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2020-12-22 13:25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模块

孙 静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许昌 461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如出现了研学旅行、邮轮旅游、冰雪旅游等个性化的旅游方式。旅游市场的变化表明旅游业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旅游人才。茶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热爱茶文化的群众越来越多,很多旅游企业设置了与茶相关的项目,旅行社开设茶文化旅游线路、酒店设置了茶吧,以中国风为主题的酒店,更会将茶元素融入到酒店装饰之中。旅游市场的变化对茶文化专业人才需求增多。很多高职院校也嗅到了市场的变化,在旅游管理课程中设置了《茶艺》课程。但很多旅游管理高职生不能满足旅游市场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茶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茶艺》课程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1.1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旅游专业的人才流失率往往要高于其他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毕业生不满足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对于人才的需要往往偏向于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都比较高的服务人才。茶文化旅游人才也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对此,高职旅游院校需要根据茶行业需求实施《茶艺》课程教学,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1.2 提高茶艺教学质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但培养出的学生茶艺实践技能依旧不足。目前《茶艺》课程在旅游管理课程中以实践课为主,课时少,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很多茶艺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差。优化《茶艺》课程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茶艺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3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能否找到心仪的茶相关工作在于其是否掌握扎实的茶艺知识与技能。针对现存的问题对《茶艺》课程实施教学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茶文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茶能修身养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招聘是综合考量。即使未来旅游管理毕业生不从事茶行业,《茶艺》课程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与文化修养[1],增强学生在未来择业时的竞争力。

2 《茶艺》课程教学实施现状

2.1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单一

《茶艺》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多高职旅游院校在《茶艺》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因《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大多高职院校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2]。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也仅仅是教师展示过之后,学生跟着模仿学习。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即便理论授课如何的精彩生动,学生们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还是依托传统的笔试考核为主,实践技能评价主观性较大,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效果,实践考核时只要学生不出大的差错,教师都会给予及格成绩。

2.2 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茶文化注重艺术性以及美感,所以《茶艺》实践教室对装饰要求较高。部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节省资金,茶艺设施设备配备不符合标准,很多实训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有些学校出现几个学生共用一个茶台的现象,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茶艺技能训练。有的学校为了节省茶叶成本,学生在实操练习时只能进行“无茶叶”冲泡,不利于学生掌握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技巧。

2.3 过于注重茶艺表演

茶文化知识是茶艺技能的基础。目前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将《茶艺》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优美”的冲泡茶叶,只关注了茶艺的“外在美”,对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关注较少,因此,出现了以下现象。一是茶艺展示大都是外在形象较好的学生,外在形象欠佳的学生甚至没有过多的机会去进行茶艺技能训练。二是为了追求美感,很多院校只是让学生勤加训练茶艺技能,茶艺动作越夸张越好,导致茶艺展示只有“好看的皮囊”,不具备“有趣的灵魂”。

2.4 师资力量不足

茶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就不利于学生茶艺实践能力的学习。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旅游教育的政策,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未对其进行积极响应,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向脱节。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进行教学时通常只注重理论的讲授,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还有部分教师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仍旧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3 《茶艺》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3.1 依据企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

《茶艺》课程的开设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高职注重职业性,《茶艺》课程的教学也应以企业对茶艺人才需求为落脚点实施课程教学。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生与茶相关的岗位主要有茶艺师、茶叶推销以及茶馆管理等工作。根据未来毕业生可从事岗位设置教学内容,以上岗位都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茶文化知识,所以《茶艺》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茶艺》课程设置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模块一茶的历史。茶起源于何时,茶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不同历史朝代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模块二茶叶类型—六大茶类。各个茶叶类型的外形、制作工艺、冲泡温度、冲泡器具以及适宜饮用的时节。在这一模块,可以将六大茶类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为学生进一步展示不同茶叶类型适宜喝茶的时节。模块三茶具。器为茶之父,泡茶之用具在茶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茶具模块根据泡茶不同用具详细讲述其材质、用途及手法。模块四茶馆营销与管理。茶相关企业大都由销售任务,学生应学会如何对茶叶进行营销。茶馆管理为未来学生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实践模块。模块一基本手法练习。主泡器、品茗杯等使用方法。模块二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程序,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冲泡流程学习。模块三茶道礼仪。如着装、发型、站姿、坐姿、走姿,还有冲泡礼仪以及品饮礼仪。模块四茶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实践。茶艺与花艺,茶艺与香道等。模块五茶艺表演。结合茶文化知识与行茶手法,编排茶艺表演,创新茶艺展示。

另外,《茶艺》课程教学内容一定不要忽略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虽然培养的是一线技能人才,但技能人才仍旧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过于追求茶艺技能与表演,对茶文化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只会几招花架子,理论水平不够。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茶事、茶史、茶食都涉及到茶文化知识。高职院校应沉下心来,让“茶艺”慢下来。不要为了追求比赛名次,追求舞台效果,只注重学生的茶艺外在表现。高职院校要提高茶文化知识在《茶艺》课程中的比重,如丰富茶历史发展、不同朝代的饮茶方式以及不同民族的茶艺等章节,有文化依托的茶艺展示才是最动人的。

3.2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因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也习惯了教师的满堂灌,懒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导致教师在台上神采飞扬的讲授,学生在下边“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效果及其不佳。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茶艺》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任务驱动法是为学生设定任务情景,围绕任务进行学习,以问题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3]。《茶艺》课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前一周将学习任务与情景,如针对茶会知识章节,可以设置成“三八妇女节,某企业将为该企业女性举办一场红茶茶会,如果你负责此次红茶品鉴会,你将如何策划与组织?”。在发布任务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把相关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如可以查阅何种书籍或者观看网络视频等,让学生实现课前自学。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检验学生的课前课前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者问题抢答的形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检验之后,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进行补充并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谈论等方式引导他们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的实施步骤。最后进行教学评价,任务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课后延伸,课堂结束,学习任务未结束。教师布置实践操作作业,如拍摄自己绿茶冲泡视频上传到班级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好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方法调整[4]。传统的《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评价机会较少,而且大都评价机制注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较少,评价周期长,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茶艺》课程教学评价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增强评价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扩大评价的参与面。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及时评价。每次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生价,采用生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引入企业评价机制。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注重对学生茶文化知识的考核。实践考核可以引入企业考核机制,如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天,由顾客与企业负责人对学生一天里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结合教师、企业负责人以及客人的分数综合得出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

3.4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艺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也应该是“技术能手”。目前很多高职旅游管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能力薄弱,企业经验较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与茶企合作,通过“引进来”邀请茶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担任《茶艺》实践课程教师,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学校教师要坚持“走出去”。紧跟茶文化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实现市场需求与教学目标相整合,提高茶艺人才供给与茶企人才需求的吻合度。

3.5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选定要综合考虑茶文化市场发展趋势,选定发展先进、具有代表性的茶企,如茶文化旅游景区、开设有茶吧的中式酒店等。实习基地的建设还要确保其长久性稳定性。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学生去实习基地不仅仅只是为了实习,更重要的是将其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知识。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