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翠,林琼
(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自噬通过自噬体包裹自噬底物并转运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维持细胞稳态[1-2]。在应激条件下,如饥饿[3]、缺氧[4]、氧化[5]或抗癌药物治疗[6]等,细胞内自噬被激活,以消除应激反应产生的损害[7]。自噬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以及癌症等[8]。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是自噬体的重要构成蛋白,与其结合是鉴别细胞内自噬调节蛋白的一个重要标准[9]。核受体辅活化蛋白7(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7,NCOA7)能辅助激活核受体,可能是一个自噬调节蛋白[10],但它与LC3的相互作用及结合位点仍不清楚。本研究以NCOA7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自噬蛋白LC3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
人肾上皮HEK293细胞,人胃癌AGS细胞,pCDNA3-Myc-NCOA7质粒、表达LC3与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GST-LC3)的菌液与pGEX-4T-LC3(GST-LC3)质粒均为本实验室长期保存。HEK293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AGS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F12K培养液,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鼠抗人Myc标签抗体与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均为镇江新津生物有限公司产品;HRP标记的羊抗鼠二抗(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EcoRⅠ,SpeⅠ与NotⅠ(日本TaKaRa公司);T4DNA连接酶与DH5α大肠埃希菌感受态均为镇江ABM生物公司产品;PVDF膜(美国Millipore公司);ECL曝光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粒DNA小量抽提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与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均为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产品;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琼脂凝珠(美国Sigma公司);胎牛血清、DMEM高糖培养液与F12K完全培养液均为美国HyClone公司产品。
将GST-LC3融合蛋白亲和固化在GSH标记的琼脂凝珠上,获得GST-LC3琼脂凝珠,同时用GST琼脂凝珠作为对照。实验分为4组:GSH琼脂凝珠与AGS全细胞裂解液孵育作为空载对照组(GSH+WCL);GST-LC3琼脂凝珠与哺乳动物细胞裂解液孵育作为缓冲液对照组(GST-LC3+buffer);GST琼脂凝珠与AGS全细胞裂解液孵育为融合蛋白对照组(GST+WCL);GST-LC3琼脂凝珠与AGS全细胞裂解液孵育作为实验组(GST-LC3+WCL);分别孵育3~5 h。用哺乳动物细胞裂解液清洗3遍,100 ℃煮沸10 min,离心取上清液。上清蛋白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获得特异性目的条带,质谱分析由北京博奥晶典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在HEK293细胞中转染pCDNA3-Myc-NCOA7质粒,48 h后提取细胞蛋白;与此同时,纯化GST(对照)和GST-LC3细菌融合蛋白。将表达GST与GST-LC3融合蛋白的菌液分别扩增12~16 h,用0.25 mmol/L IPTG诱导其表达3 h。超声裂解细菌后,12 000 r/min离心15 min,获得融合蛋白上清液。将GSH标记的琼脂凝珠分别与GST和GST-LC3融合蛋白上清液共同孵育3~5 h,制备成GST和GST-LC3亲和的琼脂凝珠。将GST和GST-LC3琼脂凝珠分别与转染pCDNA3-Myc-NCOA7的细胞蛋白共同孵育3~5 h。用细胞裂解液清洗琼脂凝珠,去除未结合的细胞蛋白。琼脂凝珠100 ℃煮沸10 min使蛋白变性,制成样本,经SDS-PAGE分离。GST与GST-LC3融合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半干电转印法将其余蛋白转移至PVDF膜,1%牛血清白蛋白溶液37 ℃封闭1 h。加1 ∶3 000稀释的鼠抗人Myc标签一抗,4 ℃孵育过夜;TBST洗膜3次,10 min/次;加HRP羊抗鼠二抗(1 ∶10 000),37 ℃孵育1 h;TBST洗膜3次,10 min/次;ECL荧光显色,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
