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俞坚,吕玉娥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按国际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四类:I级:白头和黑头粉刺为主,皮损小于30个;II级和III级: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皮损在30-100之间;IV级:结节囊肿为主,皮损在100以上。闭合性粉刺是寻常痤疮的一种,属于I级痤疮,多发于面部表现为米粒大小的白色小头,质硬[1]。
中医中没有具体为闭合性粉刺命名。笼统称为“粉刺”、“肺风粉刺”最早在《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里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形容此类病症。由于颜面为肺、胃、大肠经所经过之处,为肺、胃、大肠经郁热所致,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①外感:外感风热、郁于面颊局部,阻塞经络,火热毒邪郁于局部,致痰凝血癖,经络不通,生成粉刺。癖久化热,热胜肉腐成脓,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为结节瘫痕。②饮食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伤脾生湿,湿热上蒸阻于肌肤而成座疮。③情志情志不调,肝郁气滞,或心急烦躁,郁而化火,或忧思伤脾生湿,湿热蕴蒸则成座疮。④肾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致痊疮。另外,冲任不调也可致肌肤疏泄功能失常,易致痊疮。后人将证型大致分为: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冲任失调型。
1.1 西医。①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②内分泌失调,会导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皮脂排泄障碍。③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2]。④炎症引起的免疫失衡。⑤长期外用化妆品卸妆不合理导致的屏障受损或者清洁不到位。
1.2 中医。①由于肺主皮毛,若肺经风热导致腠理失司,引发丘疹。②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皮肤。③饮食湿热,阳明经蒸于面上,又感受风邪形成粉刺。④血热气盛,雍于皮肤。⑤肝气郁滞,伴有乳胀痛。
2.1 西医
2.1.1 药物:①内服药物。a.维生素A改善毛囊异常角化。b.维生素b6降低血中胆固醇。②外用药物。a.由于闭合性粉刺尚未发炎红肿,且考虑保护患者皮肤屏障,用维A酸类可抑制皮脂分泌抗角化。其中以阿达帕林效果最好。(注意避光,建立耐受,可长期使用)[3]同时可配合夫西地酸和红霉素软膏,但两者都为抗生素,需要交替使用。b.新超分子水杨酸可去除表面干燥老化的角质,清理阻塞的毛孔,调理肌肤。c.壬二酸较温和,可缓解敏感肌肤和治疗玫瑰痤疮中的闭合性粉刺。d.玫芦消痤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更多用于伴有毛囊炎的痤疮疾病,且使用时需要注意过敏现象。
2.1.2 医学美容:①CO2激光热效应,通过高温气化组织挤出脂栓。电流要控制在2-3 mA,打孔慎重,控制炎症反应。②微针可疏通毛囊,少数患者会有爆痘现象。③微晶磨削是用物理方法使闭合性粉刺变成开放性粉刺,负压吸走粉刺内容物。
2.1.3 其他:①饮食方面。a.避免高GI食物,引起胰岛素抵抗,爆发痤疮。部分痤疮患者伴有糖尿病史。高GI食物包括:葡萄糖、土豆、面包、榴莲。b.降低乳制品的摄入。牛奶中胰岛素较高,乳清蛋白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诱发痤疮[4]。②心理方面。压力引起的焦虑现象导致闭合性粉刺,没能及时治疗导致恶性循环,心理问题愈加严重。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和尽早治疗是治疗闭合性粉刺的关键。③环境方面。避免使用卸妆水与化妆棉反复于脸部摩擦。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选用不同洁面方式。杜绝用手指、未消毒粉刺针进行挤压、挑刺。引起血管扩张留下印记诱发炎症。
2.2 中医
2.2.1 习惯:①睡眠。a.子午觉最为重要。清朝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写“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以养阴。”子时指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气血流注于胆经,血归于肝。这个时间要保证进入睡眠状态。午时指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因为白天阳气盛,午觉一般仅十五到三十分钟即可[5]。b.按十二经流注时序凌晨三到五点入肺经。肺主皮毛,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度睡眠,有助于排毒。c.按照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写,“春三月,此谓发陈...