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丽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核心素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广泛实施后,社会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进一步提升,因此学生要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数学思想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素养,汲取新的教育资源,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联系,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建设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展开论述,说明了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12
当下教育大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核心工作不再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教师对于外界的感知不够准确以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旧没有意识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原因
数学核心素养不单单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察,还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对当下教育部门提出积极建议,但这些政策受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无法落实到位。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育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较为单一刻板,课堂气氛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第二,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度不高,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应当是有问有答的,而非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当下小学数学普遍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第三,课堂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其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导致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的学习环境,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若以上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将被长期搁置。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让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
当下小学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旧把学习成绩当作评判学生的教学目的,从而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師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教育上,不进行改革创新,久而久之,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完成考试,进而忽略了素质拓展。教学工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也就长期处于被牵制的环境下,导致数学学习始终无法推陈出新。
(二)教学内容空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看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知识的拓展,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对于数学来说,我们也要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思维。课本只是教材,传递出的是基本知识,并没有任何延伸拓展。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课本上。教师的教学模式紧贴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只贴合课本就没有任何革新可言,相当于在原地打转,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程度提出了明确规定,专业程度包括其知识把握和综合素养,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足够完成课堂教学,但其专业素养还有很大的欠缺。大多数教师认为完成课堂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其教育责任也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当下部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也是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有关教育部门在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是非常单纯的,一般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强调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对于教学的看法。在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入手,将数学与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有趣。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把数学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中,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树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虽然小学生对具体的东西具有敏感的认知,但是无法深入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格外吃力,从而丧失信心。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自信心,细化学习任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熟悉和理解所学知识。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会肯定小学生的新奇想法。
(三)锻炼学生学习思维,丰富学习方法
小学是学生树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采取正确方案,开阔学生视野,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教师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要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节奏,丰富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育设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认知,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的图形。
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及策略
(一)着重培养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若学生对数学课无法提起兴趣,课堂上自然不会认真听讲,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需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往往通过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一舉两得。好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合作,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例如,在教学“位置”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位置排列,让学生变成活动的数字,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增进了课堂的互动交流。
(二)重视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教师要正确看待小学数学,明白数学是统一的整体,而非分散性的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些必要的联系。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些知识,并且将其蕴含的价值梳理出来,使数学知识体系变得有条有理,方便教师开展课堂教育工作。例如,数字和乘法表之间的互动,数字是乘法表的组成部分,乘法表的结果是数字,而乘法表是有技巧可循的,这就考验了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和教师的知识梳理能力。牢牢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重视教学过程
小学生缺乏学习耐心,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配合。小学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该看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灌输古板的观念,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重视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几何形体”一课时,学生不单单要记住什么是几何形体,还要具备区分基本图形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常备教学模型,方便学生认知的同时,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也很少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当下小学教师普遍面临的挑战。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合适的途径,学会肯定学生,为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灵活采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要建立起基本方程模型,讲解如何简单地解方程,而后设计一些问题让小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小学生一向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夸奖,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强化方程式的训练,或者更换问题的条件,形成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
(五)及时总结和反思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这不单单针对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例如,在教学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建立一套教学体系,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分数问题,促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实用价值。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最终导致计算出现失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仍旧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讨论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出计算对策,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错误。学生犯错并不可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慢慢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总而言之,当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必要的,也是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探索,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起浓厚的学习氛围。除了教师自身的改变,学生也要做出改变,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设施,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筛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20).
[2]曹延霞.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才智,2020(18).
[3]林飞雪.数学实验让小学数学学习更有趣[J].黑河教育,2020(6).
[4]张菊.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