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顺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邓颖超先后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南京局群工委书记,同时是唯一的中共女参政员和重庆政协会议女代表,直接领导党在国统区的妇女儿童工作,对发动妇女参加抗战救亡、抢救保育难童、推动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邓颖超留下了众多珍贵题词,为红岩历史再添佳话。
“培养儿童,
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国民党军政机关大部分迁到武汉。邓颖超随中共代表团抵达武汉,并担任长江局妇委委员,团结武汉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此时,日军步步进逼,华北、華东沦陷,无数家庭、学校毁于战火,大量无辜儿童遭受空前劫难。
“日本鬼子的大炮,轰毁了我们的家,枪杀了爸爸,又拉走了亲爱的妈妈。叫爸爸也不答应,叫妈妈也不闻,破庙里挤满了我们一群可怜的难民……”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去了土地,我们失去了老家……”
“我们是难童,漂流西和东;哪儿寻父母?家乡在梦中……”
这几段战时流传的歌谣,充分反映了广大难童的悲惨生活和愤慨心情。
面对严峻形势,邓颖超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是民族解放的后备军、国家的未来,抢救难童工作刻不容缓。在她的领导和积极推动下,武汉开展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发起人的签名运动,很快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妇女界的热烈响应。
为争取国民政府支持,邓颖超请史良、沈兹九、刘清扬三人说动宋美龄来主持保育会工作。1938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成立。大会选出56位妇女界知名人士组成理事会,推举宋美龄、李德全任正副理事长,邓颖超、史良、曹孟君等任常务理事。同时聘请了包括国共两党、中间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与驻华使节、国际友人在内的近300位名誉理事。
保育会成立后,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精神,立即向社会各界筹集经费,计划抢救战区儿童2万至3万人,在远离战区的后方建立保育院,实行保教工作。
邓颖超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一伟大事业。1938年4月4日,是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儿童节,武汉三镇开展了热烈的庆祝活动。邓颖超在《新华日报》儿童节特刊上发表题词:“保育儿童,是丰富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救济与教育儿童,尤其要以坚毅的精神,培养儿童,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她还发表《保护儿童》一文,指出:“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是民族的延续,是我们下一代的国民。所以,儿童的问题,是一个有关社会和民族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社会与国家极大的关怀和重视。”
此后,在邓颖超的领导和号召下,抢救难童的工作迅速开展。这项工作持续七年之久,创建了53个保育院,收容15岁以下难童近3万人,使难童有了新家,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保留和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邓颖超后来评价:“当年保育院的儿童,现在都已成长,有的成为艺术家、工程师、教授,许多成为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有的已成为党政领导。”这是我国各界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一大贡献,是我国儿童保育事业历史上一大创举。
“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全国文化界人士会聚武汉,相继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戏剧、电影、美术、漫画、木刻等十余个抗敌协会。武汉一度成为战时中国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底,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演出团体——中国旅行剧团来到武汉,并在天声戏院演出了由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该剧由田汉编剧,洪深导演,姜明饰演阿Q,唐槐秋饰演赵老太爷。这部鲁迅名作是首次被搬上舞台,通过对阿Q等小人物的形象塑造,揭露了普通国民的心态,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变幻,表达了“要民族生命不灭,只有阿Q精神在人人心中死绝”的深刻主题。
为了向社会隆重推出该剧,田汉、洪深等联名邀请周恩来、邓颖超和各界名人前来看戏和提意见。演出非常成功,场场爆满。周恩来、邓颖超等先后多次前往观看。
1938年5月31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看完演出后,来到后台看望演职人员。周恩来特意询问扮演阿Q的演员姜明的年龄,当得知是28岁,周恩来微笑着说,我比你大12岁。随后周恩来、邓颖超与他们边走边谈,一直走到对面马路的演员宿舍。
