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2020-12-23 07:17徐兴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徐兴平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助力作用,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新时期教育要求,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初中学生学语学习能力提高的积要有作用。本文立足于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针对其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的深入,对新时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即素质教育是当下各学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教学需要,如何突出初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考量着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考量着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就语文阅读教学路径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重教师讲解,轻学生参与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新时期教学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主动传授知识为主,即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听。如45分钟的一堂课,基本是由教师结合统一教材要求,从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故事情节、段落层次到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进行全面地分析,而未能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及兴趣需要,拓展阅读内容,且未能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这样的教学,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乏味,教学效率较低。分析其原因[2]: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要求理解不足,导致实际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未能得到有效运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与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很难满意实际教学需要。

(二)重教学分数,轻课内外整合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考分,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拓展关注度不够。主要表现在[3]:一是教师仅仅围绕教材课文章进行教学,且对其逐一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同时,让學生埋头围绕课文做好笔记。二是未能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在融于教学之中,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缺乏一条贯穿的主线,更未能课本的基础上,地的补充与之相匹配的课外阅读内容,使得阅读教学具有局限位性。这样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零散化与碎片化的,未能很好的建构起初中语文知识体系,使得语文部读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与新课改要求差之较远。

(三)重课堂知识传授,轻阅读条件创设

传授知识,是教师作为授业者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一时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因此,教师重课堂知识传授,在很大程度打击学生对未知阅读世界的积极探究,制约其对阅读的兴趣[5]。而目前现状正是如此,随着初中阶段教学任务的加重,教师将教学精力更多的放在学生成绩提高方面,课堂阅读教学时,很少能留有时间给学生去深入阅读,更别说为学生创设更好的阅读条件,这是目前农村地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最大短板之一。

(四)重教学过程,轻教学评价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阅读教学过程,初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但对于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状况,部分教师的关注度不高,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主要表现在[6]: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与表现并不关注,且不将其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仅会每学期期末,借助一些试题评估学生的阅读学习状况,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严重忽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引导,导致那些平时喜欢看书,且有自己感悟与思考的学生,仅因一次考试发挥不好,成绩较低,即得到否定,这样的教学评价将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对于课堂上阅读表现良好学生的评价,仅停留于泛泛肯定,并未能借此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去探讨阅读本质问题,因此,目前的语文课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与方法探究

(一)以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创设学生阅读学习条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学校教学的基础设备设施得到有效的补充与完善,通过对点帮扶、联盟建校等平台,目前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已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电子白板、扩音器、投影仪等,同时,重点建设学校图书馆,设置多个中型阅览室等硬件设施,这些都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展开,奠定坚实基础。如有了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教师即可为学生开出阅读清单,并在班级中开展“阅读记录单”活动,要求每周学生必须借阅一本书去阅读,并记录好每天的阅读情况,由家长在其阅读记录单上签字,并结合个人阅读笔记情况,顷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创设良好的学生阅读学习条件,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二)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引导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对于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相对较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增强师笺互动性,通过搭建互动平台,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可将该教学的特点与流程告知学生,待其对主题阅读熟悉后,教师即可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方式,确立阅读主题,选择阅读文本,设计阅读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即[7]:一方面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即以主题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下,通过恰当地整合教学资源,正确地处理教材,引导与鼓励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走进文本,并以独立地思考与探究精神,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养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与认知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所读文本,激发其创造性的感悟,并对学生的思想成果给予积极的保护。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极大尊重,因此,学生探究意识得以提升。

(三)以阅读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自觉性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教师可借助“我阅读我快乐”、“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等活动载体,拓展学生阅读内容,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举办“我阅读我快乐”为主题的朗读大赛,为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可先由每个学习小组展开朗读比赛,再选出两名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阅读会”,最后再推选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全校大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选作品,自己制作背景PPT,自己动手下载配音,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更引导学生在快乐学习与活动准备中,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以多层次评价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较于城市学校学生,农村学生阅读基础相对薄弱,且彼此之间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采用同一种标准,需充分体同出评价的层次性。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针对其开展的课堂教学要有层次性,而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需充分体现出层次性。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更利于全面而准确地关注学生个体成长[8]。

综上所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顺应新时期教育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与探究意识,为未不健诏成长筑牢基石。

参考文献

[1]檀祝苗.基于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9(14):150-151.

[2]谢应龙.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8(17):65-66.

[3]刘光红.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阅读教学[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3):187.

[4]曹培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36.

[5]李兆振.主题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23-25.

[6]林炯霜.农村初中语文阅读题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24):198.

[7]范家余.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初探[J].亚太教育,2016(23):192-193.

[8]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8):103-106.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