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 李宗英 崔慧玲
【摘要】目的 对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应对性策略。方法 将2019年1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实验组在尿常规检验前对尿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检验过程实施应对策略,将另一组未作应对策略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结果 实验组的误差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尿液标本采集、保存、检验过程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后,患者的尿常规检验误差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尿常规;影响因素;应对策略;检验误差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关的临床检验项目也已经逐渐完善,而作为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的尿常规检验,是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重要检验指标,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但是,由于临床尿常规检验中检验操作方法简单,且检验过程中的设备并不复杂,所以难免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而為了有效提高我院门诊患者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将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整体控制,以减少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误差率性[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院门诊于2019年11月实施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尿标本检验,男80例,女7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6.9±3.5)岁;实验组150例患者接受实施应对策略后的尿标本检验,男85例,女6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6.5±3.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由质量检测小组成员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以往检验样本分析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之后进行尿常规检验操作;对照组未做应对策略随机做尿常规检验;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操作标准采用离心机、酒精灯、尿沉渣、尿干化学和显微镜等检验材料进行尿常规检验。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人员对所有受检者重新进行尿常规检验,并将两次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标本采集、保存、检验过程)以及误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中出现误差例数为5例(采集过程2例、保存过程2例、送检过程1例),总占比3.33%;对照组中出现误差例数为20例(采集过程6例、保存过程10例、送检过程4例),总占比13.33%;两组患者的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
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可以影响检验准确率的因素主要分为标本采集、保存、检验过程三大类;首先,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未能够提前告知患者,或者患者未进行空腹采集晨尿作为样本,导致尿液标本中的浓缩度较低,影响检测准确性[3]。而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发现,部分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其他物质混淆的现象,比如男性患者在采集尿液过程中混入精液,而女性患者则混入阴道分泌物,也会严重影响整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其次,在标本保存过程中,采集受检者样本后未能及时进行送检,导致标本出现尿胆红素和细胞溶解,除此之外,尿液标本在长时间的久置以后会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整体提高尿液中的蛋白值,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基本常识,在检验前未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进行合理进食,从而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检验操作不够规范、检验环境过于潮湿导致尿试纸受潮影响检验结果[5]。而抗生素使用过多、服用大量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均会导致尿液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出现假阳性。
3.2 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的应对策略
3.2.1 采集
对于肾脏功能检查时,要求采集患者浓缩度较高的晨尿作为检验样本,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嘱咐好受检者相关注意事项,嘱咐受检者在检验前避免服用浓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女性则需要避开月经期间,如果患者有运动,则需休息20分钟之后再进行标本采集,采集过程中需要保持尿道口清洁以及保持尿液采集杯的清洁度[6]。
3.2.2 保存
根据检验科的检验时效进行样本保存和运送,夏季尽量在标本采集后60分钟内;冬季可在120分钟内完成检测,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检验则需要进行冷藏处理,保证标本的新鲜度,确保标本应该在360分钟内检测完毕。
3.2.3 检验
尿样检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检验仪器的说明书加以操作,确保尿试纸槽板清洁度和干燥度,登记好质量控制报告,作为备用处理[7]。
综上所述,临床尿常规检验中有可能影响受检者检验准确率的因素流程主要包括标本采集、保存、检验过程,需要检验人员与受检者共同配合,采取应对策略进行规范性操作,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艳芳.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3):164-165.
[2] 姜 莹,张碧丽,王文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7):1326-1330.
[3] 董一红,张 曦,王 雪,等.AVE-772尿全项自动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检测尿液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1):82-84.
[4] 于佳弘,荣兰香,于雪娇,等.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条件对尿常规检验中相关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309-1311.
[5] 王新艳.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8):165.
[6] 张 芹,刘亚琼.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159-160.
[7] 沃奇军,祁小龙,刘 锋,等.微创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12):90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