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堂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初中数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困境的: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18
初中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有更高层次学习的保障,能够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课堂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还应该帮助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但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教学困境:教师不知道怎样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也不知道怎样帮助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不注重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课程的变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并没有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付出太大的努力。部分教师不知道怎样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通常都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大量做题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学习效率也非常低。教师应该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为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全部生活,学生在学习外,还应该有充足的娱乐和交友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面没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只能利用课后的时间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会削减学生娱乐和交友的时间。
2.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学校的评比、学生升学、家长的要求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但这不代表教师也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教师应该改变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3.教学反馈不及时。数学教师要做好教学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好教学反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好。
(二)学生方面
1.智力方面。第一,观察力薄弱。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发现问题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如果没有很强的观察力,学生是不会发现问题的,也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的观察力主要体现在:通过数学定义了解数学特点;通过数学现象学习数学方法;通过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第二,思维力局限。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存在思维障碍:思维无序化,在证明类的题目中不知道自己列出公式的依据,也不知道怎样用已有的关系解决问题;思维过于表面化,认为自己只要做出了教师布置的数学练习题就算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会听取其他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解决方法比较单一;还有部分学生在听不懂教师讲授的题目后,靠死记硬背答案当作自己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不会运用学到的公式和定理回答练习题,这不仅加重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还不能提升自己的知識迁移能力。
2.非智力因素方面。第一,学习动机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在将来的考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在课堂中很少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是等着教师提问;学生很少在课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一般都是在教师布置的数学题目中进行复习;不少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很马虎,通常依靠家长督促。
第二,学习意志差。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意志力非常差,这主要体现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生遇到一点小困难,就会放弃这道题的探究解决;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靠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来完成自己的课后作业;还有的学生直接放弃了数学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让学生的意志力更强大。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树立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识。第一,合理分析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在讲课前应该对数学知识有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初中数学中有很多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知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在课堂中思考整节课的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第二,重视精讲精练。学生需要做数学练习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分数,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如果大量做题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态,学习能力就不是很好。教师要对练习题精讲精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明确练习题的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加牢固,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设定有层次性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秉承“因材施教”的发展理念,最好能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较大发展。第二,重视教学反馈。教学反馈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教学反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三,重视课堂练习。当学生在做数学练习题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解决掉学生的问题。教师在练习题中做好课堂反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下次做题的时候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还应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数学题目。比如,在《正数和负数》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写出他们的体重增长值”。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得出结论:小明增长值为2,小华增长值为1。学生在练习题中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的有效性。第四,重视课堂提问。教师重视课堂提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最能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理解偏差的时候,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及时改正学生的不足。
(二)学生方面
1.学生智力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观察顺序,先从整体着手,再从细节中进行观察;让学生养成反复观察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二,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学科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敏,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练习题中运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然后再让学生运用最简单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第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在学习中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基础知识、具体模型和数形结合思想。从基础知识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用几何语言表达空间概念;从具体模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让学生的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让学生能够对具体模型进行概括;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展现了代数与几何知识的优势,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二)非智力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让他们有持续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很强的情境,激發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从多个角度对同一练习题进行回答,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高学习动机。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以美激趣。美的东西是让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出来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就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具象化可视化的审美资源,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感受到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线条、图形的美和对称美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对学生表示肯定。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只要教师对他们表示肯定,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更加喜欢上数学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实际的肯定。
3.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学生的意志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加强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单独完成数学任务或者解决困难的机会。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汤爱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黑河教育,2019(11).
[2]田玉莲,杨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