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下,民族主义意识的重塑

2020-12-23 04:50丁梦嫒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主义

丁梦嫒

摘要:民族话语一直以来是一个民族建构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民族话语及民族符号的不断重复,不断强化对民族主义精神的作用。“民族主义”一个带有现代色彩的词语,一直以来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播活动,将带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传送到每一个个体,从印刷术到电视再到电影,媒介传输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于《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以及《攀登者》三部建国70周年国庆档主弦律电影内容的分析,从中发现对于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对于民族意识重塑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民族主义复兴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话语;影视文化产业;大众传媒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不必填写)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大众传媒的作用更加日益明显,欧美、日韩的影视文化的不断涌入,在外来文化产品不断冲击的同时,其所携带的精神形象也在不断冲击着当下的社会群体。事实上,由于影视文化产业受众未经区分,因此对于当下的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塑造有着极强的“侵略性”。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独特的民族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面对被同化的危机之时,加强民族话语,重塑民族精神也成为了应对全球化洪流的重要措施。通过电视电影产品的不断输送,将民族话语重写,将民族符号重新镌刻在民族内部的每个个体身上,从而唤醒本民族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已成为了重要的手段。

一、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民族主义话语重塑的契机

“民族是一种人种的集团。这种人种的集团地形成,决定于文化的、历史的、体质的及心理的共同点,过去的共同奋斗,是民族形成唯一的先决条件,因之民族主义的目的,不仅消极地在乎维系那一群人种底生存,并积极地发挥那一群人底力量和增长那一群人底光辉。艺术和文学是属于某一民族的,为了某一民族,并由某一民族产生的,因之,民族主义的文艺,不仅在表现那已经形成的民族意识;同时,并创造那民族底新生命......”1早在上个世纪,以邵洵美、傅彦长为代表的文艺界人士,就提出了文艺界的民族主义运动。此时的民族主义在艺术界构建更多是以抵抗日益发展的无产阶级文化为目的,运动初期便遭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阵营的猛烈攻击,虽然影响十分有限,但为后来民族主义的发展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影视文化行业不断发展,被认为是当下文艺界的重要部分。影视行业作为大众传媒的代表,在对于民族精神的表现上极大超越了印刷文字。“在电影上, 其所陈示的民族的色彩, 不但无须乎心理的思索与感味, 其所一望而知的, 不仅是民族色彩底片段, 且是民族精神及民族意识底整个......”2电影中所展现的民族主义内涵,一直被认为一种对于民族精神塑造的强大推动力。在影视文化产业极度发展的今天,利用电影对于民族主义话语进行重塑已经成为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面对着时代的冲击,对于在先辈土地上寻求的民族认同,成为了当下对应“全球侵蚀”的重要手段,也不断催生着民族主义复兴的契机。

(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诉求

“民族主义”历来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民族国家的建制事实上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温床,同时民族主义的产生也与现代化的发展有不可割裂的关系。现代主义不仅将民族主义确认为现代的现象,甚至将民族、民族的国家、民族的认同和整个“民族国家国际”共同体都看作是现代的结果。

現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所带来的民族主义往往追溯到欧洲地区的特殊的国家建构,随着民族主义在各洲的不断发展,民族主义政治浪潮由区域性进而转向全球性。中国也在民族主义浪潮地波及下,进行了三次不同的试探,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建立,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关于民族国家建构地努力。任剑涛提出:“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属于后外发生形态。后发,指晚于西方先发国家;外发,指由欧洲国家传入......”;“由于中国现代国家的理论拟制与实践进路中错位而在的、种种足以左右国家进路的因素,注定中国民族国家建构具有极强的难度。”3事实上,中国当下也确实面临这样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在现代化道路上摸索,在面对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的选择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中,保持独特的民族性是当下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强大诉求。

中国当下现代化所处的阶段正是盖尔纳描述的民族主义最动荡的阶段,“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4这一时期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去支撑着现代化的发展,“民族主义国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保护人,而且是一种新兴的、在初期往往很脆弱的经济的保护人。”5对于民族主义的诉求,已然成为了保证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追寻幸福生活已然成为当下人民的主要矛盾。这也正是现代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矛盾。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在追求民族独立性的背景下不断进行,以“民族精神”为内在的文化发展也成为了当下社会的需要。

(二)全球化影视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全球化已经不单单表现在经济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的同时,也在各方面同西方世界进行各层级的交流。各民族国家作为独立的主体,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无可避免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之间的交往。不同文化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密切的同时,文化层面的争锋也愈演愈烈。文化已然作为国家软实力,成为了各国向外输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仅在经济层面展现着巨大的优势,同时在意识形态构建方面也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发达国家往往以“全球利益”作为自己向外输入文化观念的基础,在不断地大量向外输出影视作品地同时,将西方特有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在面对全球化的现代化背景,各民族国家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带有“全球化色彩”的价值观,实则是不可避免地接受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价值体系。

