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然
摘要:上个世纪,全球发生了多场战争,战争的本质是全球各国寻求或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体现。进入20世纪后期,各国之间在解决问题争端的过程中,不再过度依赖于战争来解决,而是希望利用和平的手段来实现。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也孕育而生。上个世纪70年代,在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支持下,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目标,开始积极对自身的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因此相关金融制度也较为完善。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进行了40多年,現今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包含了金融市场的建设。但是,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向市场经济靠近的过程中,相关政策机制与法制有较大的缺陷。中国金融市场想要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金融制度演变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结果进行权衡,才能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安全、健康的发展。本文依托于对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演变分析为基础,对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参考相关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更适合于我国金融改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中国金融开放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1;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4-0161-03
一、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对于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制度的改革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目的,通过削弱政府的影响因素,扩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功能,最终实现各机构在国内融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对外资的依赖度,最终利率以及汇率实现市场化,能够反映出市场资金最真实的需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外汇的供求现状,从而实现市场金融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应用,探寻相关方式匹配市场金融资源的使用,以此最终经济能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自由化的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价格自由化,利率和汇率的限制被取消,本国的资金和金融机构能够自由进入外国市场,实现央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主动调节市场的作用;其次是相关业务实现自由化,金融机构之间实现混业经营,各机构之间进行业务交叉,最终促进公平竞争;最后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的本质是放宽外资的准入准则,让外国的资本和金融机构能够自由进入本国金融市场,与此同时也要放宽本国的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总体上来讲,发展中国家会受益于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机遇。但是,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波动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随之产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从而发生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在金融自由化状态下,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此种状况下如何进行把握便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关注的内容。
金融危机发生时,其具体的特征是该国或该地区与金融相关的指标会出现不正常的波动现象。近几年来,在一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金融风暴,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依然处于发展中,其金融制度的制定政策还不够完善,同时在制定过程中多参考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没有结合该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再加上相关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金融市场乱象频发,最终演变成严重的金融风暴。因此,面对金融自由化,发展中国家需要以新的眼光去进行审夺,必须匹配自身的发展实际,同时尽可能地完善相关金融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自身金融发展的稳定性。否则下一次的金融风暴或会很快再次到来,发展中国家也会受其所害。
二、金融自由化存在的利弊
金融自由化具有很强的双面性。从理论上来说,金融自由化的确能够将新的经济活力注入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事实证明,金融自由化也会带来不良结果,例如泰国金融危机。这里,对金融自由化持支持的观点不在少数,具体观点如下:首先,引入国外银行可以实现本地市场的竞争加剧,让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降低,促进国内银行的改革,从而实现国家的金融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次,当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降低以后,能够反过来促进社会的投资活动的加剧,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再次,金融自由化下的金融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好的公司能够将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继续发扬,与此同时还能促使本国公司采用国际标准,从而实现国内公司国际化,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好基础。同时,对金融自由化持反对的观点也很多,首先,资本的自由流动会让有效市场规范受到影响,当然这是根据次佳理论得出来的;其次,在某些国家相关金融公司的管理水平低下以及财产权缺乏相关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其相关福利可能会受到冲击,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其相关交易信息存在滞后性导致的;再次,资本的流动是双向的,在国外资本向国内流动的同时,国内的资本也在向国外流动,因此,这会变相地导致国内市场流动性受阻,从而导致国内市场的发展受到影响;最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到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由此可见,金融自由化所受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需综合进行考虑分析,不可盲目抵触或全盘接受。
三、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及教训
1.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在拉美国家开展的两次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智利、阿根廷等国家成为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先锋。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其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放开利率,信贷限制被大幅减少甚至取消掉;其次,降低市场准入原则,金融部门进入壁垒被降低,同时银行准备金要求也被降低;再次,开放市场,在国内外开设外汇存储账户被允许,外资的流入和流出也被进一步放松限制。这些措施所带来的结果是明显的,其具体体现如下:首先,由于金融市场的活力被激活,金融中介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被大幅提高,相关的信贷业务以及储蓄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其次,外资国资本的流入量达到新的阶段,当然也包含了外债的流入。再次,利率得到大幅提升。在金融自由化期间,智力的实际利率达到了惊人的41%,在超高利率的情况下,投资与储蓄自然没有明显的增加。最后,由于金融自由化削弱了政府的影响因素,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增加自身高风险业务所占的比例。
