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2020-12-23 02:16刘冰芳欧阳红樊凤仙王俊张静
磁共振成像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底节高血糖肢体

刘冰芳,欧阳红,樊凤仙,王俊,张静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磁共振科,兰州 730000

偏侧舞蹈症是一组少见的锥体外系疾病,通常由于对侧脑底部核团病变,尤其是丘脑底核、豆状核及尾状核或其联络纤维疾病所致,表现为偏侧肢体及(或)面部、颈部突发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症状在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其病因多样,主要有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中毒等。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其次是非酮症高血糖症[1-2]。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 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是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在不合并酮症酸中毒和脑血管疾病情况下,表现为偏侧肢体不自主舞蹈样运动的综合征。本研究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例HC-NH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 0 11 年3 月至2 0 1 9年10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住院治疗的8例HC-NH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70.3岁;8例均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史,病程5~30年,平均病程14年;其中4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1例合并玻璃体出血。排除Huntington舞蹈病、急性脑血管病、锰沉积相关疾病(肝性脑病、长期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中毒性疾病(CO中毒)、钙化性疾病(基底节生理性钙化、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可能导致舞蹈病的疾病。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4例表现为右侧上肢不自主运动3 d至2个月余,1例表现为右下肢不自主运动伴行走不稳40 d,1例表现为右侧上、下肢体不自主运动2个月伴不自主耸肩转颈,1例表现为左侧上、下肢体不自主运动伴肢体无力1个月余,1例表现为左侧上肢不自主运动7 d,症状均在紧张和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四肢肌力正常,5例患侧肌张力减低,双侧病理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

发作时血糖值最高约8.73~26.09 mmol/L,平均血糖17.0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8%~11.4%,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2%;血浆渗透压298.16~327.33 mOSM/L,平均血浆渗透压305.13 mOSM/L;尿糖(-)~(+++),尿酮体均阴性;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血清铜及铜蓝蛋白均正常。

1.4 影像设备及方法

8例患者就诊后均行头颅MR平扫,其中2例同时接受了头颅CT平扫,设备采用Siemens VERIO 3.0 T MRI扫描仪,8通道头线圈,包括T1WI、T2WI、T2WI-FLAIR及DWI序列。扫描参数:梯度回波(gradient-echo sequence,GRE)序列T1WI:TR 250 ms,TE 2.48 ms;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序列T2WI:TR 4000 ms,TE 96 ms;DWI序列TR 4500 ms,TE 102 ms,b值为0、1000 s/mm2。FSE序列FLAIR:TR 4500 ms,TE 102 ms,视野220 mm×220 mm,矩阵256×256,层厚5 mm,层间距1.0 mm。CT采用Siemens Somaton 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层间距均为6 mm,视野200 mm×200 mm。

2 结果

因该病发病率低,影像科医生经验不足,MRI平扫仅考虑代谢性疾病,CT示基底节区高密度,临床医生依据典型的急性起病偏侧舞蹈样症状,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尿酮体阴性及患肢对侧基底节区T1WI高信号或CT高密度,排除遗传性、药物性、感染性、血管性、免疫性及其他代谢性舞蹈症疾病后,诊断为HC-NH。积极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2例患者加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8例血糖控制后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4~36 d内症状完全消失。

8例患者MR平扫示患肢对侧基底节区信号异常,其中6例为左侧,2例为右侧,累及左侧尾状核头、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3例,累及左侧壳核2例,累及左、右侧尾状核头、壳核各1例,累及右侧尾状核头1例;T1WI序列8例均呈高信号;T2WI序列4例呈等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T2WI-FLAIR序列8例均呈不均匀等及稍高信号;DWI序列5例呈等信号,3例呈略低信号,相应ADC值约0.610~0.683 mm2/s,相对应的对侧正常脑区ADC值约0.743~0.797 mm2/s。其中2例患者行CT平扫示患侧基底节区高密度,CT值35~46 HU,病灶边界清晰,无水肿及占位效应。1例右侧尾状核头病变患者5月后复查示MR T1WI序列高信号转为稍低信号(图1)。

3 讨论

HC-NH由Bedwell[3]于1960年首次报道。该病患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常见于血糖控制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80%分布于亚洲,大多数是70多岁的女性[4]。多为急性起病,少部分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肢体舞蹈样动作,通常以上肢最严重,少数可合并有患侧肢体肌张力下降、短暂性肌无力等现象。极少部分患者累及双侧肢体[5]。

Oh等[6]一项包括53例HC-NH患者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示:平均发病年龄71.1岁,男∶女=17∶30,发病后平均血糖水平481.5mg/dL,HbA1c水平14.4%,平均血浆渗透压305.9 mmol/kg,88.6%为单侧肢体症状,壳核最常受累。本组病例与该项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到目前为止,由高血糖引起的偏侧舞蹈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没有阐明,可能的机制有:(1)神经解剖学机制:锥体外系的神经环路中,新纹状体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 至丘脑底核,后者释放谷氨酸至苍白球内侧部及黑质网状部,进而降低皮质运动区兴奋性,产生抑制运动的效果;黑质致密部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至新纹状体,提高皮质运动区的兴奋性,产生易化运动的效果[7]。结合HC-NH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多考虑纹状体是常见的损伤部位,导致γ-氨基丁酸功能减退,丘脑去抑制,表现为典型的运动障碍。(2)病理生理学机制:①高血糖状态下血小板凝集性增加,使脑血流量降低,三羧酸循环被抑制,脑细胞代谢转向可得到的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非酮症高血糖患者不能通过乙酸乙酸合成γ-氨基丁酸,导致代谢紊乱、基底节能量供应障碍,使GABA减少,从而表现为典型的运动障碍[8-9]。②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而绝经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使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功能降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增高[10]。

HC-NH影像学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11-12]:在基底神经节,壳核的受累最多见,其次为尾状核,少数病例累及苍白球。头颅CT平扫多表现为患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少数情况下也可在CT上表现正常;MR平扫表现为患侧基底节区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表现为T2等信号,DWI呈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灶边界清楚,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一致。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分析示患侧基底节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胆碱(Cho)峰、肌酸(Cr)峰升高,NAA/Cr比值降低,Cho/Cr比值升高,并可出现乳酸(Lac)峰,分别提示患侧基底节区存在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增生及缺血改变。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示患侧基底节区呈点、片样稍低信号,提示可能有顺磁性物质沉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示患侧基底节区脑葡萄糖代谢率降低。

近年来,HC-NH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若症状较重未见明显改善者,可加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对症治疗。本病需与成人Huntington舞蹈病、药物诱发舞蹈病、真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鉴别。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等可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虽然HC-NH发病率低,但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漏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早期纠正高血糖,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基底节高血糖肢体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肢体语言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肢体写作漫谈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