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
小小一块创可贴,引出了轩然大波,这已是上周的事儿。在我们这个“江山屡有奇闻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时代,这事儿就像天上的轻云,一飘就过去啦。但是“事事报表、处处留痕”等等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教训,却不应“三五天”就忘却了。
其实这样的奇闻怪事,又何止小小一块创可贴——某地以“精细化管理城市”,农贸市场摆摊的鲜带鱼,也要一刀剪齐,以免不整洁,剪齐之后,还要拉线测量,看看是不是分毫不差了!某地争创卫生城区,竟然有172项清洁指标。除了拟定一米内的烟蒂不得多于两个以外,还把每平方米的地下灰尘扫起过秤,“考核”是否“超标”——这两则奇闻,都是见诸近日媒体的,为什么并没有引出“轩然大波”呢,据说因为见惯不怪,此类形式主义实在是举目可见啊!
从一个村委会门口“按要求”挂37块“领导小组”的牌子,到一个镇党委一年内发了408个“红头文件”,从一个乡镇一个早上接待了13个检查团,到一个明星村一年中下来了500多个调研组,从一个县委书记一周内被召去开了37个会议,到一个“第一书记”三天内必须填完2800份“扶贫”表格,形式主义早已教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哪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真抓实干?
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当前某些地方、某些层面的“突出问题”,这是中央有了明文结论的。形式主义,本来是十八大以后指出的“四风”之首,但是这七八年来,在着力横扫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后二风”消退之时,一些地方“前二风”却滋长蔓延。还有一个倾向,即我们在批评“不作为”的风气的时候,有些同志因为要“有作为”,结果拿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来“交卷”、来敷衍,他似乎也在那里“撸起袖子”,其实却在“假干”。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较普遍地出在“下面”,其根子却在某些“上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逼得紧,“下面”只好用假戏来搪塞,我们说搞形式主义的人,多与错误的政绩观有关,但我们有些地方的“用人导向”,是不是正如指挥棒一般,在引导和“激励”着某些同志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有其顽固性,这两年来,我们不是没有整饬,但收效并不那么明显,就是因为它与千百年来修炼的官僚秉性和多年来积累的官场文化,有著“牢固”的关联,并不是一声号令就可以“朝疾夕改”的。比如文前那个一年发了408个红头文件的镇党委,经过严查、通报、整改,次年虽然减掉了21%,但还是“顽强”地要发300个文件呢!又比如某市意在搬掉文山会海,而为了一个“减少文件”,竟连发了三个专门的文件,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他还是要靠“文件”啊!除了文件会议,他竟是别无他长啊!
摘自《解放日报》2020年9月28日 祁雪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