在此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之前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而产生的“金融抑制”问题,金融自由化为本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被削弱。由于本国银行在金融自由化之前其利率和信贷配置业务是由政府控制的,因此当银行独自面对信贷风险时,便难以作出有效评估。当资本持续流入时,信贷的供给也随之增加,此时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就加剧了。如果该国所借的是外国货币,当外资出现外流时会导致本国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此时银行的债务负担将更加严重。所以,在拉美國家实施金融自由化以后,多次出现了银行危机。
在拉美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看到以下几点问题比较突出。首先,在金融实施自由化以后,政府的监管职责降低了,因此往往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其次,银行的放贷规模缺乏监管,导致其自身深陷债务危机;再次,金融自由化必然会导致利率市场化,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应当适时加以控制;最后,对于银行机构来讲,其作为国家金融系统的主要角色,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这些内容均是潜在的风险,是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如若这些风险进一步演化的话,则就会产生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2.南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南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开展从时间上来看要晚于拉美国家,其取得的效果要好于拉美国家,并且成功地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南亚国家金融自由化成功之处在于其采取的策略为渐进式的自由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各项金融改革进程比较平缓,并无激进性的措施,所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在这些南亚国家中,一些国家因为政策制定的失误以及金融自由化进程改革速度较快,从而导致自身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中,这些内容也是我们需要避免的。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国内的宏观经济在不稳定的条件下,便仓促地加入了金融自由化的队伍中,因此像泰国、菲律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金融自由化进程甚至中断了,其在改革中并无关注到自身的发展实际,所指定的金融措施与实际不符。其次,由于国内的监管体系与金融制度本身发展落后,在金融自由化进入到新的阶段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的业务得到迅猛的发展,从而变相地导致中央银行的控制能力被削弱。在此情况下,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得到急剧的扩展,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金融风险系数被放大,而国家方面并无有效的方式可对其进行有效化的管控,最终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再次,在国内金融市场被开放的同时,国外资金涌入国内在谋取一定的利益后,又快速涌出融入到国外,从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最后,利率被完全市场化后,忽略了平均利润水平因素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同时,在进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
四、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及改革措施
1.中国金融自由化历程
中国金融自由化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具体时间为1992年。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内容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首先,包含了利率自由化这方面的改革;其次,相关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实现自由化;再次,资本账户实现自由化,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目的是为大量资本流动做准备,中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允诺了保险、银行等金融产业会逐步对外资开放,当这些产业开放后,会迎来大量的资本流动。在资本流动管制方面,中国实行的是非对称性资本管制,对于短期的资本大量流入进行限制,而长期的资本流入管理比较自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短期内大量资本的流入产生投机活动,从而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产生。综上,中国对资本管制整体上而言是相对宽松的,并无十分明确且细化的内容规定。
2.中国金融深化的措施
(1)消除金融的隐患。隐患存在便代表具有金融危机出现的概率。所以消除金融隐患的目的是为了更安全地实现金融自由化。中国经济今后必将继续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中,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的历程是不可能逆转的,这也是当下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当前的中国应当为实现金融真正自由化而做好基础工作。依据中国实际金融市场情况的分析,中国应当尽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不良信贷资产要及时有效地处置,因为这些不良信贷资产会对中国金融自由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其次,要更深层次地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再次,要将金融市场优良化,对一些经营效果不好的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国有银行相关分支机构进行统一的考核,一经发现业务量不够、大量亏损、价值不大的分支机构则给予撤并的处置方法。上述这些隐患均是潜在的风险所在,必须予以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治理,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金融自由化的道路更加畅通,确保中国金融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小。
(2)推进利率市场化。当下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便需继续推动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目前国内的利率改革“放得开”已经基本实现,与此同时改革的核心已经向“行得成”和“调得了”两个方向进行转移。现今,要想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必须去解决更复杂的局面,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矛盾,除了从金融领域自身来推动以外,还需要财政相关领域来共同实施。其主要措施如下:首先,在金融监管领域必须实现金融稳定的情况下来进行基准利率替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尽快对市场基准利率进行培育、对金融市场的建设继续深入、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让更多的金融主体进入到市场当中,为市场的发展提高更多的新鲜血液。其次,在财政领域对债券市场的建设以及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方面要大力扶持,可以通过对债券发行期限的结构进行持续完善,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务进行进一步的硬化约束,让各方主体的动作均有所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有所依据。最后,对金融机构领域要持续加强其自身能力的建设,具体可以通过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自身定价管理能力、面对风险的管理能力、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来入手。综合这些方面,多角度入手,切实开展工作便能够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