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邢春燕,王欣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济南50000;济南市中心医院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专门用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内窥镜检查技术,适用于肺叶、肺段甚至亚段水平支气管病变的观察、取样活检以及细胞学检查等,在纤维支气管镜可视范围内的肺占位性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细胞学快速现场评价(C-ROSE)技术是一种采用活检、刷片、灌洗或穿刺等方法,收集标本后进行快速制片和染色,并对标本满意度进行快速评价、分流及初步诊断,以指导下一步操作的技术[1, 2]。在纤维支气管镜可视范围内的肺占位介入诊断过程中,运用C-ROSE技术可以现场对活检标本进行制片和染色,然后进行快速评价,判断活检取材是否成功。本研究对肺占位性疾病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分别进行C-ROSE技术和常规细胞学检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胸部CT或PET-CT检查提示肺占位性疾病,且病变在纤维支气管镜可视范围内,基本是在肺叶、肺段及亚段支气管水平,临床高度怀疑为肺肿瘤病变;②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③年龄20~90岁。排除标准:①不能耐受全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②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④对术前准备用药及术中麻醉用药存在过敏或疑似过敏情况。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2月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符合上述标准的肺占位性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C-ROSE组和常规检查组各53例。C-ROSE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45~90(64.9±7.9)岁;常规检查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27~83(63.0±16.0)岁。两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两组均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所在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气管镜视野内的明确病灶进行取材活检,若无明显病灶则行支气管刷检及灌洗。对明确或怀疑病变区域采用钳夹、刷检及灌洗等方法取材[4, 5],必要时行经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6]。C-ROSE组将制备好的玻片标本自然干燥,或酒精灯火焰处理,或Diff-quik Fixative固定20 s;Diff-quik Ⅰ染色5~10 s(上下提动玻片2~3次,使染液均匀分布),立即取出;Diff-quik Ⅱ染色10~20 s(上下提动玻片2~3次,使染液均匀分布),立即取出;蒸馏水洗后,立即用吸水纸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阅片;同时判断该次取材是否有效,评估是否需要继续取材[7]。常规检查组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取材方法参照C-ROSE技术,涂片干燥后进行HE染色。两组均依据文献标准进行阅片结果评价分类[8],并进行病理学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记录两组首次检查及二次检查情况、细胞学检查结果;②诊断效能: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的灵敏度(现场细胞学明确病变例数/术后病检确诊例数)、特异度(现场细胞学未明确病变例数/术后病检未明确例数)[3]、准确性(现场细胞学明确诊断例数/总例数)及Kappa值(≤0.40表明一致性较差,>0.40~0.60表明中度一致性,>0.60~0.80表明有较高的一致性,>0.80表明有极高的一致性);③活检次数;④中大量出血情况:以出血量≥20 mL定义为中大量出血[9]。
2.1 两组细胞学检查结果 C-ROSE组首次检查现场明确病变39例(肺恶性肿瘤30例、炎性病变9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8例(病理学结果显示均为肺恶性肿瘤),需要二次检查6例。二次检查结果显示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肺恶性肿瘤;证实为肉芽肿性病变1例,经临床医生多次排查后证实为肺结节病变1例;经治疗后再次检查病灶明显吸收变小,与送检病理学结果一致,考虑炎性病变3例。常规检查组首次检查明确诊断29例(肺恶性肿瘤25例、炎性病变4例),未明确诊断24例(其中未发现异常存在8例,而病理学最终结果发现异常存在 );需要进行二次检查15例。C-ROSE组首次检查明确诊断39例(73.58%),常规检查组29例(54.73%),两组比较P<0.05。C-ROSE组二次检查6例(11.32%),常规检查组15例(28.30%),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C-ROSE组诊断可视范围内肺占位性疾病的灵敏度为82.86%、特异度为94.44%、准确性为86.79%、Kappa为0.724,一致性较好。常规检查组诊断可视范围内肺占位性疾病的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92.31%、准确性为73.58%,Kappa为0.456,一致性一般。两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结果
2.3 两组活检次数及出血情况比较 C-ROSE组活检次数(4.91±2.09)次,常规检查组(8.47±2.49)次,两组比较P<0.01。C-ROSE组中大量出血5例(9.43%),常规检查组7例(13.21%),两组比较P>0.05。
常规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应用时间比较长,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给予一个可能的诊疗方向,让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尽早作出判断,提前做好必须的相关准备,以等待最终病理学金标准。常规细胞学检查的缺点是取材过程比较盲目,基本是靠内镜介入医师结合肺部影像学改变来判断可能的病变部位而进行取材,甚至为了提高检测阳性率而增加取材次数,从而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常规细胞学检查要求取材后送到细胞学室检查,无法做到现场实时评判。C-ROSE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细胞形态学的实时判读与初步诊断,可通过及时评估是否已取到靶目标部位的标本以及所取得的标本是否合格等,实时指导介入操作过程[10]。C-ROSE技术的引入可提高取材有效率,减少无效标本的采集,而且阳性部位进行多次取材后,多出的有效标本可以在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实验[11]。国外有研究提示,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C-ROSE技术的即刻评价作用可提高肺癌诊断率[12],但与常规细胞学检查比较其灵敏度并没有明显差异[13]。
本研究首先排除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在保证其他变量(如气管镜型号、显微镜型号、介入者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ROSE组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为0.724),且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检查组,二次检查率低于常规检查组。提示C-ROSE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视范围内的肺占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常规纤维支气管镜下的取材部位往往是介入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视野中可见到的气道上皮异常改变而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常常会取不到较理想的组织标本。若最终病理学检查结果不理想,就会迫使患者不得不再进行二次检查或选择其他的有创操作检查,从而增加了患者痛苦。C-ROSE技术具有简单、安全及高效的操作特点,其实时反馈指导作用有助于减少取材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C-ROSE组的活检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检查组,两组中大量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C-ROSE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另外,学习并掌握C-ROSE技术下常见的细胞学特点是掌握该技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观察C-ROSE玻片标本时,要学会分析玻片上所存在的整体细胞情况,认识背景细胞和“罪犯细胞”各自的特点及其区分方法。C-ROSE技术的结果判读内容常包括细胞形态、各种细胞分类、视野内细胞计数以及所有细胞构成比、排列及相互关系,玻片标本的背景分析及是否为外来物的分析等[14]。C-ROSE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细胞形态学的实时判读,判读结果应被作为补充诊断依据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能以病理学是否得到了“阳性结果”来评价C-ROSE技术的存在价值[15]。C-ROSE技术与组织病理学并不是矛盾的存在,两者均为搭载细胞学信息的载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采用C-ROSE技术对可视范围内的肺占位疾病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且二次检查率低、活检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