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 张潇月
家园共育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议题,对幼儿教育实效发挥着重要影响。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居家防疫期间,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由幼儿园转向家庭,家长陪伴幼儿的时间增多,家园沟通、家园合作的方式也更多调整到了线上。这对原有的家园共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危机之下往往蕴藏着契机,通过不断梳理与反思,不难发现家园共育关系的应然面貌。首先,家庭与幼儿园都应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家长直接接触幼儿、实施教育行为,教师是具备专业素养的教育者。其次,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双方在幼儿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实现高质量陪伴做出行动;教师应给予家长更多的信任,在加强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再次,家园双方需要资源整合,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以确保幼儿的成长处在一个连续、稳定的系统中。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提高捕捉教育契机的敏锐度,及时互换幼儿成长中的信息,使家园共育的桥梁更加通畅和坚实。最后,应找到可视化的家园工作评价工具,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及时了解并解决家园共育中出现的各类情况,以便更好地提升教育实效。
由此,我们从家园共育的应然面貌出发,尝试开启“家庭项目式学习”这一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作为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做项目来进行学习的模式。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是学习者基于对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真问题而构成的;学习的方式是学习者为解决自己发现的真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多元的探究行动;学习的情境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学习;学习的结果以学习者完成凝结自己经验及方法的作品为标志。可见,项目式学习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关注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家庭项目式学习,即在家庭中开展的,以幼儿为主、家长为辅,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进行一系列逐步深入、逐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家庭项目式学习为家园合作的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为满足家长的科学育儿需要,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结合家庭项目式学习特点,形成了以下家园合作的实践策略。
家长发现幼儿兴趣,教师启发主题生成
家庭项目式学习充分强调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兴趣、了解幼儿问题是形成项目的前提。家长可基于对幼儿兴趣的关注,在教师指导下生成个性化的项目学习活动。如居家防疫期间,幼儿福福经常会听到冠状病毒会伤害人的肺部,便对“肺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家长与班级老师积极沟通,确定了“‘生命之树——我的肺活力”项目主题。这既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又保证了项目主题的可探究性和教育意义。除了个性化的家庭项目式学习,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将幼儿个体的兴趣在集体中进行延伸,进而形成集体性的家庭项目学习方案。如,小贝在线上班级见面会中提出“超市没有米了”,進而引发孩子们讨论“买不到蔬菜怎么办”的问题。由此,班中关于蔬菜种植的“我爱果蔬”项目活动应运而生。教师通过家长对幼儿兴趣的反馈,从主题的意义与可探究性、可行性角度启发家长生成主题,既激励了家长对幼儿兴趣的关注,又从专业角度为开展有意义、有深度的项目学习活动提供了支持。
亲子合作制订计划,教师提供参考建议
项目的顺利开展与计划的合理制订、有效实施密切相关。在明确主题后,应由家长与幼儿共同就接下来的项目探究活动制订行动章程,如确定时间推进计划、明确家庭成员的任务分工、商讨行动规则等。过程中,家长协助幼儿以图画、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呈现计划,并通过提示、讨论等方式不断完善。例如,在抗疫小短剧“小口罩的秘密”中,亲子合作制订了“要勇敢面对镜头”“项目一旦开始就应坚持到底”等计划。又如,在“我与你的‘时间”中,计划以一个月作为项目活动开展时间,明确了以制作沙漏或时间规划表的方式呈现项目成果。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了解项目计划,关注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为家长提供计划优化与调整的参考性建议。再如,在“让眼镜不起雾”中,教师从项目计划进度安排的角度提出了调整建议,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深度灵活的探究。幼儿通过主动参与计划制订的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对项目活动的掌控感和参与意愿,有助于依据自身制订的计划一步步完成探究活动,养成行动前有计划、行动后能坚持的优良品质。
家长给予资源支持,教师协助内容选择
