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典型人造类名词,器具用品名词最为显著的语义特点就是功能凸显,主要表现为几个类型:一是“功能(事件)+中心”,二是“功能+词缀”,三是“功能直接指称”。比较发现,临泉话同普通话较为一致,即前两类比较丰富,第三类较少,而与少数民族差异较大,具体说来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前两类还普遍存在第三类。依据编码度理论,表达同一概念,不同语言的编码度有所不同。就功能外显方式而言,临泉话编码度普遍低于少数民族语言,而略高于普通話。编码度高低根植于民族思维方式,并无优劣之分。
关键词: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比较;编码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6-0110-08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物性结构下皖北方言复合名词语义研究(SK2019A0327)”阶段性成果;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生成词库理论下汉藏语复合名词语义理据研究(2018HXXM27)”。
张云峰(1972-出生年?),女,汉族民族?,安徽阜阳人,籍贯?文学博士,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汇学
一、引言
为顺应学科发展前沿,推进语言类型学的建立,近些年汉语方言研究势头热度大增,一些方言土语也开始纷纷进入公众视野,逐步为大家所熟知,临泉话就是如此。目前已有一些学者涉足于此,如于芹[1]、刘继虎[2]、张晓静[3]、代文倩[4]等,其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方法多样,对临泉话的进一步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临泉县位于安徽西北部,四边分别与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平舆、新蔡、淮滨以及安徽省的阜南、界首、颍州等八个县市接壤,辖33个乡镇,人口将近200万[2]。临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5],除少数乡镇语音有个别差别外,词汇和语法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鉴于目前临泉县外出打工者居多、方言纯度逐渐弱化的态势背景下,本文拟对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进行研究 。
生成词库理论认为,名词可以分为自然类、人造类、合成类三大类型,而“自然类与人造类最大的区别是后者融入了人的意图和目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功用角色上。功用是第一位的,施成是第二位的,人类制造某物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实际上,在四种角色中,功用处于核心位置,构成和形式也是为功用服务的”[6]。上述提到的“功用、施成、构成、形式”四种角色即是生成词库理论核心内容物性结构涉及到的物体的主要属性类别。“功用角色”就是描写对象的用途和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次类,一是直接功用,即人可以与某物发生直接联系;二是间接功用,即某物可以用来协助完成某个活动。“施成角色”就是描写对象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创造、因果关系。“构成角色”就是描写对象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组成成分。“形式角色”就是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它对象的属性,包括方位、大小、形状和维度等[7]。
作为典型人造类器具用品,其功能性不言而喻,但落实到具体的语词,表现方式就有所不同。有的直接表现在词形上,以外显方式出现,如“切刀”中的“切”;有的则内隐,作为认知常识而存在,如“铁锨”即“用来铲沙、土等东西的工具”。本文立足于语符的“外显功能”,借助物性结构理论,对临泉话此类名词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词语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探讨临泉话所具有的倾向性特征。
二一、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的功能类型
根据功用角色的具体表现,我们把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功能+中心
此种类型指的是功能角色直接限定中心词,主要以“V+N(子)”形式出现,即“用来V(XX)的N”,如:
擀杖dàng子(擀面杖) 、馏布子(屉布)、搓板子、切刀(菜刀)、漏勺fó子、磨盘、压井、抹布、捋耙(去除麦子杂物的农具)、抓钩(抓土的两齿小农具)
上述“擀杖子”就是“用来擀面的棒子”,“馏布子”就是“用来馏馒头的笼布”,其中“擀”“馏”均是功能角色。
有时结构稍微复杂些,中心语前除了有功能角色外,还会有别的修饰限制成分,如“茅屎缸(茅坑,厕所里的粪坑)”,中心语“缸”前既有功能角色“(盛)屎”,还出现了限制性成分“茅(茅房,厕所)”。
(二)功能事件+中心
此种类型指的是功能事件限定中心词,以“VN + N”形式出现,即“用来VN的N”,值得注意的是,“VN”中的“V”常常隐含,直接表现为“N + N(子)”。
1.VN + N(子)
裹脚布(裹脚)、扬场锨(用来播扬小麦,用以去掉壳、叶和尘土等的一种木锨)
刮胡刀、套袄褂子(罩在袄外面的衣服)、剃头布子、撮灰斗子、打面机、擦脚布子
“裹脚布”就是用来“裹脚”的,“套袄褂子”就是用来“套袄”的,“撮灰斗子”
就是用来“撮灰”的。相较于“裹”“套”“撮”等单纯的动作,“裹脚”“套袄”“撮灰”表述的意思相对完整,类似于一个完整的“事件”。