早卧早起...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秋三月,此为容平...早卧早起...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适当调整作息。②饮食。a.《黄帝内经》里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而心所对应的季节是夏天。因此夏天和心病最易生痤疮。淡竹叶归心、肺、胃经,性寒,可泻心火。b.肺主皮毛,辛辣走窜食物使肺失宣降颜面生丘疹。可食用枇杷叶、栀子、菊花缓解。c.胃火盛引发痤疮,过食辛辣耗胃阴;过食膏粱厚味脾胃湿热,因此应当清淡饮食,普洱可调理油腻。d.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饮酒热未解,以冷水洗面,令恶疮,轻者皶疱。”脏腑受热,炎火冲面,当酒食注意[6]。③情志。心态平和,肝气调达,脾气健运最佳。中医注重讲究天人合一。如长期压力过大会肝郁气滞,精神紧张耗心血,脾气不舒。病色显于面上,诱发痤疮。因痤疮引发的焦虑,会造成恶性循环。
2.2.2 针灸: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以及经络与穴位。①目前单一针灸较少使用,大多配合不同方法治疗。a.针刺联合灸法,对于冲任失调选用太冲、三阴交、曲池、合谷、太阳等穴位,皮损处雀啄法。灸法是对针刺的补充,可温经散寒。b.针刺配合耳穴。根据全息医学基本原理,一只耳朵既有自己独特功能,又有包含整体信息的部分。对于内分泌失调,可刺耳尖及内分泌对应区域,身体刺肺俞、肾俞、次髎、内关、三阴交、合谷、足三里等。c.针刺联合拔罐,《黄帝内经》中“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指去除淤血。同时拔罐利于消炎,局部温热。②经络的选择多在足阳明胃经、任脉、手阳明大肠经,因多上行于面部。此外膀胱经从头走足,连接五脏六腑,也成为重要选择。此时针灸方法多用火针点刺,引邪外出。③穴位大多数选择肺俞与其他和皮毛相关的穴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于膀胱经。内经里有“迫脏刺背,背俞也。”根据不同情况可配合大椎,曲池泻热活血,或者配合丰隆、内庭远端选穴。
2.2.3 方药:内治:清代吴谦多认为闭合性粉刺属于肺经风热类型。此类型多发于面鼻,白头粉刺为主。治疗使用颠倒散。陈明岭多治疗冲任失调类型。此类型多暗红色红斑丘疹,以温经汤为主方。“淤血在少腹不去。”川芎、牡丹、桂枝、吴茱萸、人参、芍药、麦冬、生姜、半夏、甘草、当归、阿胶。此方温而不燥,刚柔并济。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丹皮、麦冬清虚热,麦冬滋阴制吴茱萸温燥。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赵炳南则擅长治疗内伤饮食导致湿热复感风邪类型。他倡导中医象思维——以皮治皮,五皮饮来治疗脾虚湿盛皮损、以药材来源部位对应皮损分布部位,凉血五花汤治疗血热生风皮损。有“诸花皆升”可散热。用药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红花,清热解毒,疏肝化斑。凌霄花和鸡冠花是治疗面部疾病常用药。
外治:主要包括中药面膜(糊剂、膏剂、霜剂)、中药熏蒸、中药酊。中药面膜:丹芷祛痘中药外敷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丹芷祛痘中药主要包括为牡丹皮、白芷、皂角刺、薄荷、芦荟、海藻、丹参、茯苓等;现代颠倒散面膜治疗肺经风热,大黄、硫磺各50 g,共研成粉末。石灰水200 mL与清水混合去中间水,将大黄、硫磺混入,患部湿敷。中药熏蒸:大黄、黄柏、桑白皮各9 g,黄芩、苦参、知母各15 g,白芷、赤芍、白茯苓、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20 g,牡丹皮、连翘、仙灵脾各12 g)治疗,即将中草药用20-30℃ 温水浸泡0.5 h。用中药熏蒸联合局部加热和加压治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从毛孔进入,有效减少皮肤表面的油脂分泌和细菌数。
中药酊: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等基础理论配伍,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作用于局部病灶、毛细血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减少皮肤角质层脂质[7]。
总之,中医的方药偏向于因人而异。考虑个人脾虚、肺热、或是感风邪不可一概而论。针灸则是通过对经络的疏通、补泻,调节五脏六腑进而调理全身。皮肤问题只是脾肺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有关于习惯的理论更具有研究性。“子午觉”理论倡导人体具有自然修复的功能,与医美相比不会伤及皮肤屏障。利用中医的预防理论,在调整身体的基础上可选择西药外部涂抹,减少乳制品摄入。抑制丙酸杆菌,抑制油脂分泌,疏通堵塞毛孔。西医理论中的内分泌失调伴有高血糖肥胖患者,在治疗闭合性粉刺时应当避免高GI食物。正因为闭合性粉刺是痤疮的前期,不建议使用内服药物。注意与玫瑰痤疮、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的鉴别。当合理清洁面部,合理卸妆.治疗过程中以中医调理为主,西药涂抹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