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0-12-23 14:52:42田晓晖李国志朱安明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笋竹林杭州市

田晓晖 李国志 朱安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杭州 310019)

竹林是既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又具有极佳经济功能的优质森林资源,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维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杭州市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位居浙江省第1位。近年来,杭州市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各地因竹而绿、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宜居的情形随处可见,已成为山区群众兴林致富、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加快推进杭州竹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已成为杭州市林业实施“兴林富民、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内容,成为实施新一轮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2-3]。

1 杭州竹产业特点

杭州竹资源丰富,竹种类繁多,竹产业发达,在国内小径竹笋产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杭州竹文化源远流长,杭州人历来爱竹,赏竹、种竹、食竹、用竹已融入杭州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杭州大力发展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1.1 竹林资源丰富

杭州现有竹种12属、60多种(包括变种),竹林面积17.45万hm2,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5.50%,占浙江省竹林总面积的1/5。其中:毛竹林12.67万hm2,占72.58%,杂竹中的雷竹、早竹、高节竹等质优价高的笋用竹面积0.70万hm2[4]。在浙江省竹林面积超2.00万hm2的11个区(县)中,杭州市的临安区、富阳区和余杭区位列其中。临安区竹林面积最多,为5.62万hm2,其中以雷竹为主的菜竹笋面积近2.67万hm2[5];其次为富阳区(11.82万hm2)和余杭区(2.10万hm2)。

1.2 竹产业是杭州市的优势特色产业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度适中,非常适宜竹类生长。杭州人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类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深受杭州市民的喜爱,竹笋以其“素食第一品”的美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杭州林业坚持生态经济并重,走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道路。竹类以其生态经济兼收成为杭州绿化造林的首选林种;以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杭州都市农业6大优势产业之一。发展竹产业已成为杭州竹乡林区百姓的自发愿望,成为杭州林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1.3 笋竹加工业基础较好

目前,杭州有竹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2 700多家,年产值达79亿元。现有竹类加工企业近800家,内销产值13.5亿元,出口产值1亿多美元。仅余杭区百丈镇4 000 hm2毛竹,每年有近1.0亿元的产值,培育了320家竹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超过3 000万元的竹企业超过5家。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利用市补低产林改造、林道建设、设施配套、“菜篮子”工程、社会化服务、森林食品基地认定等项目扶持政策,相继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竹产业示范园区12个,市级设施配套竹产业基地20个,森林蔬菜竹笋基地50个,面积累计近7 500 hm2,有力地促进了竹林经营的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如临安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雷竹林覆盖栽培以来,累计推广面积5.73万hm2,为竹农增收63亿元,平均增收7 326元/667 m2。近年来,覆盖栽培也运用于毛竹笋用林集约经营中,年产值高达3万元/667 m2以上。目前,杭州市竹笋产量达到101万t,已初步形成竹笋、竹建材、竹家具等系列产品基础较好的产业,竹业收入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同时,以现代林业园区、森林蔬菜基地、森林食品基地、设施林业配套、社会化服务、林区道路等项目建设,着力促进重点竹笋产区的生产稳定和市场供给,推动了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市场交易活跃

杭州拥有10多个竹产业协会,18个竹业交易市场,营销专业户达到5 700多户,设立了近120个外销点,初步形成了集“竹产业基地—生产—加工半成品—产品深加工—商品上市”的产、营、销一条龙体系。一是产区交易频繁,特别是鲜笋交易往往在田间地头进行。二是区域交易活跃。近年来,杭州市竹产品区域交易活跃,是全国最大的竹制品交易中心,如余杭区竹器市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家常年经营户进驻其中,其中,60%的经营户有10年以上经营经验,竹产品远销到全国29个省区市,还有部分出口到海外市场。三是市场外拓快速。在国内市场,不仅巩固了周边主要销售点,还进一步拓展了江苏、江西、上海、北京、内蒙古等市场;出口市场也从日本、新加坡等国逐步扩大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发展竹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杭州市政府、主管部门针对全市竹产业发展状况、三产融合机制、市场配置作用、资源要素集聚、政策扶持导向等开展深入调研,理清在新常态下的经营特点、制约因素、市场趋势、增效需求、工作重点,并将竹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杭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立足现有基础条件,通过“巩固提升一产、培育壮大二产、积极发展三产”,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综合效益突出、富民成效明显的现代竹产业体系,为全市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有序、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2.2 市场引领,强化服务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调控性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市场倒逼、生态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做到依靠科技创新占领市场,优化部门管理服务市场,改善运营模式,适应市场要求,促进竹产业的平稳、健康、较快发展。鼓励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协作,发展公益性的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机制,开展市场研究与消费需求等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2.3 政策引导,科技支撑