2.N + N(子)
锅拍(锅盖)、馍笼(蒸笼)、茶缸子(搪瓷杯)、瓶棁子(瓶盖子)、酒盅子(酒杯)馍笊头子(盛放馒头的器具)、鞋笸箩子(盛放针、线、剪刀、碎布之类的的筐子)
此类方式,临泉话非常丰富,上述各例虽凸显的是功能事件,但字面上功能角色常常隐含,如“茶缸子”“瓶棁子”分别指的是“喝茶的缸子”“塞住瓶口的小木头”,但功能角色“喝”“塞”隐含。
(三)功能+词缀
临泉话这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功能+后缀”,其中“功能”既可以是动作“V”,也可以是事件“VN”,后缀多是“子”,如:
筛子、剪子(剪刀)、疏fǔ子(礤床)、围嘴子(涎布)、扣子
挑子(担子)、卡qi?子(发夹)、提子(用来舀酒、舀醋等的器具)
上述“筛子”“剪子”中的“筛”“剪”为动作,“围嘴子”中的“围嘴”则表现为事件。
(四)功能(动作/事件)直接指代
此类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服饰、床上用品类物体,如:
聚口gou(漏斗)、盖体dei(被子)、铺底dei(褥子)、围脖(围巾)
披pěi风(披用的防风外衣)、铺衬ren(补衣服、制鞋底等用的碎布)
“围脖”就是由事件“围脖子”直接指代,“披风”则由“披”“防风”等多种功能直接指代,因其挡风之意不言自明,因而“防”隐含。
此外,临泉话“凿(凿子)”“锄(锄头)”等也可纳入此类,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词也可以指功能动作,属名动兼类词。
作为皖北方言成员之一,临泉话与其他方言[8]相较,基本上是共性大于差异,具体见表1。
与临泉话一样,其他皖北方言也多凸显功能,但也有个别方言例外,具体见表1。凸显功能的,即以功能外显形式出现的词语,各地方言也不相同:(1)语音差异。如“顶锒子”“顶挡子”中的“锒”“挡”,声母不同;(2)行为、事件的区别。如“刷帚”“锅刷帚”,前者为动作行为,后者为事件;(3)功能角色隐含与否的区别。如“烟筒”“冒烟筒子”均凸显事件,但前者功能角色隐含;(4)功能施为对象的差异。如“蒜臼子”“辣窑子”,前者凸显“蒜”,后者凸显蒜的属性“辣”。
三二、临泉话与普通话比较
作为北方方言,临泉话与普通话词汇亦有诸多共同之处,如结构上都主要表现为“功能/事件+中心”“功能+后缀”等类型,尽量保持语形、语义的一致性,即名词尽可能与“xx的事物”或以典型性名词后缀(如“子”)为标记,但其间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不对应性
这种不对应性主要表现在同一词语,方言多凸显功能,普通话则不是。
拄棍(拐杖)、撮灰斗子(畚箕)、捞笊子(笊篱)、水瓢(瓢)、手巾(毛巾)
“拄棍”凸显的是功能动作“拄”,与其对应的普通话“拐杖”凸显的则是形式角色“拐”。“水瓢”“手巾”凸显的是功能事件“舀水”“擦手”,功能角色“舀”“擦”隐含,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瓢”“毛巾”则不凸显功能,前者作为常识而内隐,后者凸显的是形式角色“(似)毛的”。
也有少量一些相反的情形,如临泉话“床帐子”凸显的是形式角色“床(用品)”,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蚊帐”则凸显功能事件“防蚊(叮咬)”,其中“防”隐含。
(二)功能的变异性
更多的是,同一词语,均凸显功能,但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
1.音节不同
与普通话主流趋势的双音节不同,临泉方言较多的是单音词、多音词。单音词常兼具“功能”“物体”之意,如上文所述的“凿”既指“穿孔,挖掘”,也指“穿孔,挖掘之工具”;多音词则主要表现为“子”的添加,即“子”尾词。较之普通话,同阜阳方言一样[9],临泉话的“子”尾词也特别丰富,如“搓板子(搓板)、熨斗子(熨斗)”等。
2.凸显对象不同
凸显功能时,临泉话多凸显事件而普通话多凸显动作行为,如临泉话“砸衣裳机子”就是凸显事件“砸衣裳”,与之对应的普通话“缝纫机”,则凸显动作行为“缝纫”。又如临泉话“水裙”,凸显的是“挡/防水”功能事件,功能角色“挡/防”隐含,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围裙”则凸显动作行为“围”,“围裙”即“做饭时围在腰间用来挡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里的“围”是“间接功能”,“挡”为“直接功能”。
也存在少量相反的情形,如临泉话“擀杖子”凸显的是动作行为“擀”,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擀面杖”凸显的则是事件“擀面”。
由于功能事件表达的意思相对完整,因此无论是临泉话还是普通话都非常普遍。鉴于双音节的主流趋势,普通话一般功能角色隐含,如:
串烟筒(烟囱)、洗脸盆(脸盆)、打火机(火机)
上述“串烟筒”“烟囱”凸显的都是功能事件,其中普通话“烟囱”的功能角色“串/冒/出”等隐含。也存在功能角色均隐含,但涉及对象不同的状况,如临泉话“菜橱子”即普通话“碗柜”,两者的功能角色“放/存”均隐含,但关注对象不同,一个是“菜”,一个是“碗”。
3.构词方式不同
就具体构词方式而言,两者也有差异,临泉话倾向于附加式、综合式,普通话则倾向于复合式,如:
剪子(剪刀)、起子(改锥)、疏子(礤床)、围嘴子(涎布)
上述“剪子”“起子”属于附加式,“围嘴子”则属于综合式,其中“围嘴+子”为附加式,内部成分“围嘴”则属于动宾复合式,而“剪刀”“改锥”“涎布”等均为偏正式复合词。也有相反的情况,如临泉话“摩梳”即“整理头发的梳子”,为偏正复合式,而普通话“梳子”则为附加式。
四三、临泉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
上述我们只是在汉语内部的比较研究,那么其他语言呢?以下是中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语言[10]的名词建构类型,具体见表2。比较发现,少数民族语言在此类名词的建构中也普遍存在着“功能+中心”“事件+中心”“功能+詞缀”等形式,如桑孔语、三官寨彝语、克伦语中的“杵头”就是“功能(舂)+中心(棒)”,侗语、拉基语中的“菜刀”就是“事件(切菜)+中心(刀)”,阿侬语“褥子”就是“功能(垫)+后缀(d?m55)”,布努语“扫帚”就是“前缀(pa1)+功能(扫)”。