从NCBI网站上查询NCOA7蛋白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利用Chromas软件分析NCOA7蛋白的二级结构,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氨基酸截短位点及点突变位点(通常截短位点位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β-转角)。用DNA Star软件中的SeqBuilder程序寻找截短位点或点突变位点对应的碱基位置,以此碱基为起点或终点,根据互补配对原则,设计18~24 bp的引物序列,同时需添加保护碱基和酶切位点。
NCOA7全长包含942个氨基酸,含有3个结构域:细胞溶解酶结构域(lysin motif,LysM)、雌激素受体结合结构域(estrogen receptor binding domain,ERbd)和TBC结构域催化结构域(TBC domain catalytic domain,TLDc)。WXX(L、I、V,W:色氨酸,L:亮氨酸,I:异亮氨酸,V:缬氨酸,X:任意氨基酸)是已知的LC3结合基序(LC3 interactive region,LIR)。NCOA7蛋白中含有3个潜在的LIR,分别为310~313位WEDL、692~695位WFAV和747~750位WEII。构建NCOA7截短体及点突变体克隆,截短体包括ΔN105(106~942 aa)、N106- 460(106~460 aa)、N460(1~460 aa)、C721-942(721~942 aa)、ΔN462(463~942 aa)、ΔN650(650~942 aa)和ΔN650-I749/750A(650~942 aa);点突变体包括L313A(313位亮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和I749/750A(749和750位异亮氨酸突变为丙氨酸)。NCOA7截短体和点突变体的设计模式图见图1。PCR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有限公司合成。以pCDNA3-Myc-NCOA7质粒为模板,每个突变体克隆分别用相应上下游引物进行PCR。PCR产物经试剂盒纯化后,用相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同时酶切pCDNA3-Myc载体,胶回收。用T4DNA连接酶将酶切PCR片段与酶切载体相连,构成完整质粒。用DH5α大肠埃希菌感受态进行转化,将转化产物涂布于含有氨苄抗性的LB细菌培养板,37 ℃过夜培养。挑取单克隆菌落用氨苄抗性的LB液体培养基扩增,菌液行PCR验证。验证正确的菌液提取质粒DNA,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测序,所用引物序列见表1。
图1 NCOA7不同截短体及点突变体模式图
表1 引物序列
1.6.1 GST-LC3沉淀实验检测NCOA7截短体及点突变体与LC3间相互作用 利用“1.5”构建的ΔN105,N106-460,N460及C721-942截短体及L313A,I749/750A点突变体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同时转染pCDNA3-Myc-NCOA7野生型质粒(WT)作为阳性对照,48 h后收取细胞蛋白。纯化GST和GST-LC3细菌融合蛋白(方法同“1.4”)。GST琼脂凝珠与WT共同孵育(GST+WT)作为阴性对照组,GST-LC3琼脂凝珠与WT共同孵育作为阳性对照组(GST-LC3+WT)。GST-LC3琼脂凝珠分别与转染ΔN105,N106-460,N460,C721-942,L313A,I749/750A的HEK293细胞蛋白孵育作为实验组。孵育3~5 h,用细胞裂解液清洗GST与GST-LC3琼脂凝珠,去除未结合的细胞蛋白。后续实验步骤与“1.4”相同。
1.6.2 GST-LC3沉淀实验检测NCOA7 N端截短体与LC3间相互作用 利用“1.5”构建的NCOA7 N端截短体ΔN462、ΔN650、C721-942及ΔN650-I749/750A转染HEK293细胞,同时转染pCDNA3-Myc-NCOA7质粒(WT)作为阳性对照,48 h后收取细胞蛋白。用GST-LC3琼脂凝珠分别与此三者细胞蛋白共同孵育。孵育3~5 h,用细胞裂解液清洗GST-LC3琼脂凝珠,去除未结合的细胞蛋白。后续实验步骤与“1.4”相同。
将HEK293细胞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质粒,阳性对照组转染PCDNA3-Myc-NCOA7质粒,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组和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科处理组分别转染NCOA7截短体ΔN462,ΔN650,ΔN650-I749/750A质粒。36 h后,氯喹处理组加入氯喹(50 μmol/L)处理12 h,万科处理组加入万科(10 μmol/L)处理12 h。每组均加入哺乳动物细胞裂解液,4 ℃摇床裂解30 min;12 000 r/min,4 ℃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煮沸变性;SDS-PAGE分离蛋白,100 V 2.5 h;半干电转法将蛋白转移至PVDF膜,400 mA 2 h;1%牛血清白蛋白溶液37 ℃封闭1 h;4 ℃过夜孵育鼠抗人Myc标签一抗(1 ∶3 000);次日,TBST清洗3遍;HRP羊抗鼠二抗(1 ∶10 000)孵育2 h;TBST清洗3遍;用化学发光仪进行ECL显影。
GST-LC3沉淀实验结果显示,空载对照组(GSH+WCL)中40 000以上未出现蛋白条带。缓冲液对照组(GST-LC3+buffer)与融合蛋白对照组(GST+WCL)中出现非特异性蛋白。实验组(GST-LC3+WCL)与3组对照组相比,在170 000、100 000及约60 000处出现特异性蛋白。对特异蛋白行质谱分析,结果中含NCOA7(质谱结果未显示)。见图2。
