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文化的落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博弈;企业文化落地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在著作里写道:“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浩瀚汪洋的渴望。”在抽象的渴望、理想与情怀当前,现世的资源、分工和手段透出单薄浅显。人们很难否定渴望、理想与情怀,正如他们更易包容未知、虚幻与抽象。道法自然是最高境界,不交代具体的方法和途径,留出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激发人们的动能和潜力,这是文化赋予组织的能量,是文化抓住人心的魔法。企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愿景使命浓缩成企业特有的文化价值,是打开企业通向成功的神秘入口的钥匙。
文化启发智慧,文化有灵有魂,文化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他们软实力体现。企业文化,当它以自在的方式生长发展的时候,在企业生态环境的土壤中显得平凡质朴且生机勃勃。当企业文化从它生存的环境中抽取出来,赋予其价值概念和抽象形式,获得包装并受到追捧之时,往往是它灵魂出窍与失去活力的时候。文化一旦脱离自己生存的土壤,犹如无源之水,它的思想内容就会日益匮乏甚至歪曲,成为束缚思维的精神镣铐。这也是为什么人才、技术、资源可以轻易引进,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却不能直接引用的道理。企业自身的土壤、气候、环境造就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与契合性。放之四海皆能用的各种理念主义不是企业文化,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员工合作氛围的融洽、事业创造开拓的攫取。
在世界范围内,企业文化开始形成管理概念、经营认知、管理科学,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期,发源地主要在美国和日本。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战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上迅速崛起,其现象可以归纳为日本家族式企业的兴起和繁荣,管理方法中大量融合日式传统的人文思想,遵循人、目标、信念、宗旨和价值观等相融合的企业哲学,注重感情投资与培养员工敬业精神,使企业文化以一种经营概念呈现在现代管理学界的视野中。企业文化被国内认知不到四五十年的光景,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第一次写出“企业文化”这四个字,中国企业才逐渐关注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力量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整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文化力第一次出现在我党的重要文献中。作为一国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微观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扩展为一种包罗万象的信条,企业文化的较量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企业文化蕴储着巨大的内生力量,能真正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能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多维度的综合需要,具有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辐射、协调功能。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创新渗透到企业的组织、行为、产品以及企业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各个领域。企业文化的内生力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指引,凝心聚力的全局合谋。
二、企业文化的博弈
业务资源VS 价值理想。人们憧憬和震慑其他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案例,同时却又质疑和迷惘自身企业文化的功效作用。有些企业看重有形的资源竞争,却不重视业务快速发展中隐藏着的管理问题与漏洞,当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管理乱象层出不穷、职责流程异常匮乏、战略要求缺乏凝聚力、内部沟通成本奇高等问题日渐显现。企业发展不能代替企业文化,解决企业问题不能问责企业文化。要突破经济是经济、文化是文化,两者割裂孤立的关系;要冲破对企业文化的戒心与疑虑,相信在经营管理与现实践行中创设整合的企业文化;要全体上下遵循体行企业文化的内核与外延。
弱文化VS强文化。现代企业或多或少会投入对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表现在企业日常运行中的各个方面:价值观、理念、仪式、符号、规范、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通过各种传播阵地途径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刊物、视觉标识、手册读本、文娱活动、自媒体等。然而,形式的丰富多样不足以表明企业文化羸弱与强势。文化的内容是道,文化的载体是器,适当形式的载体表现是文化得以被认知的方式,但脱离内容的载体狂欢、忽视文化的内在动力,是本末倒置的表现。差异性、真实性、故事性、人物性、教化性,是区别企业文化强弱的关键。强势的企业文化是本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本企业当下的发展态势不同于以往的大统概括,是表达、描述、实现、升华企业自身价值的抽象提炼,是动态整合战略、制度、流程、人才、组织、资源的灵魂共识。
传承VS变革。企业文化适配行业、企业与时代的發展要求,结合战略经营需求,承和项目成果对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旧的管理模式依旧奏效,新的体制机制更迭无休;承袭传统受到尊重,创新突破引人追捧;工匠精神世代相传,网红直播大行其道。好与坏,高与下,从来不是企业文化评判的标准,唯有适合才是正确的答案。经过企业自我抉择形成的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必然的商业行为。由于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冲突、企业领导者更替、企业战略发展变化等原因,在每一次契合变革时机来临的关头,突破来自个人、组织、文化自身的惯性,企业文化的自我变革来之不易却异常必要。不为变革而妄为,不为固守而自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企业文化的变革之路是生存之路,崛起之路,强盛之路。
三、企业文化的落地
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方法是把握企业文化理念与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以价值理念教化,教化怎么做人的引导,突出人性化,对客户、员工、全社会进行人道关怀和现实服务。以管理系统支配,明确怎么做事的规范,强调纪律化,建立标准化和程序化基础上对事的整体制度。
企业文化落地的实际执行是外化于形、活化于行、固化于制的过程。外化于形,把无形的企业文化通过载体让人看到、听到、感知到;活化于行,设置专职的归口部门管理,营造企业文化宣传的氛围,鼓动员工以各种方式和形式参与企业文化的宣贯传播;固化于制,为企业文化建立相适应的机制,落实量化的指标约束。
企业文化的落地过程是一个吸收文化精华、摒弃糟粕、批判发扬、融合再造的过程。目的是让不同文化群体相互借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最终融合为一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巨龙正能量的粘合剂。以独特的价值理念为指导,统一制度、行为和形象;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提升团队战斗力和市场影响力;以长效的文化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执行企业战略,实现企业愿景,完成企业使命。
企业,自始至终处于无休止的竞争之中,要么不断超越自我,向卓越高歌猛进;要么停滞不前,向衰败死亡蹒跚迈步。荣誉光耀全归过往,荆棘火焰策生动力,文化是灵魂剑戟,仗剑而行只进不退。
参考文献
[1] 夏洪胜,张世贤. 企业文化管理.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 宋志平. 企业迷思:北大管理公开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3] 邓正红. 软实力博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4] 胡耀元. 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崔立德. 生命之道与企业文化.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 聂清凯,何浩明. 企业文化力论纲.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2.
[7] 李德怀. 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艺华(1984-),女,汉族, 上海人,文学学士,任职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