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坤,郭广阔,冉启胜
作者单位: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重庆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重庆 400042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病毒的传播性极强: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在《柳叶刀》的文章[1],估计COVID-19的R0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基本传染数)为2.68。已知传播途径有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2]等,并且早期就诊时出现发烧的比例仅为43.8%,同时可见报道出无任何症状的核酸检测呈阳性患者[3],COVID-19病毒潜伏期是1~14 d,多为3~7 d[4],COVID-19在潜伏期同样有传染性,同时临床病人多见COVID-19感染与多种疾病同时患有的情况,且多见患者COVID-19感染初期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情况。由于许多高危患者急需进行MRI检查(多见于颅脑部疾病),面对临床常见的复杂情况,如何在并不确定患者是否感染COVID-19时的检查初期防止病人做检查时交叉感染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中常见的问题有:MRI检查由于其空间狭小以及不能携带含金属物品的特殊性,导致了医用外科口罩以及N95口罩由于含有金属不能在检查时佩戴,否则会影响MRI检查图像质量,并且MRI检查室狭小幽闭的空间会造成高浓度气溶胶,提高气溶胶传播可能,同时磁体对口罩中金属条的吸力会造成形变,提高感染几率。
笔者从MRI在COVID-19爆发期间的防控细节措施着手,探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MRI检查防控流程,以解决在不影响MRI检查效果的前提下的疫情防控问题。
与CT及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相比,MRI在软组织及颅脑、神经系统成像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性。因此,临床实行相关手术前,例行相关部位MRI检查对于精确病变部位、性质,降低手术风险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针对颅脑这一部分,MRI独有的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卒中、囊肿的鉴别、肿瘤及感染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MRI检查空间幽闭狭小,病人做检查时无法自由移动,并且金属物品对检查效果有较大影响,而已知市面上常见的外科口罩及N95口罩均含有金属物品,因此佩戴口罩检查会有很大金属伪影(图1),与正常的MRI图像(图2)相比图像质量差别极大。一方面若佩戴口罩,口罩内金属条会在磁体的影响下变形,导致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止病毒传染的作用,并且会影响头颈部类MRI的检查效果,出现较大金属伪影;另一方面若不佩戴口罩,在狭小幽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5]。由于临床病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6],若交叉感染COVID-19,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病毒性脓毒血症,直至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导致死亡。因此,如何在病人已经来到检查间后,在不影响MRI检查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控COVID-19交叉感染成为主要问题。
严格防控技师由于防控流程操作不当造成感染,严格防控病人由于MRI检查条件限制以及防护措施不规范导致的交叉感染,通过先将病人分为确诊、疑似病人和普通病人两类,然后针对两类病人的不同的防控要求,实行不同的防控措施,以求将交叉感染降为零。
首先,MRI操作技师及护士进行二级防护[7],并使用下文所述特制医用无金属条外科口罩(图3),防止进入检查间时口罩由于磁体吸力产生形变,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感染。
其次,在技师及护士防护妥当的基础上,将住院病人在来做检查之前通过病史分为确诊、疑似病人和普通病人两类,对于门诊病人和病史不明确的其他病人,暂时归为普通病人一类处理。同时将MRI检查防控流程分为检查前、检查后两部分,针对两类病人实行不同的防控措施。
其中,对于检查中这一部分,存在疫情防控与检查效果不可兼得的主要问题,因此,特制了不含金属条的医用外科口罩(图3)与面屏。在无菌环境中将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金属条抽出,得到不含金属条的医用外科口罩备用,在本来有金属条的口罩上方,通过粘贴医用胶布来起到与金属条作用相同的固定作用(图4)。同时在检查中这一环节准备了不含金属的面屏,通过特制医用外科口罩和面屏的联合使用,阻断病人在狭小幽闭的检查空间中交叉感染的可能,并且可以得到没有金属伪影的MR图像。
2.2.1 普通病人的MRI检查流程
检查前环节:进行MRI相关风险告知等一系列常规工作,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品,并用体温枪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如有异常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为患者在消毒环境下更换特制医用外科口罩,并用医用胶布固定,然后为患者佩戴面屏,等待进行MRI检查。
检查后环节:患者做完检查后,使用医用酒精对MRI检查间的检查床以及磁体外壳等进行擦拭消毒,使病毒灭活[8],并告知普通患者固定取报告地点,减少患者与其他人员接触,MRI操作技师及护士更换外层手套并消毒,将相关污染物按照传染病污物处理原则统一废弃处理[9]。
2.2.2 疑似、确诊病人的MRI检查流程
检查前环节:对于已住院的确诊、疑似病人,在其前来进行MRI检查之前,由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提前电话告知,并换好特制医用外科口罩与面屏后,经由固定路线将患者带来做检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接触,并使用含氯制剂,对经过的途径进行喷洒消毒。并且提前清空MRI检查前等待区的病人,防止接触。
检查后环节:使用医用酒精及医用消毒湿巾对检查床及磁体外壳进行擦拭消毒,并使用含氯制剂对MRI检查间以及检查前等待区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半个小时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患者的检查。MRI操作技师及护士更换外层手套并消毒,将相关污染物按照传染病污物处理原则统一废弃处理[9]。
科室MRI检查按照上述流程,操作技师及护士着二级防护,穿戴特制无金属条医用外科口罩对病人进行分类检查,并使用特制口罩与面屏对病人进行防护,从采取措施(1月28日)至今(3月11日),历时44 d,成功配合院所实现技师、护士零感染以及病人零交叉感染。
自1月28日采取该措施起至3月11日共44 d,共计12名MRI操作技师及10名护士参与在该措施下施行MRI检查,共计检查病人2718例。其中疑似病人8例,感染0例;普通病人2710例,感染0例。并且重点对检查时间和确诊、疑似病人检查时比较接近的16人进行重点追踪随访,感染0人。参与检查的医护人员共计22人,感染0人。
数据说明进行MRI检查时采取该措施可以在疫情爆发时起到强有力的防护作用,保护技师及护士防止被感染,并隔绝呼吸道飞沫传播途径和气溶胶传播途径,起到保护病人与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
在这44 d对该流程的细节措施进行实施与改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2例进行MRI检查时没有明显症状也无发热、疫区接触史的患者(后核酸检测呈阳性),遇到1例前3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第四次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患者。这些患者的例子暴露出了一个问题:由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较高需要CT等检查的辅助才能更好确诊[10],以及临床多见无症状阳性患者存在。因此在未明确患者病情的前期进行相关检查时,就需要采取全面的防控工作,把每一个病人作为疑似病人来处理。
以上,基于这44 d医护人员零感染和全部检查病人零交叉感染,可以认为这一套防控措施在面对本次COVID-19疫情时是积极有效的,可以长期采用。
同时,我们发现这套防控措施在实际实施中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可以加以改进:一方面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对技师以及护士进行三级防护,以起到更为安全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病人预约检查时,马上为病人发放特制医用外科口罩,让所有的病人在前来进行MRI检查之前就换上口罩,减少病人不必要的口罩更换环节,防止不必要的暴露发生。
因为此次COVID-19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一系列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毒的传播途径极为相似,所需要的防控方式也有很大相似性,所以在今后在遇到传播方式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的类似病毒时,也可以采用该防控措施以起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