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作用探析

2020-12-23 22:37陈英杭明陶增胜孙腾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扫查脏器胰腺

陈英,杭明,陶增胜,孙腾跃

(怀来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 引言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由于某些因素对胰酶的持续刺激,使胰酶被过度激活,进而引起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腹症。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病情程度普遍较轻、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胰腺局部并发症,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螺旋CT技术能够为临床诊断AP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依据,目前在国内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对112例AP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扫查,并进行了相关分级与评分,旨在明确该影像学技术对AP的诊断价值,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112例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基线资料完整;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脑肝肾疾病、重症感染等;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③人血蛋白低于30 g/L等。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2~73岁,平均(42.83±4.69)岁。

1.2 方法

11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机扫查。扫查前10 min给予温开水400~500 mL饮用,体位取仰卧式。参数调整:①管电压:120 kV;②管电流:300 mA;③准直:2.5 mm;④厚度:5.0 mm;⑤螺距:0.6;⑥重建间隔:3.0 mm。对腹部进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增扫时经前臂静脉一次大剂量团注碘佛醇80 mL,速率3.5 mL/s;利用CT实时增强监测系统(降主动脉 CT 阈值:100 HU),分别在动脉期(30~35 s)、门静脉期(60~65 s)与平衡期(120~125 s)给予增强扫描,并在注入对比剂后给予生理盐水20 mL注射。

1.3 诊断标准

(1)AP诊断标准(符合2项以上):①符合AP发病特征的腹痛;②腹部影像扫查与AP影像改变吻合;③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3倍正常上限值[2]。

(2)AP病情程度:①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出现AP相关症状及生物化学改变,但未出现多脏器衰竭或相关并发症;②中重症AP(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出现AP相关症状及生物化学改变,且有一过性多脏器障碍,时间≤48 h;③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出现AP相关症状及生物化学改变,且发生超过48 h的脏器功能衰竭。

(3)AP评分标准:通过哈佛大学评分系统-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index for the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判定,尿素氮水平>25 ms/dL、精神状态(Glasgow)评估<15分、出现全身炎性综合征、年龄>60岁以及伴胸腔积液各记1分。

(4)CT分级标准:参照Balthazar CT分级法判定,若胰腺正常,记为A级;若胰周无异常,但胰腺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肿大,记为B级;若胰腺有上述B级表现,且胰周脂肪结缔组织有炎性病变,记为C级;若胰腺、胰周有上述C级表现,且胰腺实质内积液或胰周单发性积液,记为D级;若胰腺有广泛性积液、坏死或脓肿等,记为E级。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程序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 SPSS 20.0)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分级诊断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110例经螺旋CT扫查确诊,诊断阳性率为98.21%。CT分级显示,A级、B级、C级、D级与E级各有11例、20例、45例、27例和9例,所占比重依次为9.82%、17.86%、40.18%、24.11% 和 8.04%。 其 中 MAP占93.42%(71/76),CT分级主要为A~C级;MSAP或SAP占97.22%(35/36),CT分级主要为D级与E级。

2.2 BISAP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中,经BISAP评分确诊者97例,诊断阳性率为86.61%,15例无典型临床症状,后由手术穿刺等确诊,阴性率为 13.39%。其中 MAP占 93.75%(60/64),BISAP评分主要集中在2分以下;MSAP或SAP占68.75%(33/48),BISAP评分多≥2分。

2.3 CT分级与BISAP评分诊断结果比较

CT分级、BISAP评分提示为MAP者的准确性分别为93.42%与93.75%,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CT分级提示为MSAP或SAP(D~E级)者占97.22%,明显高于BISAP评分为MSAP或SAP(≥2分)的占比(68.75%),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AP发病较急、并发症较多,常见诱因包括高脂血症、病毒感染、胆道系疾病以及饮食无节制等[3-4]。该病的病程一般有自限性,约20%~30%的患者可发展为MSAP或SAP,其中约5%~10%的患者有病死的风险,尤其是SAP患者,其病死率达到20%~50%[5]。因此,重视对AP的早发现、早确诊以及早治疗,对于改善疾病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64排螺旋CT(Spiral CT)是发展较成熟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扫描轨迹以螺旋的方式递进,突破了传统设计,在容积扫描过程中能够做到快速、持续的多期扫描,现阶段常被用于AP的临床诊断[6-7]。对AP患者行螺旋CT扫查,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胰腺及其邻近组织脏器的病变情况,并可根据胰腺坏死程度、胰外渗液情况、是否伴有其他合并症等信息做到分级诊断。本研究中,112例AP患者的CT分级诊断结果显示,MAP占93.42%,MSAP或SAP占97.22%。CT分级共5级,MAP一般评级为A~C级,主要观察胰外炎症反应;D~E级属于MSAP或SAP,CT多提示有胰外渗液、胰腺脓肿或坏死、假性囊肿等征象[8]。

临床BISAP评分能够用于AP病情程度的早期评估,同时对AP病死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9-10]。本研究显示,112例AP患者经BISAP评分,64例评分在2分以下,其中诊断为MAP者占93.75%;而随着BISAP评分的提高(≥2分),MSAP、SAP患者明显增多。比较发现,CT分级、BISAP评分对MAP的诊断准确性相当,但对MSAP/SAP的诊断,CT分级准确性明显较高,CT分级在诊断MSAP/SAP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相对更有保障。

综上所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技术扫查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中重症或重症患者的诊断,采取CT分级还可进一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扫查脏器胰腺
16排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影响
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如何看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海洋工程结构焊缝手动超声波检验扫查面的选择分析
胰腺超声检查
在达古雪山巅
海湾扇贝外套膜及脏器剥离机理试验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