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梅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掌握概括的目的、内容、方法、使学生学对于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有时、有法、有序的概括。
【关键词】 课文概括;阅读教学;三要素
在小学不同阶段语文的教学当中,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文概括目标,不同的课文也有着不同的概括方法。并且同一篇课文也有不同的概括方法和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概括的目的、内容、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一、概括时要注重时机的把握
1.上课的起始之处。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概括,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其一,课文内容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其二,课文类型十分常见,学生已经掌握概括这类课文的方法。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穷人》的教学当中,经过简单的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概括出主要情节。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的是使学生关注到课文的另外要素,即环境和人物。
2.上课的中途之处。学生对关键内容和信息的掌握是语文学习当中的一个重要步驟。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着重关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内容概况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展开评价,主要从概括的语言、概括的完整性入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怎么样才能概括得更好?使学生关注课文导语。
之后,默认读导语,发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在文中圈出。
再次,分析作者感情为什么会发生以上变化,找到原因。
最后,抓住作者感情变化及原因来概括课文内容。
3.上课的结尾之处。三年级语文的教学逐渐注重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课文概括能力。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差,因而,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终达到对整体内容的概括。
第一,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在看到这篇课文题目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印象当中的草地是怎么样的呢?从而使学生关注题目当中的“金色”这一词语。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语段内容。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不同的段落所描述的都是哪些内容。
第三,精读课文,聚焦文章变化,提取关键信息。
第四,总结课文,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第五,引导学生根据时间、草地、作者的感受等各方面的内容来对课文展开概括。
二、概括时要注重方法的选择
1.因文章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课文而言,概括的方法也有区别。就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的教学为案例,主要的要素在于人物、事件,把握主要内容。而这一单元,有的课文仅仅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主要内容,比如说,《梅兰芳蓄须》;有的课文写了几件事,而学生要把握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并把他们联系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另外,对于同一篇课文,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概括,甚至是使用多个方法融合加以概括。但是找出一篇课文最合适的概括方法,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具备针对课文类型找出合适的概括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2.因学生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思维支架的构建,创设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表达。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并丰富他们的学习方式;第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指引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风筝》的教学当中,教师构建了三种概括支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完成课文的概括,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填空式。“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风筝,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和伙伴们_____、_____、_____这些事情。”
(2)提问式。思考以下问题: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综合课文和习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思维导图式。即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绘制出思维导图。
上述三种概括方式各有其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概括时要注重方法的次序
1.学会圈画,建立规范性。小学三四年级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开始阶段,但是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要求他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较大的难度。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由于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因此在引导学生概括时,教师也通过注重说明文的特点 、概括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回顾整体,尝试概括。说明文对于景物特点的介绍一般来说都会十分清楚,在完成了课文的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问题一:《长城》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长城的______,赞美了长城的_________。
问题二:《颐和园》这篇课文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第二,抓住重点,习得方法。使用一句话概括一篇长课文,有哪些概括诀窍吗?教师教授以下秘诀:
秘诀一:画出关键、重要句子。教师提问:每一篇课文都有着重介绍景色的关键句子,同学们现在找一找,画一画。学生交流分享:《长城》《颐和园》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部分。
秘诀二:圈画重要词句。
《长城》:长龙、高大坚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颐和园》: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秘诀三:用“……介绍了……”这类句型串联重要词句。
第三,扩展课外,迁移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莫高窟》这篇课文,使学生进行概括练习,实现对以上概括方法的应用。
2.学会评改,培养准确性。五年级阶段学生课文概括当中仍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语言不简洁、分不清主次、语言组织能力差。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加以评价和改善。
第一,比一比。即针对两位学生的课文概括内容来引导学生分析哪一学生的概括更加准确,并找出原因。
第二,改一改。首先根据学生的概括内容加以展示,引导学生找出哪些还需要改善。例如,在《窃读记》这篇课文的概括当中,学生的概括如下:作者放学后匆匆走向书店,边走边想,找到书后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的读者。害怕被老板发现,还会时不时地放下书。最喜欢的是在雨天去书店,因为一直可以看到晚上才回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可以修改,并交流意见,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学会删选,提高精准度。对于小学六年级叙事类课文的概括,多采用“六要素”串联法,但是学生往往无法概括精准,此时教师就需要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能够对于自己的概括内容不断改善,逐渐走向精准化。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以课文《圣诞节鹅奥古斯塔》为案例,组织学生概括。教师指导:首先找出文章六要素,然后启发学生进行合理要素的取舍,最后加以概括并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将概括的内容更加精准化。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文概括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对于课文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方法,用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并及时对学生的概括内容加以评价,实现概括的有时、有法和有序。
【参考文献】
[1]郭小武.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2).
[2]王海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育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