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戎西村村民按上红手印,挽留韩庆玲
韩庆玲(右)通过电商平台直播为南北四村72 岁的许成友(左)销售土鸡
“城里的姑娘”“机关的干部”,在农村一干就是9 年,她到底图啥?
图当官吗?3000 多个日夜里,她不停奔走,把田间地头当战场,情有独钟爱上了这个村“官”。
图挣钱吗?驻村扶贫期间,她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买衣服,为五保老人割猪肉,送轮椅给残疾人,甚至把1.8 万元生活补贴一股脑捐给新冠肺炎贫困户患者。
她说:“我就图贫困户能过上好日子,因为这比我吃了蜜还甜。”
2012 年,得知组织要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韩庆玲第一时间请缨,被派驻到霍邱县城关镇南戎西村任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她充满了质疑,不太相信她放下城里的“金饭碗”,一心为他们找“铁饭碗”。他们半开玩笑地说:“城里的干部,是来镀金的吧?”“俺们村穷得叮当响,就凭你能扶得起来吗?”
军人出身、敢想敢干的韩庆玲没有气馁,反而激起了斗志。她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半个月就踏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
经过走访、调研和摸排,韩庆玲逐步找到症结: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群众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和妥善解决,一些贫困户也就不大愿意配合村里工作,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怎么办?韩庆玲认准一个理:扶贫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通过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建强支部引领、干部驻村联户等多项措施,南戎西村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成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原本“软弱涣散”的村班子变成了“强硬严实”的战斗集体。
在韩庆玲的努力下,南戎西村变了样,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水泥路,深挖了当家塘,修建了提水站,引进了私立学校,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三个“老大难”——出行难、用水难、上学难。
“韩书记,我们老两口吵架,你给我们评评理。”
自然景观较好:田园景观资源丰富,每到夏季郁郁葱葱,秋季则遍地金黄,自然环境十分宜人,本底资源良好。地域文化浓厚: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浓厚,村民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体推广力度较大。
“韩书记,儿媳妇给我买了件碎花褂子,我想穿给你看看。”
“韩书记,家里菜园子又出了一茬新韭菜,割一点送给你。”
……
南戎西村的乡亲们越来越离不开韩庆玲。
2014 年7 月,听到韩庆玲选派到期要走的消息,乡亲们都舍不得。78 名村民联名“上书”,恳请组织把韩书记留下来!
“他们舍不得我,其实我心里也舍不得他们。”韩庆玲说。她和乡亲们朝夕相处两年多,建立了深厚感情,虽然很想回到城里,但这一个个红手印,代表着乡亲们的一颗颗心。于是,她毅然向组织申请留任。
2016 年,因精准脱贫需要,韩庆玲又被选派到重点贫困村宋店乡南北四村担任第一书记。
清晨,淮河岸边红日跃出地平线,金辉洒在南北四村一块块小龙虾养殖水面上,村民们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捕捞。鲜活的小龙虾一出水,早已等候多时的商贩便一拥而上,分拣、称重、装筐,小龙虾随即被运往六安、合肥。
每当此时,韩庆玲都备感自豪与欣慰,小龙虾产业如今已成为南北四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
然而,韩庆玲刚提出要发展“稻虾共养”的时候,贫困户们却顾虑重重。“一没技术二没本钱,养亏了可咋办?”“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可别虾没赚到钱,把稻给贴进去了。”
贫困户没有经验,更害怕担风险,工作局面一时难以打开。怎么办?韩庆玲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贫困户代表外出参观学习,一边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还担下责任状——虾苗和虾子统购统销,这才慢慢打消他们的疑虑。
贫困户张振付养殖小龙虾年收入1.2 万元,尝到甜头的他流转了邻居的水田进行“稻虾共养”,干劲十足。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逢人就说:“扶贫不能扶懒汉,不靠扶贫吃和穿。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力更生美名传!”
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如今,南北四村3000 亩稻田全部发展了稻田龙虾养殖,平均每亩收益近3000 元,真正实现了处处无闲田、家家无闲人。
韩庆玲深知,要想真脱贫,必须念好产业扶贫“致富经”。早在2012 年,她就为南戎西村引进禽业公司,发展蛋鸡、水产、莲藕一体化,年产值达1700 多万元,带动72 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南北四村,韩庆玲四处跑项目、找路子,争取到各项资金近3000 万元,发展了大棚西瓜、电商、光伏发电等31个项目,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了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金娃娃”。
南北四村曾经是宋店乡4 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282 户5060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54 户344 人。在韩庆玲和同事的努力下,该村于2018 年整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 年的6.8%下降到0.12%;2019 年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9660元,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点。
迈进贫困户的门槛容易,走进贫困户的心坎不易。
70 多岁的贫困户张志友罹患重症,妻子和儿子都患有智障。韩庆玲第一次上门走访时,老张显得很冷漠。原来是村里工作疏忽,把他家的养殖补贴报漏了。韩庆玲及时帮老张补报了养殖补贴,经常上门看望。
在韩庆玲的重点救助下,老张家的日子渐渐好转,老张也从冷漠变得亲热起来。老张临终前,握着韩庆玲的手,含着泪说:“俺没有亲人,您心肠好,俺家的两个傻子就交给您了!”“老张,你放心!”韩庆玲的一句承诺,让老张安心地走了。
为了兑现这句承诺,韩庆玲找遍了张家的亲友,但无人伸出援手,她又锲而不舍地跑民政部门。终于,在韩庆玲的努力下,这对母子得到了妥善安置。
哪家最穷,哪家最苦,韩庆玲就最爱往哪家跑。她第一次去贫困户黄金付家走访,低矮阴暗的房间里臭气熏人,屋里一片狼藉。她一边拿起抹布做起了家务,一边想尽办法帮助他申报小额贷款。
一年后,黄金付家人均增收5000 元。2017 年,韩庆玲帮黄金付联系到板材厂上班,2018 年又帮他家危房进行改造,老黄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黄金付感慨地说:“韩书记总能变着法子帮助我们,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救了俺家三口人。”
2020 年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南北四村共有337名返乡人员,其中9 人是武汉返乡人员,防疫任务十分艰巨。正月初三,韩庆玲就回到村里,和全村的党员干部进行挨户摸排,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设立疫情防控值班点,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
“我不能上前线,但也想出一份力。”韩庆玲说。她悄悄拿出自己一年的选派干部生活补贴1.8 万元,捐给了新冠肺炎贫困户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恢复春耕生产。她还主动帮助34 名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联系就业,为他们申报就业交通补贴1.7 万元。
驻村9 年,韩庆玲骑坏了两辆摩托车,穿烂了20 多双运动鞋,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她说:“只要是群众所需,就要义无反顾地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