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霞,王永忠,曹维彬,林 涛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在临床上一般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疗效。一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盆腔淋巴囊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这是由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当中,很难发现细小的残端淋巴管,进而导致不完全结扎,术后淋巴液外漏,进而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症状[1]。患者出现此类症状,会感到腹痛或腹部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尿潴留,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要对此类并发症进行准确的诊断,明确病情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对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CT、MRI诊断。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1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淋巴囊肿数量共68个,均经穿刺化验和临床随访证实。51例患者中44例为临床随访证实,7例为穿刺检验证实。原发肿瘤包括宫颈癌36例、卵巢癌7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肉瘤3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48.5±2.2)岁。临床表现:下肢肿胀7例、下腹部疼痛5例、穿刺后囊肿出血且短时间明显增大1例、穿刺后感染发热且白细胞增多1例,无明显症状患者39例。
行CT检查的患者30例,使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参数设定为:扫描条件120 kV,Eff 230 mAs,Rotation time 0.5 s,Slice 5.0 mm,Acq.64×0.6 mm,重建间隔1.5 mm,螺距1.0。其中行增强扫描患者28例,使用300 mgI·mL-1的碘海醇作为对比剂,使用剂量90~100 mL,注射速度3 mL·s-1,扫描延迟为AP 35~40 s,VP 80~90 s[2]。
行MRI检查的患者21例,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增强扫描,平扫采取横轴位T1WI、T2WI、DWI,冠状位、矢状位T2抑脂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作为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4 mmol·kg-1,采取肘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速度为2.0 mL·s-1。注射对比剂后,在20、48 s分别对盆腔行横轴位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在68、88、108 s分别对盆腔行矢状位、冠状位延迟扫描[3]。
68个囊肿均位于盆腹膜外髂血管旁,左侧和右侧分别为37和31个,具体位置:髂外血管前缘及后缘分别有40和9个,骑跨髂外血管内缘和外缘分别有14和2个,髂内血管前缘3个。囊肿平均上下径5.1 cm、前后径3.5 cm、左右径2.4 cm。囊肿形态均为不规则卵圆形,其中有桃尖征13个、葫芦形6个、U形联通管状4个、肾形4个、哑铃形2个、条带状1个,见封四图1。行CT检查患者30例中,CT值平均6.8 HU,增强囊壁轻度强化,囊壁显示清晰度较低。行MRI检查患者21例中,长T1、长T2水样信号,DWI弥散受限高信号20例。其中可见囊内泡状气体信号3个;穿刺后囊内出血,表现为混杂短T1、混杂长T2信号1个。增强扫描可见合并感染囊壁毛糙、周围软组织明显强化1例,其余表现为囊壁、囊内分隔中等度强化,囊壁可清晰显示,壁厚1~2 mm,光滑均匀,囊内容物无强化,见封四图2。囊肿穿刺病理检查结果:4例镜下可见少量蛋白质及散在淋巴细胞,肉眼呈清亮淡黄色;1例镜下可见少量小脂滴及大量淋巴细胞,肉眼呈清亮淡黄色;1例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肉眼呈黏稠黄绿色;1例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裂解物,肉眼呈咖啡色。
关于淋巴囊肿的报道,最早出现在1950年,当时认为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液从淋巴管切缘流出,进而聚集形成淋巴囊肿。患者在接受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将产生较大的盆腹膜缺损,关闭盆腔腹膜就必然会扩大局部间隙,产生腹膜后死腔。如果不能及时引流,也将产生淋巴囊肿。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引流方式、手术方法等,都有所差异。
有研究[4]表明,在手术中将盆腹膜开放,让淋巴液向腹腔流入,让腹腔对淋巴液重吸收,从而使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产生此类症状后,如果盆腔淋巴囊肿直径不超过5.0 cm,通常症状体征不明显,而当直径达到5.0 cm以上,会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包括下肢水肿、尿路梗阻、腹胀腹痛、深静脉血栓等[5]。本研究中,发生下肢肿胀的患者7例,发生下腹疼痛的患者5例,其中直径达到5.0 cm以上的患者8例,基本符合相关报道[4-5]。
影像学检查是鉴别盆腔淋巴囊肿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在分布特点方面,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在盆腹膜外髂血管旁发现盆腔淋巴囊肿,其中在髂外血管周围的有65个。有研究提出,淋巴囊肿通常的分布位置是沿盆壁,多见在髂外血管内侧、下方、前后方等位置,并且和髂外血管密切伴行。盆腔淋巴管的损伤位置、分布情况等,会影响囊肿的分布位置,而盆腔淋巴管主要有内外侧之分,其中内侧在髂内血管周围分布,主要对臀部、会阴部、盆腔脏器来源的淋巴液进行引流;外侧在髂外血管周围分布,主要对腹股沟、下尿路区、生殖器、股收肌来源的淋巴液进行引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容易损伤这些淋巴管,造成淋巴液外渗,而且行淋巴脂肪组织清扫术中,也容易形成死腔,进而导致淋巴液聚集。所以一般在髂外血管周围,比较容易发生囊肿。
影像学检查观察囊肿的形态特征,囊肿形态均为卵圆形。其中囊肿位于髂外血管前缘的患者,有13例可见桃尖征,尖端与髂血管边缘紧贴。葫芦形囊肿6例中,有5例呈现为骑跨髂外血管内外侧缘,另外还有U形联通管状4个、肾形4个、哑铃形2个、条带状1个,也呈现为骑跨髂外血管内外侧缘。形成这种形态的囊肿,主要是由于囊液盆腔器官压力下体现出的适应性造成的。另外还有葫芦形囊肿2个,穿刺后感染1例中,可见囊肿内分隔。在影像学信号、密度、增强特征方面,囊肿合并感染1例,可见黄绿色穿刺液,镜下可见大量明显强化、边缘模糊粗糙的脓细胞,同时周围软组织也有明显强化现象。囊肿出血1例,可见咖啡色穿刺液,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囊内有不均匀的短T1和长T2信号。囊肿内可见泡状气体信号3例,主要是由于手术造成气体残留引起的[6]。其余淋巴囊肿63个,均可见典型的囊肿影响特征。
CT平扫显示为水样密度,有光滑的边缘,很多囊壁无法显示。增强囊壁轻度强化,不能清晰显示。MRI平扫显示为长T1、长T2水样信号,DWI弥散受限,并且呈现出高信号状态,增强囊壁、囊内可见中等度强化分隔,能清晰显示囊壁,壁厚1~2 mm,光滑均匀,囊内容物为强化。在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中,需要和其他相似的病变加以区分,包括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盆腔脓肿、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囊性转移等疾病。在区分方法上,注意盆腔淋巴囊肿一般在盆腹膜外可见,其他相似病变类型,都在盆腹膜内可见,通过对窗位和窗宽的调整,使盆腹膜加以显示,进而对盆腹膜内外病变加以区分[7]。盆腔淋巴囊肿的一个特点是沿盆壁伴随髂外血管走行,其他相似病变和髂外血管之间,没有明显伴行的关系。在检查中仔细观察,通常都可准确鉴别。
综上所述,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采用CT、MRI检查,能够对其分布特点、典型密度、形态学特点、信号强化表现等清晰显示,可以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史联合分析,进而准确诊断盆腔淋巴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