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乾,柴 雯,王 爱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课程教学逐步改革创新,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度提高。第二课堂作为基础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应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推动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承教育取得更加显著效果。
伴随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认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铺垫道路,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案,立足于当前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个学科教师均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将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真正实现中小学生个体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避免形式主义与极端教育,而是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科教育目标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的实质性含义指的是在中小学开展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相比中小学常规课堂教学而言,第二课堂体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不会受到中小学教材的局限。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发展状况来说,第二课堂尚未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而是不定期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开拓中小学生视野,使其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并在课外教育活动中锻炼中小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立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由学校方面为主导,多方协同配合的教育活动,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活动种类十分丰富,例如体育锻炼类、思想政治教育类、文化体验交流类以及社会志愿者服务类等,人性化的第二课堂管理模式,促使中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中小学第二课堂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茶最早被发现是在中国古代时期,并逐渐发展为饮茶、茶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关于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维度。基于广义角度而言,茶文化指的是围绕茶这种物质基础上的文化集大成。将茶作为载体,逐步衍生出一系列的精神内容,是天人合一基础上,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广义角度的茶文化内容,主要包含茶的文化艺术、应用技艺、人文环境、茶道精神等,以及基于这些内容而衍生的茶品、茶德,以及对人们现实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基于狭义角度的茶文化,指的是对于茶的专注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换言之,即人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当今时代背景下,茶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当前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压力,所以,许多人开始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易怒,却无法得到有效的疏解。然而茶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境界,能够对现代人的心理形成正确的引导,使其逐渐平和淡然。
静:指的是安静、清静、恬静,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表达的含义是修身养性。在该精神境界的引导下,人们能够通过饮茶,在安静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内心的超越,始终保持平和淡然的态度,达到修身养性、锻炼性情的目的。
和:指的是和谐、谦和、平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灵魂。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是将茶与水相互融合,最终在相辅相成中实现浑然天成,传达了中国古代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和讲求为人处世过程中,应谦和、平和,最终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真:指的是真理、真实、真情,这是饮茶者所崇尚的目标,饮茶者通过饮茶,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不断在饮茶中领悟茶的真实,最终实现自身的返璞归真。
怡:指的是怡然自得、怡神、舒适,指的是饮茶者内心最淳朴的感受,在愉悦的品茶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并获取心灵上的满足与释然。
首先,中国茶文化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将茶文化传承教育融入中小学第二课堂中,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多样化的茶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借助饮茶的保健功能,促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中国茶文化还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功能,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包含茶艺、茶道等品茶饮茶活动,其中蕴含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向中小学生传达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使其领悟茶道、茶艺中的精致、典雅,不断强化中小学生人文情怀培育。在茶文化的涵养与陶冶下,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喜爱并自觉传承茶文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学习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境界。最后,茶文化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静、和、真、怡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在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同样受到高度认可和推崇。通过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传承茶文化,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形成茶文化思维方式,对自身有正确的认知,并不断强化自身道德修养,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当前已经在诸多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且社团的种类十分丰富,例如音乐社团、篮球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围棋社团等等,但是茶文化社团却很少存在于中小学中。为了中国茶文化传承教育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的应用,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中小学校方面有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倡导学生组建茶社团,并组织对于茶文化具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内。在成立茶社团之后,可以派遣专门的教师,带领社团成员共同展开中国茶文化的深入研究,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以及传承价值。教师也可以以社团为组织形式为学生系统化传输茶文化内容,并引导社团成员围绕茶文化展开探讨和研究。社团成员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主采集茶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在社团活动开展时与大家共同分享。除此之外,茶文化社团成员可以组织品茶饮茶活动,每个社团成员可以从家中带茶叶到社团中,大家共同学习茶艺,并品味不同茶叶的口感。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中国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促使中小学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立茶社团后,教师还可以带领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茶庄进行观赏,许多茶庄皆有专业人士,对于茶文化知识了解十分充足,是中小学教师难以传授的知识,学生实地领悟能够感受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传承价值。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第二课堂茶文化传承教育,不断渗透茶文化内涵,感染携手中小学校可以聘请茶文化领域的专家以及研究者,到校内开展茶文化座谈会。在座谈会组织前,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内张贴海报,著名茶文化座谈会,开展的时间和地点不仅学生可以参加,还可以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共同参与。在开展茶文化座谈会的过程中,专家以及研究者能够为中小学生详细介绍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当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情况,带领中小学生共同了解不同的茶种类、口感特征。座谈会并不是专家以及研究者的单项讲解,同时也可以邀请中小学生或家长谈谈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感受,中小学生对于茶文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询问专家学者。通过座谈会能够深入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价值,促使更多中小学生和家长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由于邀请专家和学者开展座谈会需要学校方面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小学校还可以组织茶文化社团开展座谈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座谈会,学生可以自主报名参加,教师需要在场维护秩序,保证座谈会的顺利进行。在中国茶文化传承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的是引导中小学生将茶文化与自身道德素养相结合,通过茶文化学习,渐进的渗透茶文化思想内涵,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以及道德规范。
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茶文化课程,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国茶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传承教育,并促进中小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传承与发展。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组织茶文化课程,教师应围绕茶道这一核心内容为学生详细阐述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并利用真实的茶文化情境,促进学生深入认知和理解,向中小学生传达饮茶的健康理念。在开展茶文化课程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应包含茶的营养价值、养生保健功能、茶道的艺术形式、民俗文化等。在开展茶文化课程过程中应主要以实践性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共同观看茶艺表演,欣赏我国古代传统茶具,并共同鉴赏茶文化的艺术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文化课程教学效果。且当前处于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茶文化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了解老北京茶馆的环境、观看茶文化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以及音乐作品,为中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茶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喜爱和兴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追随茶道的养生健康理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却明显重视度不足,导致当代青少年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相对较为匮乏。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不断冲击,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健康以及理想信念,不利于我国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国传统茶文化以修身养性为核心,在经历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校园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中国茶文化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的有效融入和渗透,所以学校方面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其中融入茶文化内涵,促使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例如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茶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茶文化演讲比赛、茶诗词朗诵分享会、茶文化知识竞赛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教育。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展示墙,张贴茶文化诗词、茶艺表演的海报,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自主阅读和观看。还可以利用中小学校园广播,播放茶文化相关的文章,共同实现中小学生陶冶情操,通过校园文化的感染,使其能够放平心态,还具有舒缓学习压力的作用。总而言之,将茶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能够对广大师生形成感染,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对于茶文化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进一步巩固中国茶文化传承教育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将茶文化传承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中小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始终保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茶文化传承教育,能够使中国新一代青少年,感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魅力,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传承茶文化,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