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丹凤:让合作社唱主角,脱贫增收兴产业

2020-12-24 14:38:05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丹凤县农民

陕西丹凤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带上。因山茱萸产业闻名遐迩,被命名“中国山茱萸名乡”;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改革家商鞅封地,有“中国古代改革试验田”的美誉。2018年以来,丹凤县紧紧抓住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的机遇,让农民合作社“唱主角”,形成农民合作社奔市场、“接二连三”培育产业的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带领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脱贫。

目前,丹凤县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43家,涉及养殖、种植、产品购销等领域。拥有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百强社5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39家,实现了全县镇、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形成了“肉鸡、核桃、中药材、食用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葡萄、茶叶、魔芋、光伏、电商”五大特色及新兴业态齐发展的格局。

分类指导抓整顿——梯级推进,让合作社按照市场规则规范运行

一是示范引领抓创建。按照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营管理民主、财务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推行示范合作社评审、认定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促规范。对已成立且正常运营的农民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标准,采取走出去“取经”和引进来指导的方式,加强交流合作,促其规范运行。先后联合农民科教培训中心,对各镇办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及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100余人次进行了培训;分4期组织了30多名农民合作社理事,赴江苏华西村、江西凤凰村以及延安梁家河村学习交流。

三是打造品牌促提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农民合作社“123”品牌创建行动,即每个产业脱贫示范村至少培育1个标准化农民合作社、完成1个产品认证或基地认定、注册1个产品商标。从2018年起,重点抓住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品品牌创建、储藏加工、销售网络建设及物联网应用等资格认定和技术应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涌现出华茂肉鸡、聚农山凹凹鸡蛋、武关民乐、凯龙魔芋、华微茶叶等一批吸附群众就业能力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的典型示范。

四是电商联动促发展。依托丹凤核桃、香菇、双孢菇、木耳、中药材、肉鸡、土鸡蛋、黑猪肉等特色农产品开发电商产品,鼓励采取“农民合作社+基地+网店”模式,开辟营销新渠道。

五是借力改革求突破。支持农民合作社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接,2018年至2019年,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的农民合作社共36家,注入资金1782万元,农民合作社给村集体分红约106万元。

创新模式抓组建——精准施策,使合作社成为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命运共同体

一是依托基层组织推动。竹林关镇雷家洞村支部书记李书姓通过“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起竹林关凯农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村级组织,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拥有占地8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厂房、魔芋初加工生产线3条、气调库4000立方米,签订种植收购订单4500亩,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华茂牧业集团、商洛民乐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资金优势,领办集技能培训、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吸附更多群众就业,采取农户土地流转、参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并通过赊欠饲料、鸡苗、仔猪、菌种和订单回收等形式,带动群众参与生产经营。

三是依托特色产业驱动。丹凤县始终坚持做大核桃产业品牌,把农民合作社“镶嵌”在产业链上,实施核桃主题公园等三产融合项目,打造中国西部核桃交易集散中心,细心呵护地方名品和“金字招牌”。

四是依托科技推广联动。丹凤县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形成特色鲜明的政企联动、科技推广型农民合作社。丹凤县聚农养鸡专业合作社由畜牧兽医师、科技特派员王恩厚领办,拥有成员107户,辐射带动全县4个乡镇11个村的农民成员养殖蛋鸡38万只,占全县蛋鸡总量的75%以上。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活动100余场次,培训养殖户1.5万人次,编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为成员开展蛋鸡抗体监测2000多批次5000余份。合作社理事长当群主,建立了“陕西养鸡朋友交流群”,实现了蛋鸡市场行情、行业动态、养殖技术等信息互通共享。

五是依托农村能人牵动。2008年4月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王坤,在其父母从事药材收购、销售的基础上,创办了丹凤县东兴药材专业合作社,从事树型金银花种植、推广培训、技术指导、保价回收、加工销售。合作社建立了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300亩、种苗繁育日光大棚17座,注册了“秦岭山”有机金银花基地商标。通过合作社的联结和市场牵引,在10个乡镇35个村组建立订单生产基地8000亩,带动农户5826户投入金银花产业。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与华东3家药厂和王老吉企业达成共建原料生产基地合作协议,市场前景看好。

巩固提升促壮大——共享共建,让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争唱“主角”

一是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了一般农民合作社、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社5级名录库,重点加强73家县级及以上示范社的动态监测,并与土地流转、土地确权、产权交易等网络平台对接,实现网络信息互通,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的联结能力。

二是“真金白银”扶持。丹凤县出台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重点推进六大产业发展支持办法》《苏陕扶贫协作资金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细化对各级示范社的扶持标准、扶持方式、项目申报、监管保障等措施。2018年,丹凤县安排农民合作社提升示范专项资金400万元,优先扶持22个示范社、10个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带动12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增收5000元。

三是介入脱贫产业项目。丹凤县让农民合作社随着脱贫产业项目走,2018—2020年,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715万元,优先扶持56家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脱贫工作,通过参股分红、产品回收等方式,带动2439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丹凤县农业农村局与县邮政公司联系,以73个县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和149个家庭农场为主体,以惠农贷款、农业保险、惠农寄递为主要方向,由县农业农村局与县邮政公司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五是积极推进联合社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业或营销为基础组建联合社,逐步实现农民合作社纵向联合、横向合作的联合经营机制。丹凤县土门镇以做大水杂果基地品牌为目标,将过去分散在龙泉的冬枣、高峪香椿、八十河樱桃、土门村猕猴桃等农民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了联合社,利用苏陕合作资金建起气调储藏库,打造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形成了抵御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航母”。

猜你喜欢
丹凤县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丹凤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关于提升丹凤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若干思考
中国新通信(2020年1期)2020-05-25 02:46:05
农民丰收歌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美术活动实践与反思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