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梅
摘 要: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教学中也占有着较为重要的位置,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其教学作用也各不相同,但是目前相关的略读教学方式研究较少。本文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研究重点,分析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性和实践性,探索略读课文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72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而且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能力正是对今后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成,而是有一个科学的系统教育过程。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略读课文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教学训练也较少,因此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甚至影响了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经验总结,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读教学方面,忽略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同时在思想意识当中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存在偏见,将略读教学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对于学生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因此学生很难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在课外阅读学习中收获不多。当前小学语文中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而来,对学生拓展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每堂课的教学课时有限,略读课文就成了学生的课外资料,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和经验总结,因此略读的资料内容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缺少科学性的系统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現代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教学框架和思路,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并没有基于教育目的进行深入探索,或者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进行讲解,或者是对略读课文选择性忽略。因此,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后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以及探究式学习,归根结底是教师没能对略读课文进行科学性的系统教学开发。
(三)教学形式过于保守
小学的阅读课文都是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的选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拓展教学,仍然在使用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教育内容的灌输,这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对于略读课文逐渐丧失兴趣。这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科学化略读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将转变观念作为教学前提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动的前提,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其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相对保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略读不是精读,需要学会跳读、少读、拆读以及抓重点等阅读方法,教师也要将精读技巧进行传授,帮助学生运用到略读方案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基于兴趣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着眼于学生的自身能力以台阶式晋级的方式逐步自我提升。最后,略读教学也不能完全拘泥于形式,面对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更加高效简化的教育方式引领教学实践,给学生拓展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空间,将略读教学从集体教育向个体化教育进行转化。
(二)把握策略作为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为学生做好阅读课文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并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情感理解,在感悟中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教师要把握简化原则,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但是目标的设定不宜过高过细,而是要与每节课内容的精读相辅相成。其次,由于略读课文的内容较为通俗易懂,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因此要坚持学生自主阅读原则,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思考和回味时间,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最后,阅读过程要坚持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加多元化的文章,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外部阅读的连接桥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分析,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略读创新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课文的有效性,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创新和探索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创新的形式,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尽力将课文阅读引向课外。
首先,阅读课文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具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阅读内容的主线,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省略或删除,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抓住内容主干的技巧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内容阅读,理清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从关键句子、关键词入手,将文章内容进行串联,以此提高阅读速度。其次,略读课文虽然是自主阅读,但是也要注重学生的互动交流。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针对某一个阅读话题进行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已读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环相比较,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温故知新,也能帮助学生有效积累阅读技巧,开阔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三、小學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分析
(一)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在学生最初接触略读课文内容时要进行全貌阅览,也就是在初读的时候粗略对文章进行浏览,了解资料内容大概要意,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有限,其中有不明白的短语或生词,也不用过分追究,可以略过。在学生完成初步阅读后,教师要紧跟进行提问,请学生进行自我回忆,尝试总结阅读文章中的要点,以此培养学生略读能力。在这样的训练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在迅速阅读的过程中去抓住提问,采用指引性的教学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总结。
(二)阅读寻求感悟,略读谋求重点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是要求所学生将所有内容全部粗略品读,而是要注重“略中有精”的教育理念,采用“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的阅读方针,避免了逐句逐字的分析,但是仍然要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重点内容进行精准理解和品读。略读教学虽然不需要学教师进行精准化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对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过程并不可以忽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有了初读课文内容的基础,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二读和三读的寻读训练,在复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寻找课文中的深化性意义,将略读与精读相互辅助,同样精读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也可以应用到略读课文的教学上,让学生了解精读阅读之间的技巧并融会贯通,但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取舍能力,使得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三)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巩固学生的略读技巧
阅读课文的学习目的是将学生的教材学习技巧拓展到课外,并对学生的学习框架进行有效延伸,因此要注重阅读方式及阅读方法的迁移,同时也要为学生打开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尤其对于同类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对比,在题材或主题类似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充分进行深度的分析阅读。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与课堂精读题材相近的资料,既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能力,通过内在、外在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纪,很多时候他们接受事物的速度比较快,但是遗忘速度也很快,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维,通过阅读技巧的使用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语文略读能力,以更加科学合理化的略读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信息,促成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认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有针对地对略读课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探索,同时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思想交流,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制订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方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精读与阅读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为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开慧.把握好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词”和“注意点”[J].新课程导学,2020(21).
[2]许优萍.用略读课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4).
[3]汤淑惠.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