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新品种—太714

2020-12-24 09:18:02任永康牛瑜琦逯成芳王长彪赵兴华唐朝晖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感点率冬麦区

任永康,牛瑜琦,逯成芳,刘 江,崔 磊,郭 庆,王长彪,韩 斌,赵兴华,唐朝晖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太7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根据山西中部旱地冬小麦生产需求,2000年以远929为母本,外81为父本进行杂交,2001年以太851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2019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四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90014。

1 特征特性

太714属强冬性品种,生育期255~265 d,幼苗匍匐,叶片细长,叶色较深,分蘖力较强。株高87 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中等。茎叶无蜡质,旗叶直立,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穗长 6.5 cm,小穗密度密,长芒,白壳。护颖卵形,颖肩方肩,颖嘴中弯。粒椭圆形,红粒,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平均穗数546×104·hm-2,穗粒数 33.3粒,千粒重35.2 g。

2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 983.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10.3%,6试点增产点率100%。2017-2018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866.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7.8%,6试点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产量为 5 425.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9.1%。

2017-201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 623.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7.3%,6点试验,6点增产,增产点率100%。

3 抗性鉴定及品质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该品种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2017年、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82、792 g·L-1,粗蛋白含量15.95%、15.79%,湿面筋含量32.5%、32.0%,吸水量 52.1、54.6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5.2、4.5 min,稳定时间9.5、4.7 min,弱化度72、135 F.U,粉质质量指数105、68 mm,评价值为61、51。

4 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要点

适合于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适宜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播种量225~300 kg·hm-2。施足底肥,精耕细耙、培肥土壤,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中感点率冬麦区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电脑爱好者(2021年8期)2021-04-21 15:11:07
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研究
广西蚕业(2021年1期)2021-04-19 08:46:58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种业导刊(2019年10期)2019-01-04 18:38:47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种业导刊(2019年11期)2019-01-04 18:24:35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的越年冷藏保护试验
四川蚕业(2017年2期)2017-07-18 10:58:20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基于全信号取点率的结构健康监测
传感器世界(2016年1期)2016-11-30 09: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