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2日)有媒体报道说,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对此,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两项考核,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鍛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
多么熟悉的声音。人们不至于忘记,就在上个月,有关部门出台的将体能达标作为选拔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不达标者不得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规定,因在真刀真枪的比赛中撞了南墙而被碰了个七零八落,落得个被公众口诛笔伐的结局。谁能说有关部门设立体测标准以加强运动员体能的初衷不好呢?同理,谁又能说长治市有关部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的导向不对呢?但是,正是这种“好”和“对”,却不仅遭到了许多被体测和被导向者的质疑,更受到了与此相关者以及公众的质疑。难道被体测和导向者不知“好”“对”,非要干不好和不对的事?难道相关者——教练、教师、家长以及公众非要反“好”“对”之道而行之?
问题更在于,难道制定一刀切体测标准规定的人不知道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体能要求?难道制定将裸眼视力与体重纳入中考成绩规定的人不知道影响视力和体重的一些因素并非仅靠“体育锻炼”所能控?做出这种规定的决策者,频频在常识性问题上窘况百出,总是在现实面前被噼啪打脸,就是以为有“好”“对”开道,干什么、怎么干都是“好”“对”。这种被现实噼啪打脸的结局,实际上是之前决策时噼啪拍脑袋的结果。决策拍脑袋,实施就必被拍脸。
人们也奇怪,难道拍脑袋的人周边就没有明白人、没有行家里手或具备常识的人?这个问题,也引出决策中的更可怕之处。那就是当拍脑袋的决策者将自己的脑袋拍至震荡之时,也还有人为其加拍。这样自拍、他拍拍出来的决策要是能行,那么,有关决策机制与制度的理论及其设计的文明成果不就是一堆渣渣么!
决策的公开性和可讨论、可改变性,是保证决策可行的前提。此谓可讨论,不仅是讨论“好坏”“对错”,更要仔细地检视那些看起来是“好”和“对”的主意、想法和观念。
就如体测规定,出台了几个月,如果没有比赛结果,谁能说“好”“对”不好、不对呢?由此,有关裸眼视力的规定,要等什么时候才易辙呢?
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2020年10月12日 杨树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