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路
【摘 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小古文供学生进行阅读与学习。古文用语与现代用语之间的差距也为小学生帶来了不小的阅读挑战。引导小学生对小古文进行趣味化阅读十分重要,通过借助趣味故事,培养小古文兴趣,引导多元朗读,理解小古文语言,引导文本对话,培养阅读思维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统编版;小古文;阅读教学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现代文的阅读尚且存在一定困难,古文中的文字更是晦涩难懂,学生也由此产生了消极学习的态度。被语文教材收录的这些小古文早在编写时都有所改动,虽然带有文言文的自身特点,但也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和节选,方便学生阅读。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以及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面对陌生的文学体裁,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古文学习兴趣呢?本文将聚焦于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借助设问、引导分析等教学手段来探寻小古文的教学优化策略,以探寻有效的小古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古文的教学效率。
一、借助趣味故事,培养小古文兴趣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为中心”,将教学的重点放置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当然,这里的兴趣具体来说可以指让学生在接触小古文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这一内容的兴趣。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之一,教师可以立足于小古文教学内容,借助趣味故事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七步诗》时,就围绕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了适当的教学内容延伸。教师采用了故事形式,将曹植写这首诗的缘由娓娓道来,进而顺利实现了教学引入,奠定了一定的古文学习意境。紧接着,教师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与节日、节气内容相关小古文,对已学知识进行分类和巩固记忆。
二、引导多元朗读,理解小古文语言
与现代汉语不同,文章的优雅与韵味不仅仅体现于字里行间,更能通过其韵律体现出来。在朗读小古文的同时,学生不由自主地便会沉浸于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相适应的情境,以此来净化心灵、丰富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小古文学习热情。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就分别为学生提供了现代白话文版文章和小古文版文章,要求学生依次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标记自己的认为不熟悉的字词。在朗读完现代文版本后,学生大致能够理解这一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在阅读文言文版本的时候,便会将部分情节带入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表述的内容。初次接触文言文朗读,或许不少学生认为其较为拗口,但通过多读、多识记、多理解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司马光》进行对比,分别说说阅读感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不同版本的同一故事朗读来展开文言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朗读现代文版本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又通过文言文朗读和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此同时,在进行不同版本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帮助学生在由浅至深的阅读任务中增强小古文阅读的体验,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积累经验。
三、引导文本对话,培养阅读思维
受用语习惯的影响,即使是同样的一个字,古今的意思也会有明显差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词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意思的基础上,再进行句子的理解。对一些关键词句,教师甚至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来引导学生突破阅读瓶颈,通过整合作者思维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就选用了不少暗藏智慧的古文,如:课文《司马光》,通过故事告诉学生遇事要学会沉着冷静,学会从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杨氏之子》这一课通过故事告诉了学生要学会运用类比思维接待他人;而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则向学生传授了一些逻辑思维。这些都属于小古文中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基于这些点来展开教学活动,以实现小古文教学的目标。
可见,在小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集中精力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逐渐掌握了文章的关键点,使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小古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搭建古文阅读思维,并将其渗透于语文学习之中。对于此现象,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挖掘古文教学模式,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古文教学方案,将传统的灌输式古文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古文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古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文言文思维模式,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森华.对文言文教学的三点反思[J].教育学文摘,2018(06).
[2]陈金欣.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古文的教学策略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