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背景
1.课标定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的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归属的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2.教材定位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三篇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体裁不同,情感也不同。三位大家不囿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教材内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赤壁赋》是文赋中的上乘之作,文质兼美,情理并茂,苏子将对人生的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阐述道理。《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与弟弟和朋友等人同游褒禅山的记游作品,并抒发自己由游历而引发治学态度的思考。
依据课标内容、教材内容,我确定的单元主题是《登山临海观盛景 赋文记游悟人生》。
4.学情分析
(1)从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初中学段已经学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等古代游记散文,高中学段学习了必修1文言文,对于文本中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已初步形成。
(2)從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以感性认识为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停留在表面,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显得很关键。
(3)从高一学生的能力培养来看:继续锤炼阅读文言的能力;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做到文言并重;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说设想
落实本单元学习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师生共读原则的指导下,尊重语文学习规律,以教材为基础,扎实学好经典篇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分课型完成共性学习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写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建构与运用
(1)熟读并背诵课文,让经典文本永存心间。
(2)通过搜索资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梳理出王羲之、苏轼、王安石的人生轨迹,明确影响他人生的重大事件和同时期的作品,鉴赏文章,做到“知人论世”。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疏通文意,培养文言文语感;学会对本单元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研读文本,感悟作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情思,体会王羲之的忧思、苏轼的豪迈、王安石对治学和命运的理性思考,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怀,提升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
(1)体味写景语言,深入分析篇章中的写景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写景的思维方式,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推介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作品,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景的作用、主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文本比较阅读。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阅读赏析,理解作者深沉感慨中蕴含的人生观、生命观,感悟文学大家笔下流露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阅读《兰亭集序》《赤壁赋》两篇古文,充分诵读、领悟文本内容。
2.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重点写景段落,感悟作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情思。
3.梳理整合古代写景散文,把握“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比较阅读,赏析写景在不同文章中的作用。
2.把握景中之“情”,理解作者深沉感慨中蕴含的人生观、生命观。
依据课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山水游记散文的景物形象、语言特色、思想感情,在阅读体验中提升鉴赏能力。
四、说方法
1.说教法:
问题导学法 情境体验法 启发引导法
鼓励点拨法 提炼总结法
2.说学法:
自学释疑法 诵读品析法 合作探究法
比较阅读法 写作探究法
五、说过程
(一)单元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图片,展现兰亭、赤壁、褒禅山美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置身大自然的美景,跟随古人一起徜徉山水。
(二)教学流程
预习导学课——知人论世明文体,自主阅读通文意(1课时)
环节一:任务驱动
1.通过搜索资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在课堂笔记上梳理王羲之、苏轼、王安石的人生轨迹,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事。
2.学习序、赋、记三种古代散文文体,理解其特征。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语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4.读书安排: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品中国文人之苏轼》、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岳麓书社出版的《苏轼集》,并撰写读书心得;积累苏轼诗、词、文名句及人生经历的相关素材。
环节二:展示交流,教师评价交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点拨。
【设计意图】赏析作品,做到知人论世;预习,也促使学生养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做好课内外衔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美文诵读课——书读百遍义自现,声情并茂读佳篇(1课时)
1.学生自读展示,暴露问题;教师点评、范读,指导学生正音、断句、读出感情。
2.齐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3.背诵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让经典永存心间。
【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力量,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景趣赏析课——胜日寻访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3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文本,赏析景物
环节一:方法指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导学生以提要钩玄的方法,边读边画课内三篇文章中描写景物的语句。
环节二:分析景物特征
重点赏析《兰亭集序》《赤壁赋》景物描写段落,分析景物特征。
环节三:分析写景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对接高考练习题
2019、2018天津高考、2016年全国1卷诗歌鉴赏题。
第三课时:推介阅读,分析比较
課前阅读古代写景散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石钟山记》,填表明确“借景抒情”手法在文中的呈现,教师点拨总结。
【设计意图】学习山水游记散文,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通过比较阅读欣赏文辞美和景物美,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情理探究课——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3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兰亭集序》
1.熟读课文,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2.思考作者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研读《赤壁赋》
1.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2.重点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
3.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第三课时:思读《游褒禅山记》
问题一: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问题二: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合作探究中讨论、解疑、思考、探究,把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中心观点。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由浅入深,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和蕴涵在作品中的积极情绪;理解作者对其命运的理性思考,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分享交流课——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3课时)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归纳成果展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文言文五大板块(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进行知识梳理归纳,使所学文言知识系统化。
第二课时:语文活动成果展
1.请学生为华亭市的名胜景区莲花台、米家沟、秦皇祭天广场、双凤山等(选其一)拍摄景物 VCR,自拟题目、自编脚本、自配解说词。
2.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题,写单元小结论文。(赏析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
3.自题书名,以“——我的写景散文自选集”为副标题,编一个写景散文集。要求编写简要书序。
第三课时:阅读写作成果展
1.依据两周的阅读任务,撰写读书心得并在班级间展评。
2.自拟题目,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3.积累苏轼诗、词、文名句及人生经历的相关素材,写一篇以“挫折”为话题的议论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语文探究性活动成果,训练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单元板书设计
(四)单元教学反思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师在单元授课过程中并不能做到文言并重,侧重文本的分析而忽略了文言文字词的翻译,在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不足;处理单元文本景与情的关系时,重视景的赏析,对于情的挖掘和分析较肤浅,学生很难全面体悟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作者于不同作品中流露的复杂情感。因此,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处理好文言和文学、景物赏析和情感探究之间的关系。
李娅娅,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