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艳超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感染六科,武汉 43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人类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呈不断蔓延趋势[1]。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TO)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2]。伴随着病情不断发展,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根据疫情趋势更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SARS-Cov-2[3],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国际惯例称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简称COVID-19[4]。截止到2020年3月20日,该病已造成我国81 386人确诊,3253例死亡,波及150个国家地区,海外确诊人数已突破16万,现在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定义为“大流行”[5]。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已经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双阳性纳入该疾病诊断标准,但出院标准中,并没有对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情况进行要求,因此符合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6]出院规定,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双阳性的患者,就成为了一个特殊人群。鉴于此,笔者对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双阳性人群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20年3月1—12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性的患者119例,其中男61例、女58例,年龄7~77岁、平均(50.48±13.29)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入选标准:1)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诊断标准(试行第七版)[6];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性;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后复阳者;2)对本试验不能理解或不愿配合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结果、临床症状(胸闷、咳嗽、咳痰、发热等)、胸部CT表现(片状阴影、条索状影、纹理增粗等)等资料。
1)性别与年龄:119例患者,男61例、占51.26%,女58例、占48.74%,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7~77岁、平均(50.48±13.29)岁;其中7~21岁2例(1.68%)、22~32岁7例(5.88%)、33~43岁29例(24.43%)、44~54岁23例(19.32%)、55~65岁42例(35.28%)、66~77岁16例(13.41%),以55~65岁年龄段患者居多。
2)IgM抗体表现:阳性109例(91.60%),阳+10例(8.40%)。
3)IgG抗体表现:阳性4例(3.36%),阳性+10例(8.40%),阳105例(88.24%)。
4)临床表现:发热0例(0.00%),咳嗽4例(3.36%),胸闷1例(0.84%),咳嗽伴胸闷2例(1.68%),无症状112例(94.12%)。
5)胸部CT表现:片状阴影46例(38.66%),条索状阴影21例(17.65%),肺纹理增粗12例(10.08%),正常/恢复40例(33.61%)。
特异性免疫也就是获得性免疫,是一种针对病原体入侵机体而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7]。当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进入机体,机体就会通过复杂的反应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等,并和新型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8]。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感应、反应、效应3个阶段:1)感应阶段是机体对2019-nCoV进行处理、呈递、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是免疫系统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阶段;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产生免疫效应阶段[9]。在B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中以IgM和IgG比较重要,IgM是免疫过程中最先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它可以在补体等物质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免疫应答,作用是IgG的500倍,研究表明机体在受到2019-nCoV感染后两天内,机体血清中就可以检出特异性IgM,但一般1周左右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因此其可作为传染病早期诊断指标[10]。IgG是机体血清中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激活补体,中和多种毒素,其作用一般产生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是机体免疫及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11]。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该病毒的重要效应因子,血清采样相对来说更加方便,结果更加准确,准确率可达88.14%,敏感性达86.02%,特异性达96.61%[12],可作为诊断感染的关键证据。虽然核酸检测是现在确诊COVID-19的主要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取材方法、部位、样本保存方法、试剂盒种类等因素影响[13],因此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已经将血清2019-nCoV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性纳入该疾病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当患者体温恢复3 d以上,呼吸系统症状好转,CT急性渗出明显吸收,连续两次(间隔24 h)痰、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为出院标准,现阶段仍然以此标准作为出院参考。此版标准中并未对血清2019-nCoV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性做出指导,因此,就存在一种临床症状轻微、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但血清2019-nCoV 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的特殊患者群。根据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情况,此类患者数量并不少。这类患者可能是近期曾经感染过2019-nCoV,但病毒已经清除,患者现处于恢复期;但也有可能是核酸检测“假阴性”,病毒仍处于活跃期,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只要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就说明患者曾经感染过2019-nCoV,患者本人因为有抗体可能不会发生再次感染,但并不能证明不会传染给别人。本研究结果发现,这类特殊人群以无症状的中年多见,CT大都处于恢复期,如按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大都符合出院标准,但如果这部分特殊群体出院和正常人接触,是存在很高的危险性的。
总而言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双阳性的患者情况较特殊,应认真对待,必要时应延长观察时间。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不充分,现有相关研究资料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