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

2020-12-22 13:25詹韫如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白马藏族民俗文化

詹韫如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 361000)

白马藏族人,也称白马族人、白马人,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中寨镇,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四川省绵羊市平武县木座藏族乡、白马乡等地。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曾对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白马藏族人进行DNA检测,研究发现其拥有基本100% D型的基因,综合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得出结论:白马人是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为氐族后裔,并在漫长的时光中受到了藏族文化的深远影响。白马藏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意蕴,如“池哥昼”、民族音乐、图腾艺术等,其不仅承载了远古民族最纯朴的记忆,更表达着白马藏族人民关于人与自然的精神诉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 白马藏族文化概要及典型

1.1 白马藏族文化概要

由于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纯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神灵的崇敬、对宗教的信仰,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艺术,并由族人一代代的传承、发展下来,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如祭祀傩舞“池哥昼”、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民俗音乐、承载远古记忆的图腾艺术、技艺精细的工艺制作等等,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都体现了白马藏族古朴而深厚的精神内涵,悠远而魅力的文化境界。

1.2 典型文化——“池哥昼”

在白马藏族众多传统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最为典型的当属“池哥昼”。“池哥昼”归属于傩舞,是文县白马藏族人的一种群体性祭祀活动。它以驱邪和纳祥为目的,富有神秘的苯教色彩和藏族文化特色。表演时,在一行人敲锣打鼓之中,“池哥”“池母”等舞者头戴傩面具、跳着傩舞,赶逐嬉闹,族人们一路追随,场面热闹。“池哥昼”一般历时两天一夜,载歌载舞之时寄托了人们对世事顺风顺水、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景。

关于“池哥昼”的来源有很多版本的传说,如“祖先说”:“池哥昼”中的“池哥”即仇池国人的先人爷,即“白马老爷”,“昼”为“跳”。其次,“池”音和白马语“则母,改母”中的“母”音,组合为“池母”,后族人将池哥老二、老三、老四和女祖先们纳入其中。“池哥昼”即请祖先们灵魂附身,为族人们驱鬼逐疫的傩舞。也有“白马兄弟”的故事传说、阿尼嘎萨四弟兄传说等,丰富的传说为“池哥昼”增添了神秘而陌生的色彩。

这项活动对于白马人来说代表着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感,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的象征意义,在白马藏族人心里具有极高的地位,甚至于过年未归家的年轻人也要通过父母和亲友的手机连线来感受活动的氛围,无不热泪盈眶。总而言之,“池哥昼”活动向我们展示了白马藏族的歌舞艺术、自然宗教、面具工艺、民族文学、人文习俗等特色,它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白马藏族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困境

2.1 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原因

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工作任务艰巨,其现状为缺乏足够的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失衡”、文化扩散性弱等。原因如下:

2.1.1 缺乏文化传承人

白马藏族没有文字语言,其文化经历了一代代的口口相传,在没有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前,已经在老一辈族人中顺利传承。然而如今由于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封闭的族内生活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不少年轻人“北漂”闯荡、长期外出务工等,不在族内生活,已经对族内文化感到陌生。其次,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一些年轻人对本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仪式感和信仰感的丧失使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再感兴趣,因此不愿意去学习、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再者,文化传承工作本身枯燥烦闷,酬劳低,并且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没有足够的热情难以坚持学习。并且有一些文化传承工作有先天性的要求,比如“池哥昼”传承工作,尽管有些年轻人想学,但由于嗓音小、肢体不协调等自身条件的缺失而达不到传承要求。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由于缺少合适的继承人,陷入了泥沼。

2.1.2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失衡”

国内对白马藏族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研究成果较少。由于族内没有文字语言的记录,缺乏史料,众多线索疑点重重,导致目前对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理论尚未系统建构,而理论的缺乏使其文化始终处于“迷津”状态,传承问题更加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县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界线被打破,族内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白马藏族传统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侵蚀,使本民族文化的固有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加之其没有文字记载,在未来的传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文化“变异”现象。

2.1.3 文化扩散性弱

其一,文县白马藏族由于资金和人才不足、缺乏有效宣传手段,使得其文化对外扩散力薄弱,知名度低。其二,白马藏族传统文化形式拘于过去,缺乏创意,受众对其难以有足够大的兴趣,文化扩散举步维艰。传统文化本身也应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有所变革,保持其核心内涵不变,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使其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的接受度和知名度,有助于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 现有措施

目前,甘肃文县已经逐步加强了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传承工作,“池哥昼”也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县成立民俗文化研讨会,设立“国情调研基地”和“白马文化研究基地”,举办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节、村寨旅游项目和民俗文化展演等。如扶持成立了辉鹏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12支表演队、草河坝白马藏族民俗原生态表演队和石门沟白马藏族风艺术团,其在正月十三至十七会举办“池哥昼”展演活动,音乐舞蹈剧《池哥昼》在甘肃省内各高校进行了巡演;在传承人方面,现在拥有非遗“池哥昼”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余林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曹林生和班杰军)和市县级传承人若干名。甘肃文县整合多方资源,并采取多项措施,使得文化传承工作已在稳步推行,有了一定成效。

2.3 文化传承与发展新困境

由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白马藏族民族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视,其已经形成了系统化、多样化、扩散性强的民俗文化秩序,文化传承问题得到缓解。但在当下其仍然有缺乏个性化文化标识塑造、缺乏深度传播、扩散渠道有限等问题,文化传承和发展陷入新的困境:

