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萱,郝文丰,张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増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1]。随着低剂量薄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一方面,临床肺微小结节大部分缺乏明确的病理依据,难以确诊病变性质;另一方面,肺微小结节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承受着较大花费以及心理负担,缺乏早期干预手段。王飞教授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系统认识肺结节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诊疗思路和方法。
肺结节作为影像学概念,中医古籍中并无“肺结节”这一疾病。《说文解字》曰:“结,缔也。节,竹约也”。现代解释“结,聚合也,凝聚之谓。节,行动的度,重要的点”。《杂病源流犀烛》记载:“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2]”;张纾难教授认为肺结节只是影像图像上发现的客观异常变化,一般病史较长,进展缓慢,存在虚实变化,取名“肺积”符合肺结节的病程特点及发展态势[3]。王飞教授认为肺结节作为现代“望诊”发现的“新事物”,为有形之邪积聚于胸中,属于积证,病位在肺,故取名“肺积”符合病机和病位特点。
古代医家对“肺积”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正气亏虚,痰瘀聚结于肺,《诸病源候论·卷十九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王飞教授总结多年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肺气亏虚是诸肺脏系统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毒邪侵扰是诸肺脏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正虚毒瘀兼杂是诸肺脏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4]。这一理论仍然适用于“肺积”,患者因素体亏虚而感受内外之毒,邪气久居不去,导致气滞血瘀痰结,侵及胸肺,痹阻肺络而发为积聚,为虚实夹杂之证。
疾病的发生及演变是正邪不断斗争的结果,《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元素在《活法机要》提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认为体质虚弱之人容易出现积证。王飞教授结合肺结节流行病学资料,认为肺结节并非普遍易患疾病,而发病的根本在于正气是否充盛,若机体正气充盛,则五脏调和,气血津液运行通畅,邪无从所感。“肺积”病位主要在肺,“正气亏虚”主要指肺气亏虚,因“肺喜润恶燥”的特性,亦要重视肺阴不足。笔者发现,近年的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积患者体质多表现为气虚质、气郁质,亦可佐证吾师的观点。
王飞教授结合“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理论,对于“毒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毒邪”作为病因学概念,与六淫邪气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致病特点和症状表现。毒邪分为内毒和外毒,内毒是指脏腑功能失调而生成的病理产物,如瘀毒、痰毒、尿毒、癌毒、糖毒等;外毒主要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具有毒性的有害物质,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生物污染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毒物质。一方面,外毒致病具有长期、持久与反复的特点,根据机体正气盈亏情况,外毒侵袭机体后既可触发,亦可伏发。根据此理论,也就能解释临床上部分“肺积”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症状表现,即为“伏发”。另一方面,正虚和毒邪相互作用及影响,《医宗金鉴》云:“气胜毒,则毒为气驭,其毒解矣……毒胜气,则气为毒蚀,其气竭矣。”“肺积”患者肺气已虚,“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故毒邪侵袭肺系;病程日久,毒邪愈剧,可进一步耗伤正气,加重病情,变化从生,促使向“肺岩”方向转变。
王飞教授认为,“肺积”患者肺部影像学改变绝非短时间形成,是长期肺脏正气亏虚,毒邪流滞,局部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导致实质性肿块的产生;且毒邪致病具有持续反复的特点,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毒邪进一步加重正气亏虚的程度,“久病入络,气血皆滞”,正气不足,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不断滋生,形成正虚——毒蕴——痰瘀相互交结,阻滞于肺系的局面。
王飞教授在临床过程中发现:肺积患者分为无明显临床表现和有明显症状两类,辨治过程中需要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若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辨治关键在于把握本病的基本病机,提出以“扶正解毒,祛瘀化痰”为治疗大法;若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则在基本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加减化裁。
常用大剂量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补肺脏之虚损,白术培土生金,补益肺气;射干清热解毒,消痰散结,麦冬养阴润肺,防清热伤阴;赤芍、丹参活血祛瘀通络;半夏、陈皮、茯苓化痰除湿;桔梗、杏仁宣肃肺气;焦山楂、建曲顾护及运化脾胃,脾胃气机升降之枢正常,机体正气充盛,毒邪则无以生,甘草调和诸药。遣方用药过程中,扶正与解毒不可偏颇,解毒之品太过则易败坏脾胃,加重病理产物生成,扶正过于滋腻则不易驱邪外出,需要根据患者正虚和毒邪的偏重来斟酌用药。
王飞教授认为:临床中一旦发现肺结节,首先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对恶性概率大且有手术指征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意愿手术及其他结节性质不明的患者,可根据全身症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肺结节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因肺脏正气不足,毒邪侵袭,痰瘀痹阻肺络而致,故治疗以扶正解毒,豁痰化瘀散结为大法,用药重视扶正与解毒的比例和轻重。
朱某,男,61岁,2019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诉体检发现右肺毛玻璃样结节,约0.3×0.2cm,有吸烟史30+年,现症见:右侧胸部偶有刺痛,偶有咳嗽,咯白痰,咽部不适,胃脘部胀满,纳食一般,情绪焦虑,二便调,舌淡暗,苔黄腻,脉弦有力。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诊断为:肺积——正虚毒结证,具体处方如下:
黄芪30g 太子参30g 丹参15g 射干15g
桔梗15g 麦冬15g 赤芍15g 鱼腥草30g
牛蒡子15g 玄参15g 陈皮15g 炒白术15g
焦山楂20g 建曲15g 炙甘草10g
患者发现0.3cm×0.2cm的肺部毛玻璃样结节,现代医学建议随访复查胸部CT,但患者情绪焦虑,胸部症状明显,需要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干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看出,此时患者痰瘀毒邪甚于正气亏虚,因此,用药解毒重于扶正。处方中黄芪善补肺气,活血通络,太子参益气养阴,炒白术补脾气的同时杜绝“生痰之源”,射干清热解毒,消痰散结,丹参、赤芍入血分,活血祛瘀,鱼腥草清热解毒,麦冬以防清热伤阴,牛蒡子、玄参利咽消肿,陈皮行气化痰,焦山楂、神曲健脾开胃,炙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