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龙
地理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将一节知识竞赛式课堂记录下来,按小组从青藏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明确规则
【导入新课】
师:欣赏歌曲《天路》。同学们,这条“天路”是指什么?它位于哪个地区呢?
生:“天路”指青藏铁路,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
【抢答题】
师:下面,我们先用一道抢答题热热身:青藏地区和西藏有什么区别?30秒的思考时间,可以小组合作。
生:西藏是西藏自治区,34个省级行政区域之一;青藏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之一,范围更大,包括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
师:非常好,我们给这组加10分。
设计意图 歌曲《天路》中含有大量青藏地区景象,歌曲动听,激发兴趣;利用抢答题让学生熟悉竞赛规则,同时明确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用知识竞赛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二部分 划分小组,合作探究
师:现在,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必答题:衣、食、住、行。
接着小组合作,参考教材、地理图册,回答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是什么、为什么。时间长度是一首歌的时间。(开始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友情提醒 自己组的必答题解决之后,抓紧时间讨论其他组的题目,必答题只能由本组回答,但抢答题可以抢别组的问题。
设计意图 本节课尝试从人类活动反推自然特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让学生分组探究;对竞赛规则进一步解释,让学生更加清楚。
第三部分 展开竞赛
第一环节 “行”——天路
【必答题】请抽到“行”的组,派一个代表回答在青藏地区出行有哪些方式。
生:青藏地区的出行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利用牲畜、步行等。
师:(分别展示图片)青藏地区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传统方式有利用牲畜和步行。恭喜该小组获得必答题的20分!
【抢答题】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生: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青藏地区的海拔太高了,平均海拔4000多米,这里修的铁路仿佛在天上一般;二是修建这条铁路的难度太大了,所以被称为“天路”。
师:非常好,该组加10分。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修建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等世界性难题,是当之无愧的“天路”。
师:我们通过本环节的竞赛,学习了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特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大家觉得用哪个字好呢?
生:高。
师:很好,我们进行下面的环节,看看“高”对青藏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环节 住——帐篷与碉房
【必答题】有请“住”这一组的学生代表完成必答题。
生:青藏地区的牧区,牧民们住着用牛羊毛皮做成的帐篷;而在城镇里,人们住在用石块盖成的碉房里。
师:非常好,加20分。(同时展示帐篷和碉房的图片)
【抢答题】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碉房主要原料是石块,并且墙体厚实?
生:青藏地区气温低,树木稀少,所以主要原料是石块;墙体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温。
师:我们通过本环节,知道了青藏地区居民居住情况。现在请回答:“高”对青藏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青藏地区的“高”,造成本地区气候的“寒”。
师:是的,厚厚的毡房帐篷、碉房都体现了“寒”。还影响其他方面吗?我们继续进行竞赛。
第三环节 食——青稞与小麦
【必答题】青藏地区的居民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生:藏民们主要的食物有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
师:原料是什么农作物呢?
生:原料主要是青稞和小麦。
【附加题】藏民的饮食结构与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呢?
生:藏民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都是青稞、小麦制品。而我们这里蔬菜品种要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青藏地区太过严寒,自然条件苛刻,无法种植其他品种的蔬菜。
师:非常好,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藏民的食物含有比较高的热量,比如青稞酒,因为他们要御寒。
生:糌粑的形状是圆形的,方便牧民们携带,外出放牧的时候可以随时食用。
师:答得太全面了,每组加10分。
【抢答题】青藏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藏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发展农业呢?
生:青藏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障碍应该是热量,由于海拔太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藏民应该选在河谷地带种植庄稼,这里海拔低,气温较高,还有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水源,适宜发展农业。
师:非常好,这样的农业就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有两大分布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
【环节小结】本环节我们知道了藏民们吃什么,如何发展农业,也是受什么的影响?
生:海拔高,气温低。“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分布。
师:很好,我们继续进行。
第四环节 衣——藏袍
【必答题】青藏地区的衣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呢?
生:青藏地区传统服饰是藏袍。藏袍袖子宽大,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袖中,气温上升时又可以脱下袖子系在腰间。
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生:因为青藏地区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日温差大。
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计思想就是以人类活动反推自然特征,与之前上课模式相反。同时,借助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部分 总结与探究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方式给了你们什么启示?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间交流心得,2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生:本節课我们先学习了人文地理(衣、食、住、行),然后分别寻找对应的自然地理特征。
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人类活动不能脱离自然,人类活动处处反映着自然特征。
师:说得太好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以后同学们看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试着推想这个事物、现象和自然环境是否有关系。
【探索】同学们,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呢?我们前一节课刚刚学完西北地区,新疆自治区气温日较差也比较大,青藏和新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一样吗?期待你们课后探索这个问题。同时,请你们根据这节课设计一下板书,期待你们的精彩作品。
设计意图及反馈 让学生交流心得和体会,有助于他们自身知识结构的建立。同时,让他们探索青藏、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自己设计、完成板书,有助于拓宽眼界,训练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学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