在闲话家常中,姜明鼓足勇气,请周恩来、邓颖超在他的纪念册上题词。周恩来爽快答应,提笔写道:“坚持长期抗战,求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以打倒中国的阿Q精神!”邓颖超题词:“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
姜明后来回忆道:“那些题词不单是向我题的,也是向剧团所有团员题的,向中国人民题的。总理就是要打倒中国的阿Q精神,要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这是当时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团员们也深受鼓舞,其中一名团员后来去了延安,走上革命道路。
同年8月,邓颖超赴香港、广州开展华南妇女工作,再次与姜明在香港相遇。得知姜明的儿子刚出生一个月,邓颖超立即上街买来婴儿枕头和衣服相送,还送给姜明一张她与周恩来的签名照。
“寒衣穿在身,坚持打敌人!寒衣一件,胜过子弹一粒”
1938年武汉保卫战打响后,周恩来、邓颖超等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积极组织和参与了文化劳军运动、“七七”献金运动、卅万封慰劳信运动等。
进入9月,天气逐渐转冷,全国征募寒衣运动总会决定开展征募棉背心400万件、旧衣500万件运动,支援前线将士。9月5日的《新华日报》和9月10日的《群众》周刊发表同一篇社论《响应百万件棉背心运动》,大声疾呼:“现在炎夏已经过去,凉秋又已到来。我前线的将士,在刚受过火样日光下的浴血苦战,一袭单衣,又要经寒风的侵袭了。如果不能及时从后方得到御寒的衣裳,不仅战士们身体立致疾病,而且可以影响将士们的作战,即令我忠勇将士,能够忍受秋寒,效死沙疆,难道我后方同胞,在添加秋衣的时候,不一念前线浴血将士的需要和苦痛吗?”“秋凉了!前方棉衣的需要更迫切了!百万件棉背心的运动,是一个政治的运动,需要千百万的群众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迫切光荣的战斗任务!”社论号召“每个社团、每个机关、每个同胞,都应起来响应这个运动,为完成百万件棉背心的计划而奋斗”。
各报还刊登响应征募寒衣运动的歌谣,如“九月里来是重阳,后方民众好心肠。你买棉花我买布,纷纷缝制棉衣裳。十月里来霜初降,棉衣百万送前方。战士穿起暖又软,精神百倍打东洋。十一月里来北风狂,难民个个暖洋洋。感谢同胞情谊厚,加紧生产送前方”。
百万件棉背心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节食素餐三天,将节约所得作为购置寒衣的捐款。到10月18日,“认募的棉背心已达三百万件”。征募总会号召社会再接再厉,“最后完成征募棉背心四百万件,旧衣五百万件的伟大使命”。
作为国统区妇女界的代表,邓颖超在10月18日的《新华日报》上为征募寒衣运动题词:“保证前线上每个战士及时有寒衣,寒衣穿在身,坚持打敌人!寒衣一件,胜过子弹一粒!全中国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每人至少募制一件寒衣!”
“合作奋斗、发扬生产”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量工厂企业纷纷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到1939年1月,重庆已有50多家内迁工厂复工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抗战和后方生产生活。
为了解工厂复工生产情况,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组织部分驻渝参政员前往参观。1月25日,周恩来和中共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等参观著名企业家胡厥文开办的合作五金厂,了解到该厂正在生产炸弹弹尾、引信以及掷榴弹等军用产品时,大加赞誉。他们来到车间,仔细观看工人的技术操作,高度评价工人们团结合作、支援抗战的精神。
参观结束后,周恩来等人欣然为该厂题词。周恩来题词:“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第一要义。”董必武题词:“在极艰难的条件,奠定新中国工业的基础。”邓颖超题词:“合作奋斗、发扬生产。”
这些题词为民族工业指出了前进方向和发展前途,给爱国工商业者以极大的鼓励。胡厥文对这三幅题词十分珍视,上海解放不久便将它们重新装裱,并在题词背面写道:“解放后十日检所藏诸民主领袖为本厂题袆重装留念。”
为了展示迁川工厂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工业的雄厚实力,1942年元旦,迁川工厂联合会在重庆牛角沱生生花园举办为期15天的“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参展厂家达200多家,参观者逾12万人,军政商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参观,盛况空前。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长许涤新在《新华日报》撰文《努力奋斗 增加生产》,赞誉这个展览会就是厂家、职员与工人四年来奋斗的成果,是他们的血汗滋培出来的好花。
展览会上,合作五金厂的镀铬医疗设备、新民机器厂的万能刨床等备受青睐。国民政府经济部特为展览会举行授奖表彰大会,合作、新民两厂均获甲等奖状。
展出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前往参观并题词。周恩来题词:“民族的生机在此。我的感想是:一、政府应以主要的人力财力一部支援民族工业;二、人民应以投资民族工业,服务民族工业,爱用国货为荣;三、厂方专家应不计困难专心一志,务期一物一业得底于成;四、民族工业的基础在重工业,而重工业的成果不能短期得见,故必须以政府和人民的全力助其成。”董必武题词:“集合西南各种工业之大成,表现我抗战建国之雄伟。”邓颖超题词:“联合互助,发展科学,提高生产,建设新的中国。”
“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
