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可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有着紧密联系。不仅2019年《土地管理法》的修正删去了许多阻碍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规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提出了要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法律和规定的不断完善中,国家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提出了创新试点、明确流转要求、明确流转范围、维护正当权利等基本要求。随着全国33个试点工作的展开,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蓝图也随着法律政策完善和各种创新实践徐徐铺开。据统计,截至2018年3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812宗,总价款183亿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让社会和政府对入市流转土地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作为时代和制度的产物,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经营的模式也深刻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形态和治理生态。基于吸取土地经营模式历史变迁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家统筹推进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工作,在33个试点中高效运行土地流转入市并收获一定成果,但其中也不免出现许多问题。
作为博弈决策者的政府和农村组织在关于经营性土地入市流转问题上,会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和己方状态能力,在交易过程中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土地交易决策。由于立场不同、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同,双方之间的矛盾会影响其决策,其中双方存在的明显矛盾之一是收益分配问题。现实中由于土地入市收益分配并非是简单的基于产权参与的分配,更是涉及到土地增值等众多因素。其次,入市流转对国家财政有一定的冲击,加之流转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参与、政府投资对入市有一定影响等,政府难以完全作为“袖手旁观的第三者”。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矛盾最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陈红霞,2017)。从试点过程可见,在收益分配的复杂关系下,入市流转收益和土地增值收益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内的重构已悄然开始。
随着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重构,国家政府更加立志于建设统一的流转市场和相关制度机制,但由于难以避免的信息不透明性,导致入市流转交易双方难以通过合理渠道获得交易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会造成入市土地数据不明确不可靠、流转价格不稳定等结果,降低土地流转效率,甚至由于利益驱使导致不合法不合理现象如违法占用、胡乱开发、产权不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被破坏或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这让政府不得不更加重视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规范和监督工作。
农村地形复杂难以在市场中形成统一的交易和开发规划,以及一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进行私下土地租赁交易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种种问题透露出,随着用地入市流转的进行,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逐渐向公共管理者转变,其管理 监督的责任越来越大。
类比于分布式的公共账本,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公开透明、全程留痕且可以追溯等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土地流转机制,更能构建一个信用合作机制,使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公开透明,保障入市用地数据真实可靠,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实现了点对点的记录,可以让土地入市流转交易“全体见证””如实记录”,不仅信息公开有效,也可以省去许多繁琐的信息证明流程,简化入市过程,加快流转效率。
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问题来源之一便是交易双方的不信任而提升了交易风险,而区块链技术正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建设“共识机制“等弥和流转过程中多方的信任鸿沟,也使农村集体组织、有关的交易商家、政府等多方面进行信任协作,实现土地节点信息共享,降低入市流转的沟通成本和信任风险。
无需第三方的全程介入,也为政府对流转交易多方的监督管理搭建了更加方便高效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机制体系的完善。
由于区块链技术属于早期发展阶段,其商业化仍不成熟,必然面临一定的问题。王新刚和田志远(2019)认为区块链所具备的经典特性与现实需求结合必将对现有产业格局、社会生活形态产生一定冲击。区块链的不成熟可能使入市流转交易多方对其接受程度较低,其监督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