于学生整个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主要表现在基础技术类课程及会计软件的应用技巧课程设置较少,导致学生在运用软件过程中遇到的简单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既不利于使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无法从整体上、系统上统筹安排。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实际应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会计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高校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大多仅是简单的上机练习基本操作,而未进行系统的综合会计实践问题的解决,分散、不系统的简单实践练习,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有效得到拓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师资密切相关。对于会计专业来讲,多数高校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的。一方面,会计教师一直在高校进行理论研究及教学,基础理论及理论研究上有扎实的基本功及较为丰富的理论经验;另一方面,相对于理论而言,由于未进入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及实践运用能力明显不足,在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一步指导学生。同时,由于资源所限,高校也难以聘请到行业企业会计专家到校任教,致使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进而制约了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发展迅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不足的问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岗位意识,极不利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建立在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上。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高校教学及科研的要求及层次不同,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操作会计软件的能力。如果仅以此为目标,将导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诸如缺乏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目标相应调整为:以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与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目标。
从教学模式来看,目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课件落后,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网络信息化程度较低;授课教材尚不规范,相关资料数据有误,授课内容单一、零散且缺乏系统性,教材实践内容很难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经济业务的全貌。同时,由于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模糊不明确,上述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将导致教师难以顺利完成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要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多媒体演示法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实践实验法与逆向思维法相结合、顶岗实习,等等。
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其根本是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其配置可以通过学校内部会计信息化实训中心与校外实训基地并举建设的方法进行。学校内部根据实践需求分别建立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能够确保各个模块的单向实训,以及综合实训的顺利开展,实训中心也要各项功能完善,具有会计职业的氛围以及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良性有效机制,形成校企互惠互利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使学生真正在一个现实环境的氛围中,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向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靠拢,在注重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等传统财务系统模块操作的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系统模块、管理决策系统模块进一步认识,全面了解企业供销存、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价等,使得学生全面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应与相关的理论课程相联系。在课程设置上要与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各种基础能力相匹配,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软件等应用能力,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同时,在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设相应的专门课堂实训,为其专业学习中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高校只有完善和建立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整个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技能,并顺利解决会计信息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财务问题。
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会计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提高其会计实践教学的能力,这也是践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好方式;通过到企业去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会计“双师型”师资素质,特别是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素养,对促进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会计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增强其社会竞争力,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应注意加强学生参加顶岗实践,通过顶岗实习,加深其对专业知识、业务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系统理解,进一步深化对会计工作的认知,从而达到培养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