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挫折的四“有”法

2020-12-23 05:44呼泓敏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习得性转角林书豪

呼泓敏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现象相当普遍。每年的大小考试,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会接到很多学生的咨询求助。在咨询中,有很多学生会追溯到中考的升学考试失利对自己的打击很大,来到中职学校后希望在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于是在学习上不断努力,祈盼有所改善和进步,可是等看到测评成绩的那一刻,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劲。这部分学生沮丧地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收获的结果和不努力相比似乎并没有多少差别—仍然是失败。

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努力过后的他们备受打击、倍觉无助,这种无能为力感让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努力和尝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看不到希望了”“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吧”。于是,在课堂上,他们开始经常走神,不认真听讲,时不时破坏课堂纪律,面对稍有难度的任务很快放弃,只完成不费力气的那部分;课后拖延作业甚至拒绝完成。这类学生常常被认为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久而久之,他们的厌学情绪会日益严重。

这种在多次受挫后产生的强烈的无能为力感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会把学生的生活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因为学生会在多次努力、反复失败之后,产生“行为与结果无关”的无助感,这种从自身经验中习得的无助感会泛化到其他情境中。当学生以后再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们本来能够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的,但是因为之前的经历让他们坚信“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尝试都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痛苦一定会到来”,于是,他们放弃努力,放弃反抗,放弃改变。

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是挫折

在咨询中,有很多同学向我哭诉抱怨“为什么这个叫‘挫折的家伙老来找我的茬儿,它能不能换个人欺负呀?”其实,不光我们会遭遇挫折,从古至今,上到偉人,下至平民,无一例外,所有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项羽兵败垓下,苏东坡一再被贬谪,林书豪17岁时被7所梦想篮球高校拒之门外,走上职业篮球之路后,两周之内被NBA解约两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充分说明挫折是普遍存在的,这个叫“挫折”的家伙无处不在,随时会来敲你的门。

面对这随处可见、随时拜访的挫折,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战胜它,不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呢?

应对挫折的四“有”法

◎ 心中有准备

有人说,转角遇到爱。可是我们转角遇到的可能不是爱,而是挫折,为什么呢?因为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它无处不在,随时拜访,所以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准备,遇到它很正常。

◎ 对待有冷静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有人可能就直接懵了,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可能感到特别委屈,埋怨、抱怨对自己不利的种种因素;有人无奈选择放弃;有人默默寻找原因。其实,在挫折面前,我们一般会表现出两种心情:悲观如项羽,乐观如苏东坡、林书豪;三种态度:放弃、半途而废和直面挑战。项羽以悲观轻生的方式选择了放弃,林书豪以不惧挑战的冷静直面挫折。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要以乐观的姿态迎接挑战,战胜挫折。

◎ 分析有原因

遭遇失败和挫折时,认真分析寻找原因,把找到的原因进行归类,是属于个人能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呢?如果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客观原因,那么我们只能坦然接受。比如林书豪在篮球路上屡遭挫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的亚裔身份,另一个是他的身高,只有1.91米。对于这两个他没有办法改变的原因,他坦然接受,并用主观努力弥补,最终战胜挫折。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归因偏差,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智力低下、天生蠢笨、不是学习的材料,而非可控的因素比如努力程度。对此,应鼓励这部分学生寻找自己能够改变的主观原因比如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心情急切、期望过高、志在必得、盲目乐观、从不做最坏打算以及意志不够坚强等,并引导他们通过主观努力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 精神有升华

很多学生提到中考失利,在文化课学习面前有挫败感。说自己“看见某一门课就头大、头疼、头晕”。这时应鼓励他们去寻找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自主选择的专业课,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专业课学习上,将这种挫败感转化为促使自己奋发的动力,这就是精神升华。像蒲松龄多次科举落第,愤而著就《聊斋志异》,曹雪芹在艰难的环境下写就《红楼梦》,以及奥斯特洛夫斯基著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都是作者自身经历升华的结果。

当我们转角再遇到挫折的时候,用四“有”法智慧应对,赶走可能会让我们的一生一事无成的习得性无助。把挫折当存折,存入你的财富银行,因为挫折的磨砺,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光芒四射!

猜你喜欢
习得性转角林书豪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百花深处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一种门窗转角连接件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林书豪绝杀取六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