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趟出了致富路

2020-12-24 14:38:05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10期
关键词:鲜叶茶农大户

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后续几次监测均为合格。合作社茶园基地获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注册的“九畹丝绵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理事长龚万祥于201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合作社所在的村是重点贫困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现有的144户农民成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占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的1/6。肩负带领贫困户脱贫重担,如何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是合作社一直探索实践的课题。

建立示范基地,提升发展质量

产品质量是合作社发展立根之本。2015年3月,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以500元/亩.年的价格连片流转了39户农户近200亩荒坡地(含4户贫困户的78亩土地),流转期限至202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基地。为提高广大茶农的茶叶种植技术和鲜叶采收质量,合作社把基地当教室,每年邀请省市级专家分春、秋2次对合作社成员及周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现场传授茶园田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防治等技能,并采取产业大户与贫困户1对1结对帮扶方式,来提高茶农的生产经营水平。2019年2月,合作社与中欧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已开展有机茶基地认证100亩。通过合作社基地的示范引领,茶农的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芽茶鲜叶的价格由2015年的100元/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230元/公斤;茶农平均亩产收入由2015年的3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6000元;合作社成员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15206元提高到2019年的22168元。2018年底,合作社因茶产品的高质量获宜昌市30万元奖励,“九畹丝绵茶”荣获宜昌“五大名优绿茶”称号。

资金量化配股,保底分红增收

发展产业不是“吹糠见米”这么简单,至少有2—3年的过渡期,这期间需要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兜底保障。2017年,合作社根据国家有关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实现产业脱贫的政策规定,将所争取的农业开发项目资金66.2万元平均折股量化到全村187个贫困户,每户折股3540元。采取“保底分红+交易返还+奖励红包”的盈余分配模式,按照“户均一亩经济林”的发展思路,支持贫困户新发展茶叶、李子和杨梅分别达300亩、150亩、140亩,这种保底分红方式约定到2021年。据统计,2015—2019年,合作社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9万多元,免费发放茶叶、小水果苗木7.1万株和饼肥9.94万公斤,贫困户户均年保底收入达1200元以上。2020年,贫困户种植的李子、杨梅均已挂果上市,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不仅成员们开心,合作社的经营分配模式也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行大户奖励,建立激励机制

扶贫更要扶志,发展产业扶贫,就要建立“奖勤罚懒”制度。合作社自2015年担起扶贫大任以来,大力实施大户激励措施,以鼓励茶农多种茶、种好茶。合作社章程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当年茶叶鲜叶交易额除交易返还外按梯度给予200—2000元的大户奖励。即每户交易额在1万—2万元、2万 —3万 元、3万 —4万元、4万元以上的分别奖励现金200元、500元、800元 和 1000元;对单户种茶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每年给予2000元的现金奖励。据统计,2015—2019年,每年有50户左右的茶农累计领取奖励达8.29万元,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已达6户。贫困户王继勇连续4年茶叶交易收入在3万元以上,仅2019年就从合作社获得鲜叶交易收入43962元、交易返还1619元、入股(含量化配股)分红227元、大户奖励1000元,四项合计达46808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鲜叶交易“状元户”。

开展生产互助,不落一户群众

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不断凸显,加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逐年增加,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合作社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合作社明确专人牵头建立专业化茶叶生产服务队,发展茶叶生产社会化服务。服务队从业人员12人,主要从合作社有力气、懂技术的年轻成员中遴选产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后取得上岗资格。合作社统一配备深耕、修剪、采摘和植保等生产装备,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统一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服务收费标准,对合作社成员进行耕、管、采、剪综合服务,帮助成员节约生产成本20%以上。合作社还建立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的“三无成员”台账和生产互助制度,服务队对“三无成员”实行免费社会化服务,其服务成本和费用由合作社“买单”,确保不落一户。

发展扶贫车间,促农务工增收

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合作社就地取“才”,大量招募本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2018年,合作社广辟就业渠道,建立扶贫车间,每年聘用11名贫困户劳动力从事车间生产、分拣包装、环境卫生、成员食堂、门卫保安等岗位工作,按2000—3500元/月的标准支付固定报酬。另外,合作社常年雇用季节性务工13人从事基地人工锄草、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男工120元/天、女工100元/天,平均每人每年支付零工工资1500元以上。据统计,合作社每年为贫困户增加工资性收入达20余万元。2019年11月,合作社被湖北省认定为扶贫龙头企业。

力克疫情影响,彰显使命担当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茶叶采收难、加工难、销售难问题,合作社面临严峻挑战。合作社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确保不误农时,合作社于3月1日在全县茶叶类生产企业中率先按下复工“启动键”,一方面拒绝人员往来流动;另一方面又要让茶农能及时交售鲜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变茶农到加工厂交鲜叶为合作社派专人专车上门收购。在收购鲜叶过程中,合作社为每个成员免费配送10个5公斤装透气麻布袋和二维码标签,成员只需把装有茶叶的麻布袋投放在指定的收购点,贴上自家二维码标签,就可以在家里用手机查询自家茶叶交易情况。为保证茶叶成品能卖尽卖,合作社积极利用“云直播”推销产品,“云签约”洽谈订单,“云品控”保障质量,“云培训”进行指导,借助社会扶贫网、国网慧农帮、天猫等多个平台,实现线上销售1200多万元,在困难时期保住了茶农的“钱袋子”。经营效益相比2019年上升14%,创造出了一般茶叶加工企业做不到的佳绩,充分体现出合作社的使命和担当。

合作社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借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以规范质量行动和“湖北旅游名镇”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茶旅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为老百姓持续增收再添新动力。

猜你喜欢
鲜叶茶农大户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福建茶叶(2020年7期)2020-12-22 13:25:31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福建茶叶(2017年12期)2017-02-04 01:31:07
船祸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营销界(2015年25期)2015-08-21 07:24:46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0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