黑色箭头示特异性蛋白位置图2 GST-LC3沉淀实验检测AGS细胞蛋白
GST-LC3沉淀实验结果显示,与GST对照组比较,GST-LC3实验组从细胞裂解液中沉淀出NCOA7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GST与GST-LC3融合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见图3。
图3 GST-LC3沉淀实验检测NCOA7与LC3相互作用
GST-LC3沉淀实验结果显示,ΔN105、N106-460、N460、C721-942截短体及I749/750A点突变体均能被GST-LC3融合蛋白沉淀,且C721-942蛋白的沉淀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突变体。但是,点突变体L313A未被GST-LC3融合蛋白沉淀。在HEK293全细胞裂解液中,截短体及点突变体蛋白表达水平一致。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显示,样本中GST与GST-LC3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一致。见图4。
图4 NCOA7突变体与LC3相互作用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55 000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出现非特异性背景条带。氯喹处理组3个截短体质粒ΔN462,ΔN650,ΔN650-I749/750A未有蛋白表达。万科处理组3个截短体质粒有蛋白表达。见图5。
图5 免疫印迹法检测截短体的表达水平
GST-LC3沉淀结果显示,ΔN462和ΔN650-I749/750A未被GST-LC3沉淀,而ΔN650和C721-942能被GST-LC3沉淀,且C721-942沉淀程度明显高于ΔN650。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显示,样本中GST-LC3融合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见图6。
图6 NCOA7 N端截短体与LC3相互作用情况
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自噬调节蛋白使自噬底物具有特异性[11]。已有研究通过对人类自噬相关蛋白网络分析,发现NCOA7存在于自噬网络[10],但并未进行具体分析。以往关于NCOA7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辅助核受体激活的功能[12],而对于其作为自噬相关蛋白的功能并未涉及。本研究主要以HEK293细胞表达为手段,结合GST-LC3沉淀技术检测NCOA7与自噬体蛋白LC3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NCOA7蛋白被GST-LC3融合蛋白沉淀,表明NCOA7与LC3之间存在相互作用,NCOA7是自噬相关蛋白。
自噬相关蛋白均包含至少一段LIR,通过与LC3相互作用将底物运送至溶酶体中消化降解[13-14]。本研究中NCOA7蛋白包含3段潜在LIR,然而其与LC3结合的基序尚不清楚。NCOA7截短体的GST-LC3沉淀实验结果显示,ΔN105,N106-460,N460均被GST-LC3融合蛋白沉淀,此三者均包含310~313位WEDL基序,表明WEDL是NCOA7与LC3结合的位点。C721-942被GST-LC3沉淀,说明其包含的747~750位WEII基序是与LC3结合的位置。此外,为避免截短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用GST-LC3融合蛋白沉淀点突变体L313A与I749/750A。突变体实验结果显示L313A不被沉淀,但I749/750A被沉淀,说明310~313位WEDL基序确实是有功能的LIR,但747~750位WEII基序受分子内结构的调节。
蛋白质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两种,溶酶体途径和蛋白酶体途径[15-16]。本研究中,ΔN462,ΔN650与ΔN650-I749/750A截短体质粒构建后,在HEK293细胞中并不表达(结果在文中未给出),故分别用溶酶体抑制剂氯喹或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科处理。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三个截短体蛋白在氯喹处理组中未检测出,但万科处理组均检测出,提示NCOA7截短体可能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ΔN462,ΔN650,C721-942与ΔN650-I749/750A截短体的GST-LC3沉淀实验结果显示,ΔN462未被沉淀;ΔN650被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较少,表明其与LC3结合较弱;C721-942被沉淀且沉淀的蛋白较多,表明其与LC3结合较强,说明调节747~750位LIR的结构位于651~720位氨基酸内。ΔN650-I749/750A不能被GST-LC3沉淀,表明692~695位WFAV基序不具有LIR功能。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NCOA7的N端WEDL基序和C端WEII基序是LC3的结合位点,但在正常情况下,NCOA7 651~720氨基酸区域内的分子结构抑制其C端WEII基序的功能。由此显示NCOA7很可能是一个自噬调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