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 程筵寿 张乃芳
(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浙江遂昌 323300)
遂昌县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之一,全县现有竹林纯林面积2.33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2.20万hm2,野生小竹林面积1 333.33 hm2;除此之外还有林下伴生箬竹等超过6 666.67 hm2,竹产业的收入一直是竹林重点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自“十二五”以来,遂昌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新路子[2],遂昌竹产业特别是竹林培育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竹产业成为遂昌县规模效益最大、民生关联最高、发展后劲最强的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之一。
遂昌县位于竹子自然分布的中心区域,竹林经营利用历史悠久。据《遂昌县志》等文献记载,小忠冬笋在明清时就一度成为朝廷贡品,素有“小忠贡笋”之美誉,并作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首集主推食材。
在竹林培育方面,近年来在浙江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遂昌县启动了以竹产业为主导的“三仁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将园区作为高效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的主阵地,研究、示范和推广由分区式测土推荐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等构成的竹林高效经营体系,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4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程度高的生产示范基地4 867 hm2。在科技带动下,园区经营水平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毛竹覆盖冬笋早发技术监测显示,冬笋平均产量超过500 kg/667 m2,最高达886 kg/667 m2,并实现了“一年四季有笋采”的技术应用实效,树立了浙西南竹林高效经营成功的典范[3]。
在竹林利用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遂昌鸟笼厂和新路湾罐头厂为代表的一批笋竹生产企业悄然崛起,并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遂昌鸟笼厂销售额达338.7万元,90年代全县出口水煮笋连年超过1 000 t,1994年的销售额达623万元。进入21世纪,遂昌县竹材加工利用趋向多样化,竹炭、竹胶板、竹地板等加工企业开始成为竹材加工的主要产业,“文照竹炭”“碧岩竹炭”“晨峰模板”等一批竹加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遂昌县竹产业进入产业发展高峰期[4]。2011年以后,随着国内竹产业的整体滑坡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遂昌县竹产业特别是竹加工业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时期。
竹山道路路网密度偏小,且实际路况较差,加之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直接导致竹林经营成本较高,影响了林农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自“十三五”以来,遂昌县引进“佳禾竹业”“博源竹科技”(信昇竹科技)等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但均仍处于建设试产期,带动能力不强。竹加工产业从企业数量、规模、产值来看,还未形成产业格局,对农民持续增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优质的“竹海”资源,对笋竹文化的挖掘缺乏足够的重视,竹产业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旅游业态的探索相对不足。可以包装成为旅游商品的竹制品偏少,现有的竹炭制品、笋竹产品档次不高、效益低下。
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交通、林业、农办等项目资金,每年安排1 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部分受益面积广、承重压力大的竹林道路等级,“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竹林道路200 km,硬化竹林道路150 km。适当提高竹林道路补助标准,根据道路建设工程量,新建竹林道路补助标准将提高到10万元/km,竹林道路硬化补助20万元/km。
2) 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加快推广以冬鞭笋定向培育、测土配方管理施肥、水分定量管理、林下耐阴中药材套种等先进适用技术,每年培训竹农5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竹林产品结构调整,从以生产竹材、春笋为主逐渐向生产效益较高的冬鞭笋转移,在三仁、妙高、大柘等现代园区内建成以冬鞭笋为主的笋用林示范基地3 333 hm2,在应村、垵口、三仁等重点产区建成笋竹两用林1.0万hm2;积极开展竹林套种黄精、白芨、三叶青等中药材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在妙高等地建立竹林套种试验基地133.33 hm2。开展箬竹人工栽培、促进更新试验和示范推广,在垵口乡等地建立箬竹人工栽培和促进更新试验示范基地66.67 hm2。
3) 引导规模经营。从创新机制入手,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生产资料向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实现林地资源最佳配置的规模经营。“十四五”期间流转林地面积666.67 hm2,培育笋竹经营县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5家。在三仁乡建立面积5 000 m2的竹笋交易市场,解决竹农竹笋销售的后顾之忧,增强竹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1) 加大现有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竹材人造板产业。自“十三五”以来,遂昌县先后引进了“佳禾竹业”“博源竹科技”(信昇竹科技)2家竹材人造板制造企业,成功开发了户外竹地板、车厢用竹地板等高端竹材人造板产品,通过培育下游原料供应厂家、财政支持、融资担保、协助开展FSC森林认证等“一企一策”的政策,全力做好为企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使竹材人造板产业成为遂昌县竹制高端用品开发的突破口。
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发展竹家居用品产业。竹家居用品产业包括住宅和室内装修及家具2大部分,社会需求量非常大,是目前我国竹制品加工产业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安吉、庆元等县竹加工企业多是从事竹家居用品开发,但目前遂昌县竹家居产品开发尚处于空白阶段。应充分发挥遂昌的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成本优势,对目标区域的竹家居制品大企业进行地毯式逐一接洽,掌握大型竹家居制品精加工企业的区域布局战略规划,集全县之力引进大型竹家居制品企业,实现遂昌县竹家居用品产业的零突破。
3) 挖掘产业优势,推进竹炭产业转型升级。“遂昌竹炭”曾是遂昌县竹制品加工和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遂昌县竹炭产业虽已不再辉煌,但目前尚有“神龙谷”“维康”“炭太郎”“老翁”等4家产值1 000万元竹炭加工企业,并是同时唯一拥有“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3张金名片的地区。要充分挖掘利用竹炭产业优势,继续关注行业内主业突出、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出台专业化配套的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政策,推进竹炭产业转型升级[5]。
1) 开展竹旅融合康养基地建设。结合遂昌县全域旅游建设,依托目前良好的乡村旅游、疗休养旅游发展态势,以竹笋文化为主题,开发一批以“竹生产、竹观光、竹体验、竹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型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立竹旅融合康养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县将建成竹旅融合康养基地10个,每个竹旅融合康养基地农家乐民宿数量不少于30家,床位数不少于500个。
2) 加大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和营销力度。加大“竹之韵”“山乡有信”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和竹、笋、炭等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00种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建立竹产业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遂昌县企协网络服务公司开展运营和服务,鼓励竹制品加工企业在企协交易平台进行产品展示、信息发布和网上交易,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有机结合。
3)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以丽水市区域公共品牌“丽水山耕”服务体系为引领,结合“三位一体”的深化改革,实现遂昌笋竹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全程可追溯、品牌化溢价、电商化多渠道营销,推动笋竹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6]。加强与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对接绿盒电子商务公司,通过“农业主体+冷链物流+社区店”,减少传统农产品销售中的诸多环节。每季度定期组织销售企业和农业主体进行销售对接,建立销售交流平台。利用上海、杭州、宁波、绍兴、温州5大城市的14家“丽水山耕”社区店进行产品线下推广,推进产品常态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