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探讨

2020-12-23 04:47谢艳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30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效果

谢艳丽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分析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为发生脱管、局部感染、痰痂堵塞气道等不良结局。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通气情况,效果确切,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病症,也是危重急症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气管切开治疗,旨在确保患者呼吸道运行顺畅,防止水肿出现,在实际治疗环节需要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吸痰处理、降低气道刺激等方面的气道管理工作,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气道管理措施能够防止细菌的入侵,预防患者病情严重,具有重要作用[1]。如果患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很可能会出现脑缺氧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接收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4~78岁,平均(65.21±10.53)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为3~8分。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有效的基础护理、气道湿化、吸痰管理、气管套管及皮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气管切开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安排患者入住干燥、通风、安静、舒适的病房,并对探访人员的数量及频率进行严格控制。做好消毒工作,每日进行2次消毒,30 min/次,使用含氯消毒液对病房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及湿度。其中适宜温度为18℃~20℃,适宜湿度为60~70%,定期监测病房内空气质量,每日开窗通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做好手卫生,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操作前应做好吸痰处理,防止误吸。为了防止套管脱落,手术结束当天应尽量减少体位更换频率,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清醒患者留置导管的重要性,为昏迷患者做好保护性措施,以防患者自行拔出。术后第二天帮助患者翻身,频率为2 h/次。

1.2.2 气道湿化

完成人工气道建立后应做好气道濕化处理,这也是气道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后呼吸道黏膜出现干燥的概率较高,并且同正常呼吸道相比,人工气道每日水分丢失量更大,为了有效降低每日水分的丢失量,做好气道湿化工作十分重要,降低气道的不适感。首先,应将空气加湿器放置在病房中,或者可以使用洒水的方式提高病房湿度。其次,将湿纱布覆盖至人工气道的套管上,将1~2层湿纱布覆盖在套管上,并向湿纱布内喷洒生理盐水,使其能够持续保持湿润。在换班时应及时更换湿纱布。除此之外,混合100 mL无菌注射用水和1支糜蛋白酶,将其制作成雾化液,定时进行雾化,雾化过程中将适量配置液加入到雾化器中,之后将氧气作为驱动,在氧流正压的作用下物化液体会形成诸多微小颗粒,雾化碰击颗粒随着患者呼吸节奏,匀速缓慢地进入到患者气道中。并且该方法形成雾量较大、颗粒微小,对气道刺激作用较小,不容易导致刺激性咳嗽。通过人工气道呼吸的患者,水分多从气管口流失,使用氧气物化加湿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流失。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并且湿化液能够进入到患者呼吸道,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确保气道顺畅,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湿化所用氧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不会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

1.2.3 吸痰管理

如果呼吸机管内压力呈持续上升趋势,患者呼吸节奏同呼吸机存在互相抵抗作用,通过听诊器听到痰鸣音,说明存在阻塞痰液,并且还应认真观察患者临床体征,不能够仅通过痰的形态数量确定吸痰时机。医护人员在进行吸痰管理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将负压保持在40~53.3 kPa,尽量防止深部负压。正式吸痰前应对患者进行短时间的高流量吸氧,通常为5 min。选择套管内径时应确保其为硅胶管,且不大于1/2带侧孔。抽吸初应反折吸痰管末端,待至吸痰管插入后,再将末端放开,按照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的手法逐渐吸引,将时间控制在15 s,5 min后进行第二次抽吸。如果患者痰液较多,首先应给予氧气再进行吸痰管理。

1.2.4 气管导管护理

为了有效固定套管,首先要确保患者颈部轻度运动不会受到松紧度的影响,带下有一指空间。护理人员对外套管的松紧度进行检查时,应检查固定带是否存在污染,如果存在污染应立即更换。并且确保气囊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护理人员首先要将患者口腔和鼻腔内存在的分泌物清除,之后进行吸痰处理,完成吸痰管的更换后,将吸痰管插入至气管导管内,释放气囊。应注意进行观察,防止唾液进入器官出现误吸等不良情况。直到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呼吸趋于顺畅平稳,能够正常咳嗽、吞咽并且生理反射恢复后才可以进行堵管处理。堵塞的过程中,第一天应对套管口径的1/3进行堵塞,第二天应对套管口径的1/2进行堵塞,如果患者呼吸正常,第三天便可以全部堵管。如果在1~2天患者没有出现呼吸乏力、不畅等现象,睡眠质量较好,便可以进行拔管处理。

1.2.5 切口管理

每日进行1次切口敷料的更换,如果敷料受到污染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切口位置皮肤始终保持清洁和干燥,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使其颈部能够完全暴露,换药前要做好吸痰处理,保证气道处于顺畅状态。除此之外,应该尽量防止临床医生在换药过程中痰液外渗发生污染现象。操作前后对套管具体位置、气囊压力以及固定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以防由于牵拉导致导管脱落,发生切口感染。

2 结 果

20例患者均为发生脱管、局部感染、痰痂堵塞气道等不良结局,均通过治疗后康复出院。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病症,因为会伤及患者中枢系统,所以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患者的死亡率在30~60%[2]。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了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情况,通常会使用气管切开法,通过对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确保患者能够吸入空气的温湿度,开放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增加患者血氧分压,降低脑水肿发生率,降低死亡率。除此之外,气管切开能够有效减少喉头和黏膜的损伤,对于气道气体的交换有重要作用。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因为患者无法排出分泌物,再加上抗生素的使用,感染风险较大,所以应制定合理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呼吸管理中,抬高患者头部,伸展颈部,能够降低套管对气壁的压迫,预防胃食管反流出现。加强对气道感染的预防,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居住、治疗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消毒处理。同时湿化气道和吸痰管理能够有效改善通气效果,以防患者出现咳呛等不良反应。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20例患者均为发生脱管、局部感染、痰痂堵塞气道等不良结局,均通过治疗后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起到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通气情况,效果确切,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 董春艳,刘彦蛟,李冬静,等.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4):162-164.

[2] 韩 敬,刘彦蛟,董春艳,等.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11-112.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