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并任校长。周恩来、邓颖超对育才师生关怀备至,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1940年9月23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到育才学校看望师生。第二天,学校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绘画组的伍必端回忆,陶先生陪着周恩来、邓颖超来到大厅,老师们、同学们不停地拍手欢迎,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周副主席。他是一位非常漂亮的人,浓眉大眼,两眼特别有神,他的夫人邓颖超是位非常慈祥和蔼的妇女领袖,他们一直开心地笑着,看着每个孩子。
周恩来走上讲台,鼓励道,你们这些孩子,都是从战火纷飞的地方辗转流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的。你们都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幼苗,扎根在这教育的园地,有着像陶先生这样的园丁精心培养,一定会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邓颖超讲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为新中国的远大前程而奋斗。
散会后,同学们争先恐后涌向周恩来和邓颖超,请他们题词留念。周恩来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上同一句话“一代胜似一代”,邓颖超题写“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
在育才学校期间,周恩来、邓颖超发现学校体育设施较差,回到重庆后,专门托人给陶行知送去400元钱。他们特别指明,这是捐给学校添置体育运动器材之用,希望孩子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12月26日,为了向重庆各方人士介绍育才学校,学校音乐组在抗建堂举行了首次音乐会。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张治中、冯玉祥、何应钦、郭沫若及苏联友人等百余人出席。音乐会上,陶行知和音乐组主任贺绿汀分别报告了学校和音乐组的办学情况。随后,同学们演出合唱、女声独唱、二重唱、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等节目。
音乐组有24名学生,最小的年仅10岁。演出开始前,老师廖意林特意叫两名最小的女同学请出席晚会的各界人士题词。周恩来题词:“为新中国培育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邓颖超题词:“以歌声唤起大众。”叶剑英题词:“为世界而工作,为工作而学习。”这些题词,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年轻一代寄予的希望。
“我愿意倾听人民和妇女大众的意见,好使我知道怎样为人民和妇女的利益去奋斗”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等应邀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并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一行为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态度,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贊扬。
根据《双十协定》的相关规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12月6日,邓颖超作为中共代表之一,与周恩来、吴玉章、陆定一、董必武等乘飞机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作为中共唯一的女代表,也是政协会议唯一的女代表,邓颖超时隔两年后回到山城,引起了妇女界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除了参加代表团的集体活动外,邓颖超还应邀参加了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中国妇女联谊会、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等组织的座谈会和集会,呼吁妇女界团结一致,为争取妇女权利和建设民主国家而奋斗。
12月20日,邓颖超应邀为《新华日报》副刊《妇女之路》题词:“我愿意倾听人民和妇女大众的意见,好使我知道怎样为人民和妇女的利益去奋斗!” 其后,《新华日报》分别在1946年1月10日、14日、18日,2月4日、3月9日连续刊载邓颖超的文章和讲话,为广大妇女呐喊。
1945年12月28日,中国妇女联谊会在重庆张家花园举行新年同乐会。邓颖超在晚会上发表演讲,希望广大妇女就争取妇女权利、妇女儿童福利、就业平等待遇以及对母婴的保护等问题多提意见,以完备即将在政协会议上所作的提案。
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期盼下,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开幕。分在国民大会组的邓颖超在会上作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报告,阐述中共的原则立场,与国民党代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邓颖超在会上的雄辩风采得到其他党派代表与参会记者的由衷钦佩和赞誉。《大公报》报道称:“对于这位女将,没有人料到她是如此精通法理,她的发言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无可辩驳,旁听席上有人不禁赞叹说,‘政治家当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