完成计划后,以幼儿为主体的家庭小组成员便围绕探究问题展开行动,在搜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对探究问题的认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由制订计划的合作者转变为搜集资源的支持者。如在“我和大树有个约会”项目活动中,幼儿为了解“春天大树的变化”,化身为小记者对爸爸妈妈展开访谈;在“野生动物——我们的朋友”中,家长与幼儿共读绘本《我真的不好吃》,了解不能食用野生动物的理由,借助网络视频与图片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观看纪录片《如果我是一只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康康跳绳大作战”项目中,家长鼓励幼儿与邻居小伙伴交流跳绳技巧,了解跳绳动作要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提供的资料在内容难度上可能会存在不适于幼儿的情况,此时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一同筛选适宜内容。如在“我的快乐健康操”项目活动中,教师适时提供《可爱的动物操》《可爱的熊猫体操》等绘本,为幼儿提供集体操动作设计的相关素材,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资源学习与利用的有效性。
亲子携手共同制作,教师关注探究进程
在完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后,幼儿和家长便开始依据计划制作“产品”。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家长首先应充分相信幼儿具备自主操作的能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与充足的物质环境。如,在“做春菜”项目活动中,家长把普通的食物制作过程细致分解,通过将选菜、洗菜、切菜、配菜、做菜、摆盘这一系列过程分解为一个个有趣的小任务的形式,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游戏般的体验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而且使幼儿获得了为家人服务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教师在亲子制作过程中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但仍可以持续跟进亲子问题解决和探究的全过程,依据项目进展程度与幼儿年龄特点向家长提供下一步的探究建议。如在“捏面食”项目活动中,教师及时了解到,不少家庭中出现了幼儿对单一颜色的面团兴趣难以持续、长期使用面粉容易浪费等情况,便在班级群中展开问题讨论,结合幼儿园中材料制作的经验与家园群中群策群力的结果,找到了利用家中现有材料制作彩色黏土的好方法,有效支持了项目学习的不断推进。
家庭进行多样展示,教师搭建分享平台
将家庭中制作的“项目产品”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和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还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每个家庭經验的传递与共享。“产品”形成后,教师搭建分享平台,鼓励每名幼儿展示自己的项目学习成果,也让家长借此机会分享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家庭项目学习经验成果的最大化利用。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发挥创造力,以多样的形式展现项目成果,并为幼儿提供经验与技术的支持。如,“畅游水世界”项目活动中,全班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与支持下围绕“节约用水”这一问题,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成果,既有节水窍门的海报,又有保护水资源的宣传画册,还有生动有趣的节水实验游戏、与水有关的故事分享等。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将每个家庭的分享内容加以整合,进行了一系列线上小展览,在为大家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同伴互动与经验共享的机会。除此以外,各班级的幼儿还通过拍摄小视频、创编小短剧、语音小主播等多种方式呈现自己的项目学习成果,多样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家庭的参与和互动。
家长看见幼儿成长,教师分析推进方向
幼儿的学习是连续螺旋上升的过程,家庭项目式学习也是不断深入、层层递进的探究过程。要想使幼儿发展不止步,教育主体及时深刻的总结与反思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深入反思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接下来更好地开展项目学习做好准备。如“我是小主播——凤头雨燕”项目活动中,幼儿关于凤头雨燕的视频录制完成后,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耐心地分析,了解到幼儿在项目学习中掌握了雨燕的知识,拥有了纪录片这一新的认知经验;发现了幼儿不仅能熟记播送内容,而且语言表达清晰、流畅;看到了幼儿在过程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积极解决问题的专注表现;欣慰于幼儿在同小朋友的问答交流中耐心讲解,提升了交往能力。自此,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与信心。而教师除了通过总结与反思,了解每名幼儿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外,还可以综合班中项目的整体开展情况,梳理出个体与集体的经验水平与兴趣,找寻下一步项目活动的方向,支持幼儿的可持续探索。
家庭项目式学习让家长将关注点放在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上,在亲子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化亲子关系、提高亲子互动质量。教师恰如其分的支持既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也丰富了家长的育儿策略,提升了家长的育儿信心,增强了家园之间的信任与支持,为后续家园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