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2020-12-23 05:19吕灵芝周月红茅彬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单药菌群肺部

吕灵芝,周月红,茅彬彬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1.小儿急诊科;2.小儿呼吸科;3.新生儿科,浙江 宁波 31500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eonatal infectious pneumonia,NP)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属于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1]。有数据显示,每年死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约占死亡儿童中的10.00%[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通常根据病因分为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其中吸入性肺炎在早期新生儿中最为常见[3],多由于胎儿气道受阻,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肺部发生炎症甚至感染;感染性肺炎则是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较低,导致肺部容易发生感染[4]。NP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高热、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病情严重时会并发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NP的发病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和死亡率高,治疗的重点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通气功能。抗生素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NP常用抗生素治疗,且疗效显著,大大降低了NP患儿的死亡率,但临床上也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且大多数情况下在选用抗生素时未考虑其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5],易造成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在既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治疗中,常选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或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到常规剂量抗生素联合疗法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NP患儿76例,孕周为39~42周,均为足月儿;其中男45例,女31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标准[6],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①患儿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疗;②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纹理增粗、点状浸润。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②肺部先天发育不良。将76例NP患儿随机分为单药组(使用常规剂量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联合组(使用常规剂量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各38例,其中单药组男17例,女21例,孕周(39.69±2.73)周;联合组男20例,女18例,孕周(40.73±1.82)周。另选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8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9例,女19例,孕周(40.17±2.45)周。三组新生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单药组给予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国药准字号H20058833),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按每次每公斤体重30mg,每日2次给药。联合组给予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头孢他啶(国药准字号H20013075),头孢他啶用量为30mg·kg-1·次-1,每8小时用药1次。各组均给予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临床治愈,即咳嗽、气促、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无啰音,生命体征平稳。显效,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轻;有效,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啰音有所减轻;无效,即生命体征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肠道菌群:取新生儿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培养,观察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腐败菌)的数目变化。③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联合组与单药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单药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5),见表1。

2.2联合组与单药组患儿治愈时间比较

联合组、单药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是(4.48±1.30)d、(7.95±1.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3,P<0.05);联合组喘息、肺部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联合组与单药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联合组与单药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鸣音消失时间比较

2.3三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联合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这两种益生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单药组和健康组(均P<0.05),肠杆菌(腐败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药组和健康组(P<0.05)。单药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这两种益生菌的数量均低于健康组,肠杆菌(腐败菌)的数量高于健康组,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联合组与单药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与单药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见表4。

表3 治疗1周后三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表4 联合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3.1 NP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

由于NP的疾病特点以弥漫性肺部病变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主,且由于导致肺炎的病原菌种类相对较多,即使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依然存在确诊困难的问题,因而在治疗时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方法显得非常重要[7-8]。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NP的主要药物,因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菌细胞壁,故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且因其价格低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上在应用抗生素治疗NP的过程中,常有新生儿出现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症状的相关报道,这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5.00%~39.00%[9]。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多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新生儿肠胃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也是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有活菌片等生物制剂能够补充胃肠道内损失的有效菌群,并形成屏障保护胃黏膜,进而恢复消化道功能[10]。但是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制剂是口服的,由于婴儿服药依从性差,因此很难通过使用调节剂达到改善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3.2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头孢他啶治疗NP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的治疗的效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常规剂量抗生素联用与单用比较,疗效显著;两组患儿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组治疗效率优于单药组[11-13],这与马晓云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联合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两种益生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肠杆菌(腐败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果提示,使用抗生素联用治疗NP对胃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影响较大,导致新生儿胃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腐败菌增长,药物联用在抗感染的过程中也破坏了肠道微生态,导致新生儿发生腹泻等一些抗生素相关的胃肠道反应[11-13]。这与庄兰春[11]的研究结果相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联用抗生素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杀菌效果,但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胃肠道,从而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14-15]。这提示联用抗生素可能会影响NP患儿的肠道微生态,需要科学合理选择药物。对于NP的治疗,临床中采用的抗菌药物除了需要综合参考其治疗效果以外,还应合理控制抗菌药物和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尽量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本研究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症状。

3.3结论及本研究不足

综上所述,常规剂量的抗生素联用与单用比较,治疗NP的效果显著,但是联用会加重患儿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因此,临床上在治疗NP时,不仅应慎重选择抗生素种类,还要考虑对患儿胃肠道微生态的不良影响。综合考虑,本研究提出的常规剂量抗生素联用治疗NP,为提高NP的治愈率提供新思路,但是由于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需综合考虑用药时间。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样本例数不大,研究指标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增加观察指标,进一步进行临床用药筛选。

猜你喜欢
单药菌群肺部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