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梧州 543009)
压疮是指机体局部皮肤组织遭受长时间挤压,并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组织缺血,并造成损伤性[1-2];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最高可至30.00%左右,其中以外科手术的发生几率最高;压疮可以有效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总需要重点关注;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3-4]。
据调查显示,压疮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年龄预警临界值在54岁,若患者的年龄在70岁之上则发生压疮的几率最高可至70.00%[5-6];老年群体的皮肤组织已经松弛且干燥,缺乏弹性度,并且皮下组织脂肪逐渐萎缩和变薄,因此,发生压疮和皮肤受损的几率大大增加[7-8]。
患者过于消瘦则皮下组织脂肪极薄,骨凸的部位未有缓冲垫,而肥胖的患者由于皮下组织脂肪缺乏血液供应,也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系统[9-10]。
患者麻醉期间,由于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其血管扩张和血流速度变的缓慢,均会影响正常情况下的血液循环系统,除此之外,麻醉会导致骨骼肌松弛、知觉消失且肌张力变弱,因此,暂时体验不到自身的不适感[11-12]。
不当的手术体位、不到位的受压部位保护措施、使用不当保护垫均会引发压疮的产生;手术体位变化会失去对原有受保护部位的有效保护措施,进而引发压疮[13-14]。
手术实施时长会影响压疮的发生,若手术时长在2.5 h之上则大大增加了术中压疮发生危险性,若手术时长在4 h之上,则每延长30 min则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会相应增长33.00%[15-16]。
术中外作用力主要包括有:压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力;其中,压力是指对骨突起部位进行的施加力,该力与持续时间有密切相关性;剪切力是对相邻物体表面进行的施加力,能够引起物体向反方向滑动;摩擦力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压力越大且物体接触面越粗糙,其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越大,术后若不能有效协助患者翻身则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摩擦力,进而引发压疮。
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存在其他风险因素疾病,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均会增加压疮发生率。
借助压疮评分表对患者所产生压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予以严密护理和加强监护观察,以此达到降低术中发生压疮的几率;由于疾病影响,患者较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常见的有:忧郁、焦虑等,而不良的情绪会对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促进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并导致机体的心率水平加速和血压水平上升,会进一步引发患者出现震颤,此时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几率会更大,因此,在患者围术期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多鼓励与陪伴患者,以此帮助患者缓解各种负面情绪[17]。
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一直保持被动体位,使得局部的皮肤受压力而大大增加了压疮的发生风险性,因此,对手术患者要合理放置体位垫,在放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人体力学原理进行放置,注意松紧性,并且要充分暴露出手术视野,避免由于不合理的体位所导致压疮发生[18]。
体位垫的放置能够确保舒适的手术体位,在放置体位垫时要注意对其放置位置、支撑点、固定点等情况进行观察,尽量满足患者所需,确保患者手术中的液体通畅性,保证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功能都不受到损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体位垫[19]。
对患者进行手术体位摆放前,先确保患者的术中受压部位,使用减压贴张贴在骨隆突处、骨关节处及受压处皮肤之处,避免其与手术床、体位垫所产生摩擦力;使用减压贴能够避免皮肤直接受压,可以确保皮肤干燥且具有透气性[20]。
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护理动作轻柔性,避免对受压部位进行拖、拉、推,以此减轻对表皮的损伤性,与此同时,要重点关注受压部位,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床单要注意平整性,不要有碎屑残留;在基于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变换手术床角度,尽量确保其在5~10°[21]。
术中产生压疮的因素十分复杂,若术中压疮形成则会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性,术中压疮是衡量现代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手术室患者是发生急性压疮的主要高危群体,通过手术前危险因素评估合理制定预防措施,并且通过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不仅仅依靠单一的手术室科室的术中护理,还需要与围手术期其他相关科室协同干预,以此达到最大化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