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决策。这是党之大事,国之大事。
重庆和四川党组织历史渊源深厚,现实联系紧密,当下,川渝共同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课题,有必要回顾总结川渝党组织近百年来的紧密关系。
共同的文化底色
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四川和重庆共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夏商之际在盆地西部建立的古蜀国,西周和东周时期在盆地东部形成的古巴国,让巴与蜀成为长江上游文明的双子星座。秦汉时期,巴、蜀文明逐步与汉文化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华夏文明中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巴山夜雨时,花重锦官城。千百年来,四川和重庆山川同域、历史同脉、文化同源、经济同体,源远流长的文化交融在一起,铺就了中国共产党在川渝活动精彩画卷的共同底色。
共同的拓路先驱
四川和重庆僻处西南内陆,高山深水虽然阻隔了交通,却阻不断巴蜀儿女渴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决心。“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吴玉章语),巴蜀越是闭塞落后,巴蜀先进分子改变现状的愿望越强烈。
清末,四川留日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据同盟会成立两年时统计,共有会员960人,四川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的就有127人,人数之多仅次于广东、湖南。五四运动前后,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人数,巴蜀子弟就有511人,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留法学生1600余人的近三分之一。
巴县的邹容,内江的喻培伦,荣县的吴玉章,仪陇的朱德,开县的刘伯承,乐至的陈毅,江津的聂荣臻,广安的邓小平,酉阳的赵世炎,江油的王右木,潼南的杨闇公、杨尚昆等等,都是巴蜀儿女出川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
共同的历史荣光
四川和重庆具有共同的光荣革命传统,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巴蜀都有精彩的表现。
邹容的《革命军》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席卷巴蜀的四川保路运动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荣县首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五四运动期间,四川人民抵制日货斗争持续三年之久。1924年1月,吴玉章和杨闇公在成都成立的中国YC团(又称中国青年共产党),是权威党史著作唯一明确的除中国共产党之外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重庆和四川党组织的创建都是从建团开始,泸州、重庆、成都是最早建团的地方。大革命时期的万县九五惨案引发全国性反帝运动,泸顺起义则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先声。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深耕巴蜀创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留下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长征华章。全民族抗战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抗战大后方,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奉派在此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促成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共产党掀起的时代风云大戏在巴蜀舞台生动上映。
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的修建,三线建设的展开,三峡工程的打造,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战略举措的关键节点,重庆和四川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了党史上浓墨重彩的壮美篇章。
共同的领导机构
重庆和四川山水相连,党史交织,重要人物频繁互往,重大事件密切相关,重要机构相互覆盖,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921年起,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王右木、周钦岳等共产党员在重庆和四川活动。1926年2月底成立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不仅领导重庆一地,还受中央委托领导全川,成为四川有党组织以来首个领导机构。继中共重庆地委之后,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于1927年8月在重庆成立,并于1928年2月正式成立中共四川省委,首届省委成立地就是如今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驛的周贡植故居。在重庆数年后,省委机关迁到成都,中间又有往返,直到因军阀破坏不再活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成都等地普遍建立党组织,并于1938年1月在成都成立中共四川省工委。1938年11月,四川省工委撤销,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设立川东特委、在成都设立川西特委两个平行的省级组织,先后由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等领导,这种平行格局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4月,为巩固南方局东迁南京后的重庆阵地,经中共中央批准,在重庆成立了吴玉章任书记的公开的四川省委。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驻地、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并入四川省,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
共同的英雄群体
重庆和四川英雄辈出,近代以来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前列。在血雨腥风的岁月,多少英雄儿女被戴上脚链手铐,身陷囹圄。
王右木,四川共产主义先驱,四川早期党员中为革命遇难的第一人。杨闇公,四川党组织首任领导,中共重庆地委书记,被周恩来称为“我党的著名活动家和工农领袖”,他被敌人割舌、剜眼、宰手,而后身中三弹,壮烈牺牲。四川省委原书记傅烈被捕,煤油灌嘴,“铁丝穿着两个大拇指吊起来”,却始终怒斥敌人,临刑前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四川省委原书记刘愿庵在牺牲前向妻子坦陈心迹:“久为敌人所欲得而甘心的我。”“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四川省委原书记罗世文在遗书中对党表示:“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代理省委书记张秀熟被捕后,不仅没有交出省委与各地党组织的通信地址单,而且在法庭上因舌战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声振川渝。他在重庆反省院坐牢九年,革命意志丝毫未减,出狱后即投入新的战斗。在国共即将破裂的恶劣环境中,党中央对吴玉章委以重任,让他在重庆公开树起四川省委的旗帜,吴玉章不负所托,“坚持党命驻渝州”,在国民党军警宪特包围之下面不改色,针锋相对,最终带领中共在重庆、成都和昆明三地公开机关和《新华日报》的同志们平安返回延安……他们与出川的赵世炎、王良、刘伯坚、邱少云、黄继光等各个时期的著名英模人物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时代壮歌,成为巴蜀高耸的永恒丰碑。
1937年秋,罗世文奉派返回多年战斗的四川工作。在武汉赴重庆的轮船上,他遥望巴山蜀水,缅怀曾经带领巴蜀人民战斗过的杨闇公、萧楚女烈士,留下《别汉入蜀》的诗篇。这首诗反映了共产党员气壮山河的斗争意志,也是巴渝党组织近百年奋斗历史的生动写照:
秋风夏口望渝蓉,
百难蚕丛寓意浓。
劫后余生仇禹贡,
瞻前乐死反尧封。
闇公首义披荆棘,
楚女横流布阵容。
此去西南偿夙愿,
开来继往为工农。
共担历史新使命
重庆和成都历史上就是四川盆地东、西部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形成了两市各领一条线,各成一翼,各自带动一片的格局,为成渝经济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川渝合作大跨步发展。
2011年5月30日,为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批复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发展成渝经济区。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5月,川渝合作再传利好,国家确定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战略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有可为。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历史又一次把重庆和四川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川渝双方共担历史新使命,实现跨越发展、共荣共兴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
回顾历史,川渝党组织拥有共同的底色,承载共同的荣光。立足当下,川渝两地共担使命,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加强合作,正当其时。历史渊源深,现实关联紧,未来期盼高,川渝两地的紧密合作,必将展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好前景!
(压题图片为黄越国画作品)
编辑/韩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