事实上,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影视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影视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影视文化在面对欧美、日韩影视文化“抢滩”的局面,在不得不汲取全球文化的价值理念的同时,为了保障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而将目光转向了对于民族文化的重建。全球影视文化的发展使我国影视文化的中的民族性受到了极大挑战,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促使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民族独特性。

(三)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情感消费出现

国庆档和贺岁档作为大众观看频次最高的两个时期电影,其所携带的文化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近三来,国庆档电影在影片类型上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同时票房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9年国庆档电影观影量增幅尤为明显,7天票房总量达到439866.96万元。福特认为消费者心理极大的体现了消费行为,而今年国庆档“爱国主题”电影在市场的票房的的极大增速,从根本上体现了消费者对于民族主义情感消费的诉求。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当下的社会文化更多地复刻西方类型,影视文化产业主题内容更加趋近于西方享乐主义。对个体的愉悦和快感的追逐和以发展个人私欲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成为了当下的影视文化内容的主体,民族主题的表达被迎合大众生活的的内容所取代。西方的金钱至上,个人欲望至上的世界观不断被注入在当下的影视文化作品中,一切具有民族性的傳统价值遭到了“驱逐”。同时随着现代文化工业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视觉感官刺激的商业气息浓重的产品不断侵入日常生活,使得过去传统文化中带有民族色彩的内容日益被淡化。

随着这些商业化内容不断增多,过度相似性的文化使受众开始不满足对于当下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学习全球化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文化习惯地学习也成为了当下的一大热点。影视文化产业也随着社会风向转变,开始将产品创作的重点转向对于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刻画。

2019年的国庆档电影,与以往不同国庆档电影不同,值建国70周年之际,国庆档电影多以“爱国主义”话题,以讲述民族故事的为主要卖点,吸引了大量的群众观看。建国70周年的电影作品本身不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影视作品将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融合到电影本身,使受众在满足消费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进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建国70周年国庆档电影更多地侧重对于民族记忆的在阐释,满足了当下民众对于民族情感的需求。建国70周年国庆档电影在对民族历史重塑的过程中,将民族主义话语进行重新书写,激起了人们对本民族的情感认同。

二、国庆档主旋律电影下,民族主义话语建构的方式

大众传媒作为整合资源的一种方式,再向外传输信息的同时,也想向外传输着自身携带的意识形态。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存在形式,本身拥有着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功能,在进行资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将其所自我生产的意识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与大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事实上,报刊业不断陨落的今天,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接替了报纸的传输功能,电视电影拥有着更强的叙事能力,相较于报刊的文字传播,电视电影传播障碍更小,在近代中国,往往只有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才能通过报刊获取信息,即使在今天,社会也存在一些的阅读障碍的人,电视电影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信息的获取,同时也能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电视电影将人们置于一个独特的“环境”之下,它所建构的场景,使即使身处不同地域的人们,也能够共享一种共同的情感,这也恰好成为了“想象的共同体”先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电视电影通过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话语引导作用,成为了民族主义话语构建的新力量。

(一)从内容上看,往往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

民族主义学者往往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严格区别开来。大量的西方学者将爱国主义界定为一种道德和情感上的依托,而将民族主义与国家权力和政治建设合二为一。但事实上,在这一区分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多元文化的同时,却坚持了民族的一致性。“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也从另一层面印证了这一自觉的民族实体形成的独特性。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民族主义”并不仅仅是凯杜里所谓的政治概念的主张,更多的体现在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追求。这也是中国民族主义不同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事实上,中国的爱国主义同民族主义更多的表现为政治和传统情感的一体性,以及从历史文化中继承并覆盖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全面性。无论是课本中对于“爱国”基本要求的定义(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祖国)到爱国主义基本依据的提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拥护国家统一具有一致性),无一不体现了中国“爱国主义”内涵的政治性和情感性的统一。

建国70周年国庆档的三部影视作品,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改编将“爱国主义”情感地表达得更为彻底。2019年国庆档电影三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以及《攀登者》)通过各自对于民族精神的定义,以“爱国主义”为内容进行情感的表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塑造了不同的情境下的普通人,在自我形塑的过程中,通过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更加激发起观影群众的民族情结,无论是《相遇》中,核试验成功时,全民的欢呼雀跃,还是《回归》中,国旗一表不差地升起,每一个故事都体现着对祖国最热切的情感。毛里齐奥.维罗里指出,“旧的爱国者为了维护政治与公民的权力而战斗;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爱国者则为了维护社会公正而战斗。”5在中国的历史篇章中,爱国者甚至会为了国家的名誉而战。面对国际社会中国登山队在1965年实现人类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质疑,1975年中国再次实现北坡登顶。电影《攀登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对于这一真实历史事件的改编,将“爱国”主题地刻画更为生动鲜明,电影最后,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从珠峰顶挖出藏着五星红旗的手电筒这一情节,更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直接表达。影片对于“爱国主义”主题的塑造,使观影群众能够在同一时刻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从而更进一步催生对于民族的热切情感。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民族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论大众传媒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人素养要求及提升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