但“功能事件或多种功能直接指代”等情状况也有不少,“镰刀”在拉祜语、载瓦语中就是以事件“割茅草”直接指代,“石臼”在布依语中就是以多功能“舂”“敲碎”直接指代,拉珈语“毛巾”也是以“(擦)头”“(擦)脸”等功能加以指代。而这也正是其与临泉话最大的差异之处。
五四、编码度理论与比较结论
以上比较发现,功能在器具用品名词的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凸显方式随语言不同而不同,体现在语词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编码度。
(一)编码度理论
编码度原是为证明语言相对论而概括不同语言词汇差异的术语,最先由lenneberg提出,后经Brown、解海江等人的不断推演、改造[28],日益为学界所知并在跨语言词义比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对比语言学家阐释不同语言共性及各异特色所采用的一种理论模式[29]。所谓“编码度”就是语言中用词汇表达某方面经验的精细程度[30],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语言表示同一范畴的词汇的精细程度不同。也就是说,编码度的差异涉及到同一范畴里词语的区别度,而区别度又与词语数量休戚相关,区别度越高,詞语数量就越多,表达内容也就越精细,差别也就越明显。在表达同一范畴时,如果语言A的词少于语言B,那么语言B就比语言A具有更高的编码度。二是描述同一现象,语言表达式的长度不同。在描述相同范畴时,语言A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表达,而语言B没有,只能通过组合的方式结构短语来表达,那么语言B就具有较高的编码[31]。
(二)比较结论
就临泉话而言,其编码度一般要低于少数民族语言而略高于普通话。依据功能外显方式,临泉话与其他语言编码度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二个方面即“描述同一现象,语言表达式的长度不同”,这种长度不单单表现在音节的多寡上,还表现在内容的丰富与否上。如临泉话“镰”这一农具术语,少数民族语言多是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不仅词形较长,而且内容较细,或凸显功能或凸显功能事件(包括事件转指),表现出较高的编码度,如仙岛语“??t35(锯)m31/51(镰)”,即“割XX的镰刀”,哥隆语“li:m35(镰刀)khiu21(割)m?t33(稻)”即“割稻的镰”,拉祜语“tsai5(茅草)ji5(割)”,即“割茅草的(东西)”等。临泉话“碓窑子”也是如此,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多采用编码度较高的多功能或功能事件加以表现,如“n?ian(舂)gssas(敲碎)”(布依语)、“舂菜”(浪速语)、“舂皮”(西摩洛语)等。根据功能凸显的具体状况,编码度的高低顺序大致如下:
多种功能 > 功能事件 > 单一功能 > 专门术语。
这样看来,临泉话编码度一般略高于普通话:1.临泉话多倾向于功能事件,而普通话多侧重于功能行为,具体见上文;。2.临泉话多凸显功能(事件),普通话则表现为专门术语。如临泉话“碓碓头”“碓窑子”凸显的都是功能事件“確碓(碓)”,功能角色“確”隐含,与之对应的普通话“杵头”“石臼”均是专门术语,其中“石臼”凸显的是构成角色“石”。
事实上编码度高低并无优劣之分,正如兹古斯塔在《词典学概论》中所说:“不同的语言对于客观现实的同一部分加以不同的组织和切分,会得出不同的所指内容”,从而形成编码度差异,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在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就器具用品类名词构建而言,汉民族多注重整体思维,语词讲究系统性、一致性,而少数民族倾向于客体本身属性,语词讲究细节性、典型性。如上所述,临泉话与普通话一样,结构方式主要有定中复合式和附加式两种形式,其中定中复合式的“中”(中心语)即是该词所指事物类属,附加式中的“词缀”也是名词的典型标记,跟“物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语词的确定往往基于语言系统性,侧重于词义概念的归属定性,而少数民族语言则更强调物体本身的属性,尤为注重最典型特征,聚焦于具象说明,因此,词语构建表现为功能事件或多种功能,从而形成细切、周密的高编码度。
六五、结 语
文章立足于语符的“外显功能”,借助物性结构理论,对临泉话器具用品类名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拓展方言研究视野,揭示词语形式和语义之间的关系,展示其独有的个性风貌及编码特色。研究发现,功能在器具用品名词的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以“功能(事件)+中心”“功能+词缀”“功能直接指称”三大方式出现,具体方式因语言不同而不同,表现在语词上就形成不同的编码度。就临泉话器具用品名词而言,其与普通话较为一致,与少数民族语言差异相对要较大,焦点就在于“功能直接指称”这种现象的多寡上,即临泉话和普通话较少,而少数民族语言却很普遍。按照“多种功能 > 功能事件 > 单一功能 >专门术语”的高低顺序,临泉话编码度一般要低于少数民族语言而略高于普通话。编码度的差异归根结底取决于民族思维方式:汉族多注重整体系统性,少数民族倾向于客体本身属性。
参考文献:
[1] 于芹.临泉方言中指人“子”尾词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65.
[2] 刘继虎.临泉方言中的语气助词“来”[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2):104-105.
[3] 张晓静.浅谈临泉方言中的助词“来”[J].金田,2015(10):331.
[4] 代文倩.临泉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品位经典,2019(3):42-44.