2.3.1 缺乏个性化文化标识

在广告学界,罗瑟·瑞夫斯层提出USP理论,即一个产品或服务要有足够独特的利益点,才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其理论迁移到文化传播领域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马藏族文化要有足够个性化的文化标识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如今白马藏族文化只是单纯地信息输出,形式老套单一、内容缺乏其自身个性化的创意点,形式单一,千篇一律,无法和其他类似民俗文化区分开来,容易被淹没在泛泛民俗文化之中,导致其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有限。

2.3.2 缺乏深度传播

白马藏族民族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民俗文化展演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方式的缺点为只是进行文化元素的简单传递,而没有从历史文化、民族价值、宗教信仰等更加深层的角度进行文化的传播,因此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单向传播。例如“池哥昼”展演活动,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只是“这是一种古老的歌舞”,而不明白“池哥昼”的传说故事、发展演变、内涵意蕴等等。这样简单的信息接收未必能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唯有富含深刻意蕴和内涵的深度传播才是有意义的文化传播活动,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让人们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

2.3.3 扩散渠道有限

在过去的几年里,其文化扩散性弱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扩散渠道问题。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扩散渠道局限在口碑传播、地方传播、政府官网传播等,传播渠道较少,且曝光度低,关注少,传播效果不佳。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线,文化扩散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解答方案。但其文化传播没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传播和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和游客及潜在游客的双向沟通。只有整合传播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合理设计优质的传播路径,才能获得大范围、高质量的传播扩散效果和正面宣传形象,助力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

3 针对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困境的应对措施

文县政府在白马藏族民族文化传承上已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相应成效。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居民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对充满自然与人文魅力的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向往,因此白马藏族文化产业潜力很大,这将是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机遇。目前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仍然有着诸多困境,如缺乏个性化文化标识、缺乏深度传播、扩散渠道有限等等,本文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3.1 发掘民族文化个性化内涵,创新形式进行深度传播

甘肃文县已经建立了民俗文化研讨会、“白马文化研究基地”等相关研究平台,但其文化传承工作还远远不够。政府需持续推进相应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让当地的研究平台成为传承该文化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人要深刻挖掘民俗文化的个性化内涵,并以差异化思路设计文化展示路径,避免和其他民俗文化产品造成同质性竞争;当前学术界对白马藏族文化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成果少。建议学术界加强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并立足田野实践,加强理论研究,挖掘白马藏族的深层文化价值,并在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建议。持续挖掘个性化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其永葆生机的保障;创新形式进行深度传播,是文化能够形成受众创新记忆点的有效措施。

3.2 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现代科技进行优质传播

在移动互联时代,仅仅依靠从前的口碑传播、地方传播、政府官网传播等方式难以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在web2.0时代,双向互动沟通型传播在大部分场合下是最有效果的,白马藏族民族文化传播应该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完整的互联网传播链,着眼于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平台传播,提高曝光度,并实现族内人员和网民的双向互动沟通,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除了传播技术的改善,传播方式也应融入新媒体的大趋势,实现白马藏族文化+。例如民俗文化和综艺节目的创意结合,民俗文化创意周边产品等。其次,将现代科技赋能民俗文化进行创新传播,会让民俗文化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可以将VR虚拟现实技术和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结合,使其独特文化通过数字化线上展示的方式,让人们可以线上游览白马藏族的风光、了解其文化发展历史,提高人们对其的兴趣和了解度,并吸引潜在游客到此地观光。

3.3 加强基础建设,保障游客高质量体验感

白马藏族群落分布在山大沟深之处,内外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等问题不仅影响当地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也降低了潜在游客来此游玩的意愿,甚至大大降低游客的实际体验感。当地政府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硬件条件建设,让游客可以不受干扰的、沉浸式的方式体验白马藏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保障游客高质量的体验感。

3.4 政府政策扶持,系统规范文化企业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生活区经济较为落后,使得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举步维艰。政府应持续推进相应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支持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同时对文化企业的支撑力度弱,目前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碎片化,没有发挥企业品牌群聚效应,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系统化、战略化规范文化企业。

3.5 专业化培养传承文化人才

政府要统筹规划整个文化传承任务,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实现多主体共参与,将文化传承沿着战略化发展路径不断进行。由于白马藏族历史、文化等主要依靠口口相传,其研究难度大,跨学科领域较多,对研究者本身具有很大的挑战。那么这就需要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者们共同配合与参与文化的研究;老一辈的白马藏族人要肩负起培养下一代文化传人的重任,责无旁贷地将本民族文化完整教授给年轻一辈;年轻一辈的白马藏族人要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仰感,肩负起继承文化的责任。当然政府也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传承文化人才系统、采取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留住新一代的年轻人。

4 结论

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丢失的灵魂。本文对文县白马藏族的特色文化作了简单概述,指出白马藏族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新困境,并针对文县白马藏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其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有所帮助。文化传承是一项庞大又琐碎的任务,需要政府、学者、传承人等多方联动,共同努力,致力于文化薪火相传,在现代社会中碰撞出全新的火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旗帜。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务必将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推动复兴中国梦,增强我国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芒。

猜你喜欢
白马藏族民俗文化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