杭州市结合林业设施配套、“菜篮子”基地建设、林道建设等涉农项目,推进竹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给予政策扶持。结合科学试验和科技下乡,大力开展竹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加大毛竹秋冬季出笋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毛竹生态化经营技术、中小径笋用竹覆盖栽培生态适应特性及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着力建设经营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生态化的竹产业基地。

2.4 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竹乡旅游

杭州作为古韵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竹文化历史悠久,竹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竹林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丰富的竹资源衍生了浓厚的竹子乡土文化,竹林旅游也逐渐兴起,而很多美丽竹乡,由于缺乏宣传,还“长在深闺人未识”。2016年杭州市联合国际竹藤组织、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等单位开展“寻找杭州最美竹乡”活动,展示杭州竹乡的自然之美,激发人们热爱竹林、走进竹林的热情,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情怀,提升竹林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水平。

3 存在的问题

1) 产品趋同现象较重。杭州市竹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中小型企业居多,产品趋同现象较重,使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利用。部分产品的企业在一个县、市就有几十家甚至近百家。

2) 增效潜力有待挖掘。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竹产品价格涨速放缓,增产、增效的比较效益下降,时常出现竹农增产、不增收现象,影响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3) 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竹产业基地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以喷滴灌、农机具、作业道为主的设施化生产配套不足,亟需“机械换人”提升林业生产效率,缓解农村劳力不足问题。

4) 依托电商应用不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在林业产业创新创业等方面应用不足,主要表现在林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狭窄,亟需“电商换市”提升林业产销效能,激发新的活力。

4 对策措施

4.1 强化政策推动

为了加快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生产环节,建议杭州市财政给予低产低效林合理补助;在加工环节,建议出台农产品品牌的奖励政策;流通环节,建议出台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国外境外参加展销等相关政策。

4.2 优化产业布局

建议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竹产业布局,以临安、余杭、富阳、桐庐为主,建设竹笋生产集群;以临安、富阳为主,建设竹笋加工集群;以淳安、建德为主,建设竹材生产集群;以萧山、余杭为主,建设竹材加工集群。

4.3 加强科技带动

1) 加大科研力度。依托在杭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竹阔混交的生态经济景观型栽培模式试验,研发新工艺,为竹林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打开广阔前景。

2) 加强科技推广。健全和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菜竹覆盖、无公害栽培等各项实用技术,使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效。

3) 强化科技培训。针对竹林生产的问题及时开展技术培训。例如,针对笋用竹林退化的问题,组织开展杭州市竹产业技术培训班,帮助林农提高科学经营水平。

4.4 注重示范带动

建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开展包括竹业在内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竹林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示范点和示范户。这些示范园区的建立,可辐射带动周边竹农增加投入,提高科学经营水平,从而使竹林质量、产量不断提高。

4.5 重视市场驱动

1) 实施品牌战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市场竞争以质取胜。要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推出绿色、安全、优质的竹类品牌精品,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 加快新产品研发。竹子浑身都是宝,竹叶、竹梢、竹壳、竹蒲头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竹产品,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扩大市场份额。

3) 进一步培育和拓展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利用政府扶助、企业和农户主导、竹行业协会协同、销售大户连动等方式参与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利用各种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产销两旺,促进竹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 充分依托阿里巴巴、京东、花木网、专业公司等网络营销平台,推进“电商换市”,建立线上、线下复合型营销体系,扶持发展竹产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淘宝村,利用电子商务、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等平台开拓网络市场。

猜你喜欢
竹笋竹林杭州市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11期)2024-06-13 04:00:59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7期)2024-05-13 13:05:25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9期)2024-05-10 08:54:31
竹笋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9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1
竹笋
小竹笋的梦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竹林奇俊
空中之家(2017年7期)2017-07-20 10:08:06
挖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