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摘 要:口述历史是搜集历史资料的途径,又是历史研究的方式。以开展口述历史项目式研究为契机,开始尝试一些教育教学上的改革,从而引发了教师在课堂、课程以及课题方面意识的改变。课堂教学引入口述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成果的评估设计,促使教师开发更优质的口述史校本课程;师生开展地方文化口述史项目式研究,提升了课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关键词:口述历史;课堂意识;课程意识;课题意识
2018—2019年度,足音口述历史工作坊分别开展了以“追求理解”和“关注过程”为主题的地方文化口述史校本课程活动,以开展口述历史项目式研究为契机,我开始尝试一些教育教学上的改革,从而引发“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
一、口述历史,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意识
口述历史是搜集历史资料的途径,又是历史研究的方式,其价值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大家来做口述历史”“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这些提法中可见口述历史的入门门槛较低,普通人皆可以尝试。
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两课中,我先让学生用口述历史的方法,围绕包产到户、企业改制、外出打工三个话题采访家中的长辈。获得一手资料后,进行课堂展示。一位学生分享“爷爷”在包产到户政策实施前后家庭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位学生分享“父亲”在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后再就业开出租车的经历;一位“儿子”讲述了他从小跟着父母外出打工,辗转四个城市的经历。“爷爷”的讲述播放的是录像,“父亲”的讲述以抄本方式呈现,“儿子”则是现场讲述。
首先,这是开辟史料教学的另一条途径,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引用的往往都是文献资料,本次教学中三则不同形式的口述历史材料丰富了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其次,这是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干巴巴的文字,不再是遥远的过去或者他人的故事,历史和学生的生活发生了联结。最后,这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在无声处渗透家国情怀。
二、口述历史,改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如果把教室作为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那么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正如赵亚夫所言,教师不能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还应该是合格的课程开发者和设计者。我以逆向设计课程的理念,用评估反推的思路开发《走近邕剧》校本课程。
第一阶段,确定邕剧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此计划将达到什么目标?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基本问题?学生能获得哪些预期的理解?第二阶段,确定研究邕剧过程中合适的评估证据:什么能够用来证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理解?学生通过哪些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比如学生的自评互评、反思和反馈等。第三阶段,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思考教与学的体验顺序该怎么安排才有助于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理解?
口述历史工作坊认为:真正有效和完备的课程活动设计是从评估设计反推出来的,并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持续地进行过程性反思,通过对评估设计进行调整,推动对活动设计的不断完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走近邕剧》校本课程采用了评估反推的方式设计课程,从确定预期结果出发,到确定过程评估证据,最后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整个教学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课程的推进,适时进行反思和完善。
三、口述历史,改变了教师的课题意识
在过去三年中,我一直围绕民族性和乡土性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并致力于推动学生开展“发现乡土之美”的历史实践活动。在参加口述历史工作坊前,我是这样设计实践活动的:
活动主题——广西本土祭祀风俗考察研究
制定计划:确定行程、了解调查目的、内容等。
实地考察:以局内人或旁观者的角度,参与或观察祭祀活动的完整过程。
收集资料:收集整理不同时代本地区和祭祀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等。
形成报告:如实记录祭祀的过程,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加口述历史工作坊后,我是这样设计实践活动的:
活动主题——广西本土祭祀风俗考察研究
制定计划:围绕“从祭祀习俗看时代变化”,确定采访的主题、人物,制作采访提纲。
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和访谈主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实物等。
人物采访:采访人物,如族长、村长、祖父母、父母等;对谈话内容进行语音、视频记录。
形成报告:整理采访记录为抄本,以“从祭祀看时代变化”为中心,从祭品、流程、人员、交通、礼乐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呈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
两相对比,我们发现研究的主题没有改变,但第二次设计明确了需要采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采访+口述+历史+记录+整理”的模式。这比起单纯的“实地考察”更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其研究和论证的过程比较符合“质的研究”的特点。
总之,因为参加口述史项目式研究,我的课堂意识、课程意识和课题意识有所改变,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教育改革的尝试。因为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變。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改革尝试能帮助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构建自己的将来。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民间图书馆阅读推广基金,青树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地方文化[A].口述史校本课程工作坊会议手册[C],2018.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