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0-12-24 03:07李红卫王友青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案例物流育人

李红卫,王友青

(1.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从学科、专业、课程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课程思政是指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全过程的教学活动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担负立德树人的职责。使思政教育转变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大思政和大德育,实现全课程育人。

本文以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技术”为例,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为活页式教材编写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管理、技术、销售、系统等有关内容,涉及的信息技术内容更新快,与国家政策结合紧密,非常适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

2.学情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对象主要是00后大学生,大多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互联网影响较深,思维活跃,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接受接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但是,大学生的目标理想模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自我管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热情。需要教师结合社会发展,使用科学的专业术语,借助日常生活案例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教学环境变化。2020年突发疫情,为课堂教学赋予新的定义和覆盖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主流,“物流信息技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了解国家对疫情防控所做的贡献,在日常作业中以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助力国家防疫,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共识

1.树立教师的思政意识。教师是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关键,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具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必须统一授课教师思想,帮助教师树立思政意识,如举办系列讲座、安排教师集体观看思政视频、学习思政课教学案例等,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引导教师正确理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责任感,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2.形成教师的思政共识。课程思政改革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并不是增开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也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融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意识与底线意识,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专业教师挑起“思政担”,逐渐形成课程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政共识。

3.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组建“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物流信息技术”以课程教师为核心,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不同教师的协同作用,探索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物流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物流信息技术”梳理课程思政元素,提炼思政育人目标,增强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感。具体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部分内容)。

表1 “物流信息技术”思政目标

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编写课程标准,梳理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如表2所示(部分内容)。

表2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五、创新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配合,实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翻转课堂。“物流信息技术”根据课程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如图1所示),重构课程内容,突出新技术学习、强调企业实训,通过大量的视频、案例、文档等,使枯燥学习变成直观展示,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参与性。

图1 “物流信息技术”在线开放课程 图2 “物流信息技术”在线作业

2.翻转课堂教学。《物流信息技术》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分享物流企业在疫情防控的案例,通过微信群、学习通、钉钉直播方式,把疫情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线上学习和线下作业,如图2所示,利用“学习通”,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可以承载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理论课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中特色活动主题色彩鲜明、风格与众不同、符合校情学情特点、开设持续事件较长的课程形式或活动形式,这种特点能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多样化的第二课堂主题活动,例如:“我为智慧物流添砖瓦”主题设计活动;以北斗精神为导航,做新时代大学生演讲活动等。

六、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必须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实现价值认同,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1.视频演示法。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借助国内外物流信息技术音像视频资料和在企业实地拍摄的图片、录像资料演示,使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跟踪等注意事项,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2.讨论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难点、研究问题等进行讨论,在教学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七、强化教学评价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过程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如表3所示。如课前的任务布置、讨论等作业中融入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理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单独总结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网络留言、总结体会等,进行加分奖励;增加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表3 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评价方式

要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教学评价,把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猜你喜欢
案例物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