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四参“总戎幕” 一生跟党走

2020-12-23 04:13曾信祥
红岩春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总参谋长参谋长张国焘

曾信祥

身为开州人,笔者填词《临江仙》,敬谒刘伯承元帅:

九域齐声颂赞,渝州诚祭英魂。冲锋陷阵去嚣尘。丰功华夏颂,伟绩舜尧尊。

元戎金瓯纪念,湖滨铜塑忠臣。逐倭驱蒋护京门。中华新气象,勒石铸功勋。

刘伯承(1892-1986),重庆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自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到1937年誓师抗日的整整十年间,曾先后四次出任人民军队总参谋长。

周恩来提议担任参谋团参谋长

1927年,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7月下旬,刘伯承向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假调养,将暂编第15军军长职务交由副军长黄慕颜代理。他以称病告退作掩护,秘密转赴江西南昌,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参与擘画南昌起义。

7月28日,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决定成立军事参谋团,作为南昌起义的最高军事决策、指挥机关。根据周恩来提议,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然而,刘伯承开始并未答应担任参谋长一职。据周恩来回忆:“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

刘伯承就职后,立即到第20军军部协助贺龙拟制起义计划。他与贺龙曾在四川讨贼战争中并肩战斗,久已相识,此次重逢于南昌,且都汇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洪流之中,感到格外高兴。起义计划很快就写好了,周恩来让刘伯承征求代前敌总指挥叶挺的意见。叶挺仔细看完,当即表示赞成。

起义计划详细列举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在江西省尤其是南昌城的兵力部署,其中驻南昌的兵力为5个团3000余人。起义军方面共有2万余人,占有明显优势。但就南昌外围乃至整个江西省而言,起义军又处于明显劣势。

根据起义计划,参加起义的各部队、各将领任务如下:叶挺指挥第11军第24师解决敌第6军第53团和第3军第23、第24团;贺龙、刘伯承指挥第20军攻占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并负责解决敌第9军第79和第80團;聂荣臻向驻马回岭的第25师周士第等传达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领导该部起义;朱德利用南昌公安局长和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的身份,加强在敌军中的工作,以了解敌军动态。

8月1日凌晨2点,南昌起义爆发。刘伯承协助贺龙指挥第20军攻占南昌旧藩台衙门,消灭了驻在该地的国民党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及其下属部队,并与叶挺指挥的第11军第24师等一起,完成了预定的歼敌任务,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之后,部队决定南下广东东江地区,以便组织力量,重新北伐。起义部队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虽相继攻下瑞金、会昌等地,但因沿途反动势力强大,部队损失较重。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部队分兵行动。其中,刘伯承、贺龙等率领部分人员到达广东陆丰,从神泉港乘船于10月上旬至香港,然后转道抵沪,向中共中央汇报起义的有关情况。

同年11月,刘伯承根据组织安排,从上海出发远赴苏联莫斯科学习军事。他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翌年8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学习了现代军事理论。至此,其参谋长职务终止。

遭排斥两度被撤职

1930年7月底,刘伯承由苏联回国抵沪,被委任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9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到湖北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1932年1月,刘伯承由上海经香港、汕头转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6月兼任瑞金卫戍司令,10月中旬调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1933年初,刘伯承协助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在黄陂、草台岗两战两捷,歼敌近3个师共万余人,取得了反“围剿”的巨大胜利。同时,刘伯承利用战斗之余发表大量文章,提出了加强游击队的领导,游击队要敢于深入敌军后方活动、要配合正规军粉碎敌人“围剿”,以及游击队在敌后活动等多种办法措施,系统地提高了红军将士的军事水平。

同年9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到了苏区。李德“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在军事指挥上独断专行,刘伯承很快发现他的问题。刘伯承多次向李德建议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引起了李德的不满。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刘伯承当即指出必须尽快改变当前策略,李德非但不接受反而训斥他,刘伯承与之争论。由于李德的排斥,刘伯承不久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尽管职务被贬,但未能改变刘伯承对李德错误军事指挥的看法。他在第五军团营级以上干部会上作关于长征的动员报告时,批评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并指出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英勇善战的,但是需要改变战略战术。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黎平县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会上,刘伯承被调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工作,并恢复红军总参谋长职务。

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月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刘伯承等提出的中央红军下一步应打过长江、向川西发展等军事意见和具体建议逐渐得到采纳,他组织了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为长征胜利立下功勋。

同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8月,中共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和刘伯承率领。当行军到四川阿坝地区,张国焘自行决定南下以分裂红军,遭到朱德、刘伯承的强烈反对。两人多次向张国焘提建议,要求停止南下。刘伯承还亲自渡过葛曲河,向指战员表明左路军改北上为南下是错误的,是死路一条。

此后,刘伯承多次表明支持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方针,陈述全国形势和左路军面临的困境,强调红军南下没有出路,只有北上才是唯一正确的。

10月5日,刘伯承參加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坚决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主义行动,强调红军只有加强团结、集中力量才能战胜敌人。

1936年2月,张国焘宣布撤销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后来,刘伯承在回忆三任总参谋长职务经历时,感慨道:“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为办学婉拒担任总参谋长

1936年7月初,刘伯承到第二方面军给干部作消灭敌人骑兵的战术报告,提出了提高信心、按敌处置、利用地形、武器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要则,讲解了击败敌人骑兵的队形、追击、有组织的后移和平时加强演练等问题。他在甘孜参加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会议时,据理力争,迫使张国焘同意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其间,刘伯承撰写多篇著作,从军事和政治方面提出了训练、教育的要求,特别强调进攻、防御、迂回、行军、宿营、警戒、野战等一系列战术要则与训练方法。

是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0月28日,刘伯承就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2月7日,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参谋长。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刘伯承于9月6日在陕西三原县石桥镇主持八路军第129师改编誓师大会,就任第129师师长,拉开了抗日大幕。至此,刘伯承四参“总戎幕”画上完满句号。

1950年,中共中央准备调刘伯承进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但被刘伯承婉拒。他风趣地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还当啥子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四次了,总没有当好嘛!这次就不要再去当啰。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

刘伯承认为,总参谋长这个第一线上的重要职务,最好让年富力强的人担任,自己应该另谋所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潜心钻研学术,开办军校培养干部,对自己来说倒是最合适的。于是,他提笔给党中央写信,请求辞去现在的领导职务,去参与筹建军事院校。

刘伯承一贯主张“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从泸顺起义举办军事政治学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主持红军学校,以及领导红二、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再到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直至兼任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校长和政委,他不但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骨干力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也渐次激发起对军事教育事业的热爱。

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军校、搞教育,使人民军队更好地完成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转变。毛泽东、朱德给他写了亲笔信,让他移交在西南的工作,尽快领导筹建军事院校。同年11月30日,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开国大功臣,投身革命辛。百年征禹域,万世激人心。一代军神永,千秋战曲钦。伟哉刘大帅,壮阔仰霞昕。”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总参谋长参谋长张国焘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消失的铁三连
新四军参谋长亲临省府催军饷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
红三军参谋长唐赤英
朝鲜证实朝军总参谋长换人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