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的强项

2020-12-23 04:36张树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光武帝强项权贵

张树民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董宣为洛阳县令。董宣,字少平,绰号“强项令”。“强项令”者,乃“硬脖子县令”之谓也。此君刚正不阿,不肯向权贵豪强低头。《后汉书·酷吏列传》里的《董宣列传》有记载。历朝历代,酷吏执法严酷,树敌過多,大多结局悲惨,而“强项令”例外。尽管也曾面临死于非命的境遇,然此君还是七十有四善终于任上,令许多史家惊呼“奇哉”!

“强项令”的脖子到底有多硬?《董宣列传》载:湖阳公主的管家,光天化日之下杀了无辜百姓,匿于公主府中,官吏不得入府搜捕。俟公主外出,管家随行。董宣率差役候于途中,一遇上,就横刀喝令管家下车,并当即斩杀。这还不算,还高声数落公主如何包庇凶犯的罪过。金枝玉叶的公主,岂肯受如此奇耻大辱?光武帝听罢姐姐哭诉,勃然大怒,令用鞭刑打死董宣。董宣叩首说:“请允许我说句话再死。皇上凭着英明贤德使汉朝中兴,如果放纵家奴杀害无辜百姓的话,拿什么治理天下呢?我用不着别人动手,自行了断便是。”于是以头撞柱,血流满面。光武帝令人制住董宣,让其向公主叩头道歉了事。董宣梗着脖子不从。太监便强摁他叩头,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最终光武帝放董宣离宫,并赐给他三十万钱。而董宣把钱全部分送给下属,自己分文不留。从此,“强项令”的绰号传扬开来。

太史公作《史记》,专辟《酷吏列传》,之后史书大多效仿。太史公认为酷吏亦分廉污,“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现代汉语词典》对酷吏的解释,是“滥用刑罚、残害百姓的官吏”。若以此对照“强项令”这个酷吏,竟大谬不然。而我更欲究问的,是“强项令”究竟有哪些强项?让他在豪强权贵的打压夹缝中还能善始善终?

“强项令”头脑清醒,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极强,行事同国策保持高度一致。铲除豪族大户黑恶势力,以稳社稷,乃当时国策所指,“强项令”“搏击豪强”又狠又准,并始终敬畏法度,不逾矩。为非作歹者,无不心惊胆战,虽恨之入骨,亦无可奈何。试想,连皇亲国戚的家奴犯法,都敢拦路斩杀,不给一点面子,更遑论他人。无论是谁,倘若真正做到不逢迎谄媚、不趋炎附势,对权贵也好,对百姓也罢,执法虽严酷,但铁面无私,能一碗水端平,谁个不服气呢?也只好各自收敛,别自找晦气。遂有百姓赞之曰:“警鼓不鸣,因为有了董少平。”

“强项令”不贪财、不贪色,律己严苛,清廉似水。圣上赐给他三十万钱,他一文不留,这明明就是个视金钱为粪土的主儿。“强项令”在任上去世,光武帝派“特使”去慰问。“特使”亲见,其家一贫如洗,场面凄冷,一床布被盖着遗体,只有妻子、儿子两人相对而泣,未见棺椁。细查,仅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这就是“强项令”一生的家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若强加在董宣头上,那就是天大的污辱!光武帝得知,痛哭着说:“董宣如此廉洁,死了才被人知道啊!”清廉透入骨髓之人,何畏之有?

“强项令”“过归己任,功让他人”。其腰杆刚硬,死责敢担,既不怕掉脑袋,更不怕丢官帽。董宣在北海郡任职时,依法捕杀了滥杀百姓的公孙丹父子。公孙是北海郡的大姓,宗族势力庞大,关系网根深蒂固,错综复杂。董宣引火烧身,将被处死。当钦差再审时,董宣揽过全部罪责,据理为下属争辩:“水丘岑只是奉我命令率众行事,不属犯罪,杀我便是!”不仅保住了下属性命,还获得升迁。在功过面前,抢功者多,诿过者多,卸责者多,古今皆然,而今尤甚。若“强项令”者,凤毛麟角,能不令世人钦佩?

“强项令”就凭这三条过人之处,理应善终。不然,便是苍天无眼。这是一面历史的明镜,有请为官者照一照,比一比,平心而论,所谓公仆比这个史上酷吏,有多少做得更好呢?品格操守,永远具有可比性。

摘自《上海法治报》2020年9月28日

猜你喜欢
光武帝强项权贵
“糟糠之妻”的由来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强项
强项大于优势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强项令”董宣
唐伯虎
豪门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