[5]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136-140.
[6] 宋作艳.功用义对名词词义与构词的影响——兼论功用义的语言价值与语言学价值[J].中国语文,2016,(1):44-45+127.
[7]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的最新发展[J].语言学论丛(第44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2-221.
[8]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3.
[9] 乐玲华.阜阳地区方言“子尾词”的初步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119-130.
[10] 《中國少数民族语言简志》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1] 李永燧.桑孔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12] 翟会锋.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26.
[13] 戴庆厦.藏缅语十五种[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14] 宋伶俐.贵琼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75.
[15] 蒋颖,崔霞,乔翔.西摩洛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06.
[16]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27.
[17] 戴庆夏.浪速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6.
[18] 吴启禄.布依语的“同义并用”结构[MG]//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学研究(之四).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215.
[19] 欧木几.彝语宾动式名词[J].民族语文,1994(6):60-63.
[20]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33.
[21] 龙耀宏.侗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50.
[22] 陈雪妮.壮语构词法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6:29.
[23] 蒙朝吉.瑶族布努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89.
[24] 张济民.仡佬语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1900:40.
[25] 孙宏开,刘光坤.阿侬语研究[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59.
[26] 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中国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313.
[27] 李云兵.拉基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39.
[28] 解海江,章黎平.编码度——跨语言词义对比研究的理论模式[J].国际汉语学报,2015(2):73-82.
[29] Nickel G.对比语言学和外语教学[AM].马博森,等译.//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0] 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54.
[31] 陈奕含.汉英上衣语义场编码度比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6.
(责任编辑:张新玲)
Abstract:It is shown that the significant semantic feature of daily article nouns is to highlight the function,whose types are mainly as follows:1.function(event)+center;2.function+affix;3.function (event) used as the directing referen. From comparison, there is consistency between LinQuan Dialect and Putonghua,bu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LinQuan Dialect and National Language.To express the same conception,the codability is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by codability. It has been found out that LinQuan Dialect is lower than National Language and slightly higher than Putonghua in the case of function. All in all,the difference is up to national thinking modes.
Keywords:Linquan Dialect,The Daily Article Nouns,Comparison,Cod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