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娜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一般都有两个主要环节:整理环节和练习环节。整理能使学生对知识建立结构化、网络化和关系性的认识,做到温故而知新;练习则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训练相关技能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多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只有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回忆旧知,并且把所学知识组织成块,这样才能使知识保持得更加长久。四年级学生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知识整理能力还比较弱,学生头脑里只有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还不会系统地形成知识网。因此,执教教师有必要激发学生复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促使学生自主复习。
首次执教,整个整理环节都是教师在主导,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整理”,看似是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厨代庖。知识的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卻是“教师教的”清楚。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告知给他们的。但问题是,所学的知识,由谁来梳理?由应该怎样梳理?当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复习时,他们自然不喜欢复习课。首次执教,我仅仅考虑整理成果的形式如何更简洁、明了,练习的设计如何更独具匠心,而忽略学生参与的状态,忽略对学生思维的提升,结果都不够理想。
1、重温故轻知新。这节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已学知识的重复练习,忽视对知识的适当拓展和引导,影响了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重主导轻主体。我十分重视传授整理好了的知识, 忽视学生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更不敢引导学生在自主梳理、相互交流与争论中完善认知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重补缺轻提高。我忽视学生的基础和差异,为了确保数学考试的合格率,在复习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只重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补缺,而忽略以致放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引导与提高,导致困难学生的考试分数合格了,优秀学生却变得平庸了。
4、重训练轻应用。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解题训练,设计了较多单一的、机械的模仿训练, 以及为巩固某一知识点的重复训练,而很少设计出应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训练。训练中,又偏重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对数学复习课乃至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解决问题能力也将被削弱。
如何将整理与复习课上得生动,让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富有个性的,是我再次上复习课时要重点考虑的,带着这些疑问,我重新研读教材,翻阅资料,再次进行了教学设计。
再次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特意做到了以下两点:1、收集学生身边的大数,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师生共同把零碎的知识点一一提炼,串接起来。2、对于中年级学生,老师还是引导着学生在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了起来,提升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的能力。
再次执教,我以及听课老师都感受到这次复习课比上次有了极大进步。学生思维活跃了,打破了以往复习中的机械与沉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沟通。
编排分块明确。
此次教学明确把复习课分为三部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总结与提升,统称为“整理与复习”。意为让学生在整理已学单元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突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回顾与整理”版块中,此次教学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对知识的整理。在复习的过程中,还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回顾中反思自己的所学。
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对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此次教学设计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解决变化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次教学中,注意呈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出新的认识,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课堂上,通过一张小练习卷,以练代理,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回忆、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学数位表,将多位数的读写法、改写、比较大小等和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学生们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只是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单独的数字也许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正确地运用,便能达到令人震撼让人难忘的效果。”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更是富有魅力的科学,她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的数学,数字的巧妙运用,不仅使学生见识了数学的奇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复习课,打破了以往复习课刻板、枯燥的形象,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好的结合了实际生活经验,一系列生动的图像结合适时出现的数据,唤起学生的记忆,促进了学生的有意记忆。复习课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