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霞
摘 要:习作教学难,难在学生谈习作色变,表示“无米下锅”,学生体会不到习作的快乐;难在教师批改费时费力,却收获甚微。小学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教师应引导他们敢于表达,愿意表达,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让学生“有米下锅”是当务之急,师生在习作的海洋中进行思想碰撞,引导学生体会到习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习作教学;兴趣;生活素材
与学生曾有过一次谈话,让我记忆犹新,我问道:“习作真的就那么难吗?”学生答曰:“难、难、难……”一谈起习作,学生谈虎色变,总之一句话,“我怕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在习作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快乐生活,趣于习作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学生表示无内容可写,要么字数寥寥无几,要么凑字数“拉家常”。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那么,要使学生“有米下锅”,关键还是素材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充实的生活会让学生羽翼丰满,学生才能更好地寻找到泉眼,从而对习作产生兴趣,爱上习作。
1.小小新闻台,舞出新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基于此,我在班里利用课前5分钟,设立一个班级的“小小新闻台”,同学轮流当播报员。重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及家庭生活,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试行一段时间,学生开阔了视野,习作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更有兴趣提笔习作。
例如,《家乡的变化》这次的习作中,我看到学生从家乡的不同侧面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有的写家乡来了一位大学村官后,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写爸妈学开车的经历;有的写村里老年活动中心的感人故事;有的更写到了奶奶为自己找了个老伴……无不让我大开眼界,这跟学生的平时素材积累是分不开的。学生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勤于积累,自然有了习作的兴趣,欲于表达。
2.多彩微博网,导出微生活
虽然学生能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于是,我又出了新招——推出“个人微博”。学生设立“精彩微博”本,可就今天的“小小新闻台”的感受,写在笔记本上。学生在自己的“小小微博”里面,一天一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成效不错,学生能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见解独到。
例如,一条优秀微博是这样写的:“今天,阳光明媚,与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午餐后,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馨,爸爸吃完午餐后,又要到岛内上班了。虽然相聚不多,日子却很温馨。我也要努力,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努力着,为了我爱的人。”我定期在班级里评出小小博主,小小博主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乐趣,畅所欲言,何乐而不为。有行动就有收获,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二、期待認可,趣于习作
教师习作的批改是大工程。看完一篇习作时,教师有很多想法想与学生一起分享,但每当全部作文批改完,之前的激情已没有,有的只是回忆。讲评时,教师感情未能到达极致,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学生也带着对习作的期待。老师的激情与学生的期待消耗殆尽,最后习作的讲评效果可想而知。面对这问题,我思索良久,既“炒冷饭”行不通,何不让学生来个“意想不到”呢?
1.分享小世界,快乐微习作
有所期待,有所收获,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每次学生上交习作后,我都会把习作整体翻阅一遍,分成三个等级,好、较好和一般。我每天分别从不同的等级中批改3~4篇文章,把写得精彩的部分做个记号,需要在课堂上点出的问题也一并整理出来,利用每节课的后五分钟时间来点评习作。每次我都尽量找出每篇文章的闪光点,所以学生都怀着期待的心情,因为不经意之间会从小小播报员口中听到自己刚刚完成的佳作。学生学会从点点滴滴中感悟生活,表达情感,懂得与人分享自己的小世界,把快乐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因为在文字无声交流中收获了欣赏的目光,更激发自己习作的兴趣。
2.认真秀文采,感动赏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每次习作,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成效超乎我的现象。欣赏优秀的习作片段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班进行评议。我发现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很快找出自己的不足。”分享并进步着,带着愉快的心情,全班同学徜徉于习作的海洋,心与心碰撞,有感动也有收获,更有兴趣提笔写作。
在《我的老师》这篇习作中,我看到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几面,严肃、内敛、可爱、俏皮,活生生的我,一个个事例生动且形象。这次的习作讲评,学生期待很高,小小播报员口中播报出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学们都会心一笑。在《一堂精彩的课上》一文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不同课堂的魅力。在《 ,我想对你说》一文中,有学生写到了与继母的对话,真挚感人。
三、激情抒写,趣于习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有一句的话,让我感触很深:“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潜能。
1.有感而发,激情盼习作
刘勰曾经有感而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习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愿意用写的方式来表达。六一文艺汇演完,我适时布置学生就六一的美好感受,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心中有份激情难以言表,这时可抓住时机,让学生吐露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习作的兴趣。
2.用情抒写,表达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了解到,外来民工子女在外求学的生活很孤独,他们很难真正融入本地的生活。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写在周记上,发泄一下自己心中不安的情绪。于是我跟孩子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每周的周记本从为数不多到人人都交,且与我分享的内容越来越有看头,真让我意犹未尽。
例如,在《我的父亲》习作中,我着实被感动了一番。在习作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父亲形象,雨中高空作业建筑工,摆地摊小商贩,夜间卖拉面人,掏下水道工人等,在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中,学生写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父亲形象,同样深沉的父爱。我从学生的作文中,我能看到他们真实的生活、细腻的情感,对学生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周记里,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学了一篇新课文的感受,看了一本好书的读后感,参加了一次活动成功的喜悦,遇到一件难忘的事的惊险过程。无形之中孩子们已不再畏惧习作了,在《我爱上 》中,有同学写道:“我爱上了习作,在习作中,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我能够畅所欲言,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以上是我在激发学生兴趣写作的几点尝试,效果不错。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积累,拓展自己的见识,达到“有米下锅”,让学生保持对习作的激情,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心灵所需,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学生从“有米下锅”到被认同,再到爱上习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兴趣培养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徜徉于习作的海洋中,收獲感动,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唐晓晖.擦亮眼睛,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摆脱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第一步[J].辽宁教育,2011(12).
[2]陈莉.触摸习作教学的“春天”:有效习作教学的三个环节[J].学周刊,2012(12).
[3]黄朝霞.从“后习作教学”转移到“前习作教学”[J].教师,2011(31).
[4]陈晓华.让绿色评价走进习作教学[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5]杨月玲.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教学点滴体会[J].读写算,2011(5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