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夏
摘 要:语文作文作为一项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语文写作更加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分析教学质量,对教学要求提出更高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29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总体表现。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就是一篇文章走天下。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各种片段,各种材料,各种文本的书写,其实就是一篇作文的体现。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现代化的素质教育中,对于作文教学都是放在首要的位置,它位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地位。通过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对于自己感情深刻的理解,通过写作能够抒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在考试过程中,语文作文考核分数也是占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还是考试成绩的占比,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语文作文教学尤其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同时提升课堂写作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目前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写作内容较少,缺乏良好的写作素材。对于写作来说,最基础的“砖瓦”就是那些最原始的素材,只有拥有良好的素材以及写作的基本要素才能够完成一篇優秀的文章。写作本身相当于一次创作和搭建,而作者需要充当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将这些没有规则砖瓦逐渐搭建起来,构造出一幅美好的景象。倘若没有那些平凡的砖瓦,就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写作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以及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给予建议,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素材中搭建自己的高楼大厦。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出来,或者常常出现不会写或者无话可说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达到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2.学生对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掌握不好,写作技巧不够熟练。教师在进行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对于自己写作过程的逻辑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较为混乱,写作没有章法,同时写作过程中缺乏技巧的锻炼。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办法分辨修辞手法之间的区别,也无法做到熟练运用,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质量较为低下。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将写作技巧与文章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对电子阅读、网络兴趣极大,对于写作没有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如今的生活与传统的生活环境早已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的活跃,同时还拥有更多的自主思维,自我为主,个性张扬。在这个网络时代盛行的环境中有非常多的新鲜事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办法停留在作文学习上。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电子版本的书籍和课外阅读更加吸引学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兴趣能够转移到语文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二、新时期,新时代,多种方法并用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积累大量写作素材,为写作文奠定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全国提倡大众阅读,全民阅读提高全民阅读素质的今天,阅读尤为重要,阅读更为作文教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准,教师一定要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不断积累原始素材,如同一个电脑的内存一样,学生在脑海中、心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内容多了,作文写起来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学习,把教材作为一个影子,在把握基本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拓展、创新、延伸。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读物,让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精华,如国学经典、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的一些经典学说,以及地理方面的有关旅游的人文的等书籍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一定的素材。对于一些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写作初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手中的教材进行研读,并且为他们制订一系列的读书计划。对每天读书的内容进行记录,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用这种方法来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使得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2.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身心成长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又容易被身边一些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枯燥,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这不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还需要为学生增加一些写作活动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由于生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较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进行活动,相互之间配合,讨论与交流。教师还有在完成小组活动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得写作成为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推动一系列的写作竞赛活动,可以就某一具体事物进行描写,大家相互之间竞争比赛,看谁写得更加详细生动和有趣,让学生来充当评委,最后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和作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一些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展示一些视频和图片,介绍一些旅游景点,让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通过播放的视频和图片,在脑海中幻想出一幅画卷。通过自己的幻想进行作文的创作,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逐步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掌握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让一个人终身受益。在进行养成习惯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进行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短文描写,并且不限制题材可以自由发挥。在平常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字数让学生享受写作过程当中的乐趣。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不但会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而且不会为学生平常繁重的学习任务增添负担,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合理安排。同样,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课后让学生进行简短的练习。还可以在课前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文章进行点评,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勉励。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每天都会去做的事情,把它当作吃饭和喝水一样的平常。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写作文进行列提纲,先准备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进行提纲式的训练,这样反复训练让学生学会了列提纲,知道了作文的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面进行写作。作文会写得有血有肉。通过这种日常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良好的写作习惯,贵在坚持、坚持、再坚持。
4.丰富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作文进行构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想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使得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教师就要不断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不断的突破自我,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课程设计和规划来积极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在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让学生进行扩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简短的句子,或者由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有每一个组员相互之间进行一段简单句子的扩写,大家相互之间竞争,看看最终谁的句子既生动又形象,并且句式结构还合理。这种作文写作方法我们可以通称为“增肥法”,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提高了课堂的情趣性,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同样的道理,各种片段、场景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故事的起点,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扩写,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训练。在完成自己的故事之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或者由教师推选出描写较为优秀的故事在讲台上为大家进行展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同时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丰富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并且提高了他们对于写作的信心。
总之,作文水平的高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训练逐步提高的。广泛阅读涉猎各种知识文本优美语句是写作的前提。大量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点点滴滴琐事、场景、片段,人物故事、各种建筑物、各种活动等等是写作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的写作练习教师要有进行分类指导,分别指导、个别指导、共性辅导有机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点石成金,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不断地进行点评,大家评、家长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等等各种方式进行点评,在点评中升华,在总结中提升,这样久而久之作文写作会找到捷径,作文水平提高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刘新霞.层递式教学的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
[2]吴尚凯.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小议[J].关爱明天,2019(5).
[3]赵静.谈如何开展作文指导教学[J].新校园(中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