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利梅 闫领楠
【摘要】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与学生的自身发展直接联系,也与提升其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以山西省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准备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自我能动性低和学后反思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和加强自我反思等方面出发,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师其作为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师范专科院校 学习状况 教师专业素养 调查研究
一、探讨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重要任务。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既是积极迎合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热潮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
(一)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
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师范专科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新做出的重大贡献,要求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规范,为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一系列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政策的出台,为促进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确立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板块。学会学习作为六大板块之一,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键,要求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积极践行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但在学会学习方面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反思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师范专科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掌握与践行。
二、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学习问题梳理
为探索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本研究以山西省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为样本,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自控力、学习兴趣和学后反思等方面,对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显示,样本校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准备不足、方法不科学、自我能动性低及反思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准备不足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人的准备、物的准备和环境的准备。在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准备中,主要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清晰等问题。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期望获得的学习效果,它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向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当前的师范专科院校中,学生仅着眼于课堂的学习,对于学习的目标普遍关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習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低下。
第二,学习计划不清晰。学习计划是学习者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制定的蓝图,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学习中,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往往缺乏对学习生活的合理计划,导致学生学习意识薄弱,缺乏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师范专科院校由于学生实践及自我总结能力较差、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指导匮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专科院校学生无法根据学习目标、自身特点及课程内容等,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多数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死记硬背,重复记忆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容易引起学习倦怠等问题。
(三)学习自我能动性低
能动性是指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学习能动性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直接影响。在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中,主要存在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自控力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的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状态,具体包括:学生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况中,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表面,部分学生过多地关注于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本身。他们觉得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将来工作就业没有实用价值,于是造成“期末努力只为应付考试”的现象,形成学习上不思进取的错误状态。部分学生还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就业,因此每天忙于考证复习复习、培训及社会兼职等,对专业课的学习敷衍了事,忽视专业课的系统学习,“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第二,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学习自控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控制。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包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薪酬丰厚的课外兼职等。如果自控能力较差,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荒废学业等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
第三,学习兴趣不浓厚。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但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师范专科院校的教师参差不齐,多为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师范专科院校的教师多以临时聘用的教师为主,师资力量基本是所在高校的较为年轻讲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年轻讲师多数从业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经验,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的学生,会进一步使其学习兴趣消减。二是师范专科院校的部分课堂教学缺少互动,基本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所以教师也就难以了解学生在思想、观点上的差异与问题所在,难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解答与教育。三是师范专科院校的部分教学内容过于高深、过于理论性、专业性过强,无法适应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后反思不足
学习反思是指对自己的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次认识的检验过程,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针对未来的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反思性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成为探究性的活动。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受反思意识淡薄的影响,部分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不进行及时总结,对学习的知识不加以复习巩固,这不仅不利于其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阻碍其扬长避短,从而无法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三、改善师范专科院校学习的对策及建议
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学习问题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既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直接联系,也与学生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期望获得的学习效果,它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向标,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学习计划又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二者缺一不可。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第一步。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或相关讲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并规划好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与社会实践。
(二)立足学生实际,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为快速有效的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选择的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及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记忆的时候可采用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数字联想法、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同时,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总之,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必须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多实践多总结,才能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
(三)激发学习动机,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具体表现为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它是激励、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学校要加强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学校要严格遵循、落实学习规范,注重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要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学生“爱学”“乐学”,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要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变单项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四)转变学习观念,加强自我反思
学习观是指学生对学习基本问题的看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率。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以自我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进行自我修正,进而不斷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自我反思能力是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前提,同时正确的学习观也促进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要转变错误的学习观,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意识,加强自我反思,学会学习。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坚持每日反思,每日总结,客观合理地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评价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EB/OL].2018-11-15.
[3]林伯海,饶世权.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状况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65.
